• <nav id="kggui"></nav>
  • <optgroup id="kggui"></optgroup>
  • <menu id="kggui"></menu><xmp id="kggui"><nav id="kggui"></nav>
    <menu id="kggui"><menu id="kggui"></menu></menu>
    <nav id="kggui"></nav>

    李白和杜甫的第一次見面發生了什么故事

    李白與杜甫相遇,是在公元七四四年。

    那一年,李白四十三歲,杜甫三十二歲,相差十一歲。

    很多年前我曾對這個年齡產生疑惑,因為從小讀唐詩時一直覺得杜甫比李白年長。

    李白英姿勃發,充滿天真,無法想象他的年老;而杜甫則溫良醇厚,恂恂然一長者也,怎么可能是顛倒的年齡?由此可見,藝術風格所投射的生命基調,會在讀者心目中兌換成不同的年齡形象。

    這種年齡形象,與實際年齡常常有重大差別。

    事實上,李白不僅在實際年齡上比杜甫大十一歲,而且在詩壇輩分上整整先于杜甫一個時代。

    那就是,他們將分別代表安史之亂前后兩個截然不同的唐朝。

    李白的佳作,在安史之亂以前大多已經寫出,而杜甫的佳作,則主要產生于安史之亂之后。

    這種隔著明顯界碑的不同時間身份,使他們兩人見面時有一種異樣感。

    李白當時已名滿天下,而杜甫還只是嶄露頭角。

    杜甫早就熟讀過李白的很多名詩,此時一見真人,崇敬之情無以言表。

    一個取得巨大社會聲譽的人往往會有一種別人無法模仿的輕松和灑脫,這種風范落在李白身上更是讓他加倍地神采飛揚。

    眼前的杜甫恰恰是最能感受這種神采的,因此他一時全然著迷,被李白的詩化人格所裹卷。

    李白見到杜甫也是眼睛一亮。

    他歷來不太懂得識人,經常上當受騙,但那是在官場和市井。

    如果要他來識別一個詩人,他卻很難看錯。

    即便完全不認識,只要吟誦幾首,交談幾句,便能立即作出判斷。

    杜甫讓他驚嘆,因此很快成為好友。

    他當然不能預知,眼前的這個年輕人,將與他一起成為執掌華夏文明詩歌王國數千年的最高君主而無人能夠覬覦;但他已感受到,無法阻擋的天才之風正撲面而來。

    他們喝了幾通酒就騎上了馬,決定一起去打獵。

    他們的出發地也就是他們的見面地,在今天河南省開封市東南部,舊地名叫陳留。

    到哪兒去打獵呢?向東,再向東,經過現在的杞縣、睢縣、寧陵、到達商丘,從商丘往北,直到今天的山東地界,當時有一個大澤濕地,這便是我們的兩位稀世大詩人縱馬打獵的地方。

    當時與他們一起打獵的,還有一位著名詩人高適。

    高適比李白小三歲,屬于同輩。

    這位能夠寫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這種慷慨佳句的詩人,當時正在這一帶“混跡漁樵”,“狂歌草澤”。

