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寒夜的句子
1、唐代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釋義:我居住在邯鄲客棧的時候正好是冬至佳節。晚上,我抱著雙膝坐在燈前,只有影子與我相伴。我相信,家中的親人今天會相聚到深夜,還應該談論著我這個遠行人。
2、清代納蘭性德《臨江仙·寒柳》:
飛絮飛花何處是,層冰積雪摧殘,疏疏一樹五更寒。
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最是繁絲搖落后,轉教人憶春山。
湔裙夢斷續應難。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
釋義:柳絮楊花隨風飄到哪里去了呢?原來是被厚厚的冰雪摧殘了。五更時分夜闌風寒,這株柳樹也顯得凄冷蕭疏。皎潔的明月無私普照,不論柳樹是繁茂還是蕭疏,都一般關懷。
最是在繁茂的柳絲搖落的時候,我更免不了回憶起當年的那個女子。夢里又見當年和她幽會的情景,但是好夢易斷,斷夢難續。遂將愁思寄給西風,可是,再強勁的西風也吹不散我眉間緊鎖的不盡憂愁。
3、唐代李益《從軍北征》:
天山雪后海風寒,橫笛偏吹行路難。
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
釋義:天山下了一場大雪,從青海湖刮來的風更添寒冷。行軍途中,戰士吹起笛曲《行路難》。聽到這悲傷的別離曲,駐守邊關的三十萬將士,都抬起頭來望著東升的月亮。
4、宋代李清照《漁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
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
共賞金尊沈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釋義:白雪皚皚,滿眼銀色世界。就在這銀色的世界里,一樹寒梅點綴其間。那覆雪懸冰的梅枝,晶瑩剔透,別在枝頭的梅花,豐潤姣潔。就是從這傲雪而放的梅花,人們才知道了春天就要到來的消息。梅花含苞初綻,嬌美可憐,芳氣襲人,就像庭院里剛剛出浴,換了新妝的美人。
大自然可能也有偏愛,她憐愛這嬌艷的梅花,作為陪襯,才讓月光這樣皎潔清澈,玲瓏剔透,灑滿大地。讓我們舉杯開懷暢飲吧,值此花好月圓雪白的良宵,品酒賞梅,一醉方休。要知道,群花競艷,誰也遜色于梅花呀。
5、元代白樸《天凈沙·冬》:
一聲畫角譙門,半庭新月黃昏,雪里山前水濱。
竹籬茅舍,淡煙衰草孤村。
釋義:在一個冬天的黃昏,城門一聲輕響,一輪新月掛在半空,帶著雪的山前水流緩緩。竹子做的籬笆和籬笆內的茅舍,在孤村之中一片安詳的和諧。
形容寒夜的詩句
1、詩句: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
出自:唐代·崔涂《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書懷》
釋義:四面群山下,殘雪映寒夜,對燭夜坐,我這他鄉之客。
2、詩句: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出自:清代·黃景仁《別老母》
釋義: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凄慘地遠去,不禁令人興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3、詩句: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出自:唐代·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釋義:忽然聽得柴門狗叫,應是主人風雪夜歸。
4、詩句:冬夜夜寒覺夜長,沉吟久坐坐北堂。
出自:唐代·李白《夜坐吟》
釋義:寒冷的冬夜,覺得特別漫長。一個女子久久地坐在北堂沉吟。
5、詩句: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出自:唐代·白居易《賣炭翁》
釋義: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曉他急忙駕著炭車軋著冰路往集市上趕去。
關于古人寫寒夜詩詞句
寒夜
杜耒
寒夜客來茶當酒,
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
才有梅花便不同。
字詞解釋:
竹爐:指用竹篾做成的套子套著的火爐。
湯沸:熱水沸騰。
作品翻譯:
冬天的夜晚,來了客人,用茶當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爐中的火苗開始紅了起來了,水在壺里沸騰著,屋子里暖烘烘的。月光照射在窗前,與平時并沒有什么兩樣,只是窗前有幾枝梅花在月光下幽幽地開著,芳香襲人。這使得今日的月色顯得與往日格外地不同了。
作品賞析:
1,善用襯托(或映襯、陪襯):因有梅花的陪襯,窗前月才別有一番韻味,不僅是嗅覺,視覺上也使人大覺不相同。
2、巧用暗示(或喻示、雙關):“才有梅花”與朋友夜訪相呼應,梅花又象征了友誼的高雅芬芳。
3、鋪有細節(或鋪墊、渲染):寒夜客訪、主家火紅,賓客情重兩相顧及,知人情之暖,勝過冬夜之寒。這些使得今夜的月色較先前格外地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