    也就是說,他空懷壯志在社會最底層艱難謀生,無聊晃悠。

    我不知道他當時熟悉杜甫的程度,但一聽到李白前來,一定興奮萬分。

    這是他的土地,溝溝壑壑都了然于心,由他來陪獵,再合適不過。

    擠在他們三人身邊的,還有一個年輕詩人,不太有名,叫賈至,比杜甫還小六歲,當時才二十六歲。

    年齡雖小,他倒是當地真正的主人,因為他在這片大澤濕地北邊今天山東單縣的地方當著縣尉,張羅起來比較方便。

    為了他的這次張羅,我還特地讀了他的詩集。

    寫得還算可以,卻缺少一股氣,尤其和那天在他身旁的大詩人一比,就顯得更平庸了。

    賈至還帶了一些當地人來湊熱鬧,其中也有幾個能寫寫詩。

    于是,一支馬隊形成了。

    在我的想象中,走在最前面的是高適,他帶路;接著是李白,他是馬隊的主角,由賈至陪著;稍稍靠后的是杜甫,他又經常跨前兩步與李白并駕齊驅;賈至帶來的那些人,跟在后面。

    當時的那個大澤濕地,野生動物很多。

    他們沒走多遠就挽弓抽箭,揚鞭躍馬,奔馳呼嘯起來。

    高適和賈至還帶來幾只獵鷹,這時也像閃電般躥入草叢。

    箭聲響處,獵物倒地,大家齊聲叫好,任何人的表情都不像此地沉默寡言的獵人,更像追逐嬉戲中的小孩。

    馬隊中,喊得最響的大多是李白,而騎術最好的應該是高適。

    獵物不少,大家覺得在野地架上火烤著吃,最香最新鮮,但賈至說早已在城里備好了酒席。

    盛情難卻,那就到城里去吧。

    到了酒席上,幾杯下肚,詩就出來了。

    這是什么地方啊,即席吟詩的不是別人,居然是李白和杜甫,連高適也只能躲在一邊了,真是奢侈之極。

    近年來我頻頻去陳留、商丘、單縣一帶,每次都會在路邊長久停留,設想著那些馬蹄箭鳴,那些呼嘯驚叫。

    中國古代大文豪留下生命蹤跡的地方,一般總是太深切、太怨愁、太悲壯,那樣的地方我們見得太多了。

    而在這里,只有單純的快樂,只有游戲的勇敢,既不是邊塞,也不是沙場,好像沒有千年重訪的理由,但是,我懷疑我們以前搞錯了。

    詩有典雅的面容,但它的內質卻是生命力的勃發。

    無論是詩的個體、詩的群體、詩的時代都是這樣。

    沒有生命力的典雅,并不是我們喜歡的詩。

    因此,由詩人用馬蹄寫詩的曠野,實在可以看作被我們遺落已久的宏大課本。

    詩人用馬蹄寫詩的地方也不少,但這兒,是李白、杜甫一起在寫,這如何了得。

    我曾動念,認認真真學會騎馬,到那兒馳騁幾天。

    那一帶已經不是打獵的地方了,但是,總還可以高聲呼嘯吧?總還可以背誦他們的幾首詩作吧?

    在那次打獵活動中,高適長時間地與李白、杜甫在一起,并不斷受到他們鼓舞,決定要改變一種活法。

    很快他就離開這一帶游歷去了。

    李白和杜甫從秋天一直玩到冬天。

    分手后,第二年春天又在山東見面,高適也趕了過來。

    不久,又一次告別,又一次重逢,那已經是秋天了。

    當冬天即將來臨的時候,李白和杜甫這兩位大詩人永久地別離了。

    當時他們都不知道這是永訣,李白在分別之際還寫了“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的詩,但金樽再也沒有開啟。

    因此,這兩大詩人的交往期,一共也只有一年多一點,中間還有不少時間不在一起。

    世間很多最珍貴的友情都是這樣,看起來親密得天老地荒、海枯石爛了,細細一問卻很少見面。

    相反,半輩子坐在一個辦公室面對面的,很可能尚未踏進友誼的最外層門檻。

    就在李白、杜甫別離的整整十年之后,安史之亂爆發。

    那時,李白已經五十四歲,杜甫四十三歲。

    他們和唐代,都青春不再。

    仍然是土地、馬蹄,馬蹄、土地,但內容變了。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李白和杜甫的第一次見面發生了什么故事

    短句

    李白和杜甫的故事

    閱讀(368)

    李白比杜甫要大許多,兩個人也只見過兩次面,卻是很好的忘年交,李白落難之時,杜甫寫了很多掂記李白并希望他平安無事的詩詞。杜甫給李白寫過很多書信,李白生性淡泊,隨遇而安,也只是回了其中的一部分書信具體并不是來往的頻繁

    短句

    關于李白杜甫之間的小故事或是對話

    閱讀(568)

    公元744年,杜甫與李白初次相逢于洛陽,兩位詩壇泰斗一見如故,同飲同醉,攜手同游,度過了一段彼此難忘的日子。杜甫在成都做節度使嚴武的幕客時,生活還算安定。閑暇時常想起與李白相處的日子,這時他們闊別已經十多年了。想起那一段令人難忘的好時

    短句

    誰知道李白和杜甫的故事

    閱讀(372)

    李白和杜甫山里人李白和杜甫都是我的學生,當年他們都在我所在的長安中學上學。李白和杜甫是那屆我班里最出色的兩個學生,我記得很清楚,每次考試不是李白考第一就是杜甫考第一,每次他們的作文成績都一樣,都是滿分六十分。李白家里很富,父親是當

    短句

    海底兩萬里景物描寫20段要短跪求原文摘抄

    閱讀(493)

    1.你只有探索才知道答案2.平常采到一個有珍珠的貝,他們才能得一分錢,何況他們采得的貝里面多數是沒有珍珠的.3.我的心還在這個國家,并且,直到我最后一口氣,我的心也是在這個國家!”4.信不信,到底也沒有什么關系。5.固然他的命運是離奇古怪,但他

    短句

    木偶奇遇記讀后感怎樣寫

    閱讀(426)

    篇一:木偶奇遇記讀后感[100]今天,我看了《木偶奇遇記》這本書。這本書寫得真好啊。里面的景物描寫和生動的故事令人回味無窮。通過讀這個故事,我知道了一個道理:做人應該誠實,不能撒謊,否則,會給自己和別人帶來災難。小木偶開始是一個好孩子,但

    短句

    木偶奇遇記里的主要人物有誰

    閱讀(1374)

    木偶奇遇記里的主要人物有匹諾曹,蓋比特,吉明尼蟋蟀,藍仙女,約翰,基甸,蠟燭芯。《木偶奇遇記》曾被多次改編成影視作品,其中1940年上映的動畫電影被認為最經典。這并不是該片被第一次改編成真人電影,1996年斯蒂夫·巴倫曾執導過一版,2002年意大利

    短句

    運用插敘和景物描寫的作文題目:__讓我著迷

    閱讀(407)

    讀書真讓我著迷生活是個萬花筒,它向我們展現了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而書籍就是這個萬花筒中最璀璨的一角,那里的一切一切都讓我著迷,令我陶醉。記得上小學四年級的一個星期天,我剛剛從書店里買回一本向往已久的童話書——《木偶奇遇記》。剛回

    短句

    關于李白和杜甫的小故事(越短越好~~~急)

    閱讀(718)

    據說李白有一次上宰相府,自報家門道:“海上釣鰲客李白。”宰相笑問:“先生臨滄海釣巨鰲,以何物為鉤線?”李白說:“以明月為鉤,虹霓為線。”宰相又問:“用什么做釣餌呢?”李白高聲道:“就用天下最無義氣的士大夫作釣餌。”宰相聞言不禁毛骨悚然。千

    短句

    李白與杜甫的故事

    閱讀(943)

    杜甫(712年~770年),祖籍襄陽(今屬湖北),生于河南鞏縣。由于他在長安時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稱少陵野老。李白,于唐武后長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中亞的碎葉,5歲時,隨父親遷居四川江油縣青蓮鄉,因此自稱青蓮居士。唐代兩位頂級詩人,一位“詩圣”,一

    短句

    摘抄一段描寫結論的

    閱讀(390)

    《青銅葵花》講的是一個城市女孩葵花跟隨爸爸來到了一個叫大麥地的村莊生活,孤單寂寞的她認識了一個不會說話的鄉村男孩青銅。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貧窮善良的青銅家認領了她,葵花和青銅成為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

    短句

    描寫自然景物的句子字少不超過二十字

    閱讀(542)

    1、放眼望去一座座山連綿起伏,仿佛一條巨龍盤在藍天下。2、在青山的映襯下,湛藍的天空顯得格外明潔。3、秀麗、神秘、清新——只有如此來形容玉龍雪山了。4、走進大自然,她多姿多彩、色彩斑斕。5、近處的大樹就像綠色的巨人站在大地上欣賞

    短句

    怎么正確使用尾注

    閱讀(805)

    正確使用尾注的步驟如下:1、從網絡上摘抄一些古詩文字,進入word文檔。2、從網絡上的直接復制的文字帶有一些格式粘貼到word文檔時,可以去掉這些格式。3、文字格式取消完成后,全部選中文字。4、對于word的文字,根據字體的樣式進行設置。5、設

    短句

    名人學習的方法

    閱讀(505)

    1、毛澤東毛澤東從青年時代起就篤志嗜學,博覽群書,孜孜不倦。他做讀書筆記,堅持不輟,內容廣泛而精要,形式活潑而多樣,是人們學習做讀書筆記的楷模。2、魯迅少年魯迅曾為自己做了個書簽,上寫“讀書三到,心到、眼到、口到”10個工整的小楷字。魯迅

    短句

    馬克思的《哥達綱領批判》是批判誰和誰的觀點

    閱讀(1158)

    馬克思的《哥達綱領批判》是批判拉薩爾主義的觀點。釋義:《哥達綱領批判》是馬克思在晚年寫的一部偉大著作,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一部綱領性文獻。它鮮明地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綱領同機會主義的反動綱領的尖銳對立。概述:1875年,德國工人

    短句

    李白和杜甫的故事

    閱讀(368)

    李白比杜甫要大許多,兩個人也只見過兩次面,卻是很好的忘年交,李白落難之時,杜甫寫了很多掂記李白并希望他平安無事的詩詞。杜甫給李白寫過很多書信,李白生性淡泊,隨遇而安,也只是回了其中的一部分書信具體并不是來往的頻繁

    短句

    關于李白杜甫之間的小故事或是對話

    閱讀(568)

    公元744年,杜甫與李白初次相逢于洛陽,兩位詩壇泰斗一見如故,同飲同醉,攜手同游,度過了一段彼此難忘的日子。杜甫在成都做節度使嚴武的幕客時,生活還算安定。閑暇時常想起與李白相處的日子,這時他們闊別已經十多年了。想起那一段令人難忘的好時

    短句

    誰知道李白和杜甫的故事

    閱讀(372)

    李白和杜甫山里人李白和杜甫都是我的學生,當年他們都在我所在的長安中學上學。李白和杜甫是那屆我班里最出色的兩個學生,我記得很清楚,每次考試不是李白考第一就是杜甫考第一,每次他們的作文成績都一樣,都是滿分六十分。李白家里很富,父親是當

    短句

    編一個童話故事,是用第幾人稱來寫

    閱讀(529)

    編寫童話時,擬人童話用第二人稱,擬物童話用第三人稱童話是兒童文學體裁中的一種具有濃厚幻想色彩的虛構故事作品,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夸張、象征的手段來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其語言通俗生動,故事情節往往離奇曲折,引

    散文

    嵇康與阮籍之間的友誼故事、

    閱讀(675)

    最淺顯的可以看看余秋雨的《遙遠的絕響》,嵇康和阮籍,都需要慢慢了解.《遙遠的絕響》:http://post.baidu.com/f?kz=94974799

    短句

    “香菱學詩”故事情節

    閱讀(569)

    “香菱學詩”故事情節:薛蟠走后,香菱也搬到大觀園和薛寶釵一起居住。香菱酷愛詩歌,借此機會便拜林黛玉為師學習作詩。一個認真地教,一個認真地學,香菱作詩的能力提高很快。香菱日思夜想,連做夢都在作詩。功夫不負有心人,香菱的詩歌終于得到眾人

    短句

    有關林黛玉的10個故事

    閱讀(14087)

    有關林黛玉的10個故事如下:1、誤剪香囊袋大觀園建成,賈政與眾清客入園題對額,寶玉一展詩才。眾小廝討賞,將寶玉佩戴之物劫掠一空。黛玉便以為自己送寶玉的荷包也在其中,便生氣回房,將前日寶玉囑咐她做的香囊袋用剪刀鉸了。寶玉趕來,從里

    短句

    簡短概括桃園三結義的故事

    閱讀(1573)

    東漢末年,朝政衰敗,豪杰紛爭,民不聊生。但張飛私人莊后的桃園卻蜂蝶紛飛,桃花灼灼,一派喜氣景象。與外面環境相比,正可謂冰火兩重天。此時此處的“桃園”或許為了追求夢想中“陶園”,正在孕育著對今后極具影響的重大革命。桃園里,躊躇滿志的劉備

    久久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