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放鞭炮的句子
倒數十秒鐘,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啪”,隨著電視機里的一聲炮響,我們也興沖沖地跑到了樓下。
我先點燃了“地轉”,“哧哧哧”,導火線冒起了火花,導火索一點又一點地“隱退”,終于到了底。“咦,咋還沒轉!”我正準備走上前去,只見“地轉”突然開始冒出經色的火花,并且以“光速”向我襲來,我一跳,躲開了,而它卻不停地向前跑,像一個忠誠的士兵,直直地往前跑,只能進,不能退。更刺激地還在后頭,只見“地轉”加速跑了一些路后,突然騰空而起。嘿,“地轉”竟然變成了“天轉”。“天轉”在天空中忽上忽下,綠色的光芒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碧綠的葉子。而地轉的生命也似乎在此刻終止了,在這安祥而又寧靜的氣氛中,“啪”的一聲從天空中掉落了下來。我撿起它仔細一看,發現它的“尸體”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圓柱體。 我又放了一個“鳴輪花”,只見它先尖著嗓音叫了一聲,然后也旋轉起來,不住地噴花,這花什么樣子都有,但還以“菊花”為多數。噴到最后,中間突然蹦出一個大彩球,又在大彩球里蹦球……
描寫“公寓”的句子有哪些
(1) 他住在臨近海濱的一棟公寓里。
(2) 哥哥曾經在學生公寓里住過一段時間。
(3) 在全市各處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了許多新公寓和辦公樓。
(4) 公寓四周商店林立,豪華的飯店酒吧購物中心鱗次櫛比。
(5) 這間公寓里藏垢納污,什么亂七八糟的事都有。
(6) 這間公寓依山傍海,視野寬廣。
(7) 率先發售的度假式酒店公寓,以絕對高度和景觀核心位置,成就鳳池島的王者建筑。
(8) 在高層公寓里,每套房屋結構一模一樣,但每個人的“家”又各不相同。
(9) 當我在收集老骨董來裝飾我的公寓的時候,我每個月的周末都會去旅行。現在,我只要幾分鐘就可以環游世界。
(10) 根據今天早晨報紙上登的廣告,你有一套公寓要出租。
(11) 在整個旅途的西面部分,火車經過像珀姆和鄂木斯克那樣的大城市群,以各種功能的工業建筑和水泥公寓樓組成的街區為風景。
(12) 城鎮都在炮火攻擊之下、清真寺被摧毀、公寓大樓成為殘磚斷瓦。
(13) 弧度公寓高十四層,有500個住宅和商業中心,位于賓夕法尼亞州大學不斷擴大的校區內。
(14) 這公寓就像我的療養院,一間使我康復的收容所。我把墻壁粉刷成我能找到的最溫暖的顏色,每個禮拜給自己買花,仿佛去醫院探望自己。我的姐姐送我一個熱水袋作喬遷禮物(讓我無須獨自睡在冷冰冰的床上),讓我每天晚上擱在心口上,好比護士照料運動傷害患者。
(15) 格林夫婦當初結婚時,住在一棟廉價公寓里,房子又小又寒磣。
描寫放鞭炮的好句子
放了寒假,除了完成單位上安排的幾天值班任務,還有與親朋們的幾次聚會,我便很少出門了。
在家里大多數時間就趴在網上,倒也自在。坐在電腦前,屋外那此起彼落的鞭炮聲,遠遠近近地傳入耳朵里,從早晨睜開眼直到深夜,就這么時斷時續的。
在這“噼啪”的鞭炮聲中,盡管我的眼睛還盯在電腦熒屏上,可是我的思緒卻早已飛回到童年的故鄉去了…… 記得小時候,大年三十以前,父親早就把過年的鞭炮準備好了,是那種牛皮紙的,有時候是紅皮的。鞭炮的個頭比較小,形狀像一節干谷秸子,村里人都叫它“干草骨節”。
除了“干草骨節”外,還要買一兩把(一把十個)爆竹和二提腳。父親把鞭炮買回家以后,受不了我們幾個弟兄的軟磨硬纏,便從整掛鞭上拆下來一些分給我們,把余下的就放在炕席子底下炕著,并警告我們誰也不準動它。
可是,父親給我們兄弟分的“干草骨節”沒幾天就放完了,我們經不住誘惑就把手伸到了炕席子下面的鞭炮上。你一次偷幾個,我一次偷幾個,多了也怕被父親發現,他的皮帶可是怪嚇人的。
一掛鞭炮數量本來就不多,哪里還經得起這么零打碎敲的?到除夕要放鞭炮了,父親發現鞭炮已經所剩無幾了。于是父親非常震怒,瞪著眼審問我們幾個,可是我們誰也不承認。
如果不是因為大過年的,他不揍得我們鬼哭狼嚎的就怪了。父親只是罵了我們幾句出出氣,也就算了。
過年,是我們小伙伴們非常盼望也是極為開心的一段美好時光。學校都放寒假了,年的氣息也越來越濃了,大家快樂地聚集在街道上做各種游戲玩耍,當然少不了放鞭炮。
你放幾個,我放幾個,這里面也有炫耀的成分,看看誰的鞭炮多。于是,村子里到處都能聽到鞭炮的響聲。
“干草骨節”是那種“啪!”的脆響;爆竹是那種“嗵!”的鈍響;二提腳是那種地面一聲“嗵!”天空一聲“啪!”的雙響。我們把鞭炮丟在地上放,插在墻縫里放,捏住鞭炮屁股放,用彈弓射往空中放……還不過癮,于是小伙伴們又開始發明新的玩法了,炸糞便便是其一。
那時,街道上流浪的豬狗比較多,還有牛馬也經常從街道上通過,因此,在街道上找坨動物糞便很容易。把爆竹插在糞便上,然后點燃,隨著藥信“嗤嗤”聲過后就是“嗵!”地一聲爆響,一坨糞便被炸得四處紛飛,有跑得晚或者距離比較近的小伙伴往往被糞便濺一身,大家一起爆笑一陣子。
更危險的游戲是用爆竹炸酒瓶子。把只爆竹塞住酒瓶子口,點燃引信后,幾秒鐘內便“砰!”的一聲,酒瓶子頃刻間沒了蹤影,玻璃紛飛,能飛出十幾米遠開外,有時候就有小伙伴被玻璃擊傷的。
有的小伙伴把鞭炮點燃后扔在地上,引信著完后卻沒了動靜,一般人判斷是啞鞭,于是有膽子大的就過去撿拾,可是剛剛拿到了手里,鞭炮頓時炸響。“干草骨節”威力比較小,尚無大礙,但如果是爆竹的話,不把手掌炸斷了就算是萬幸了。
被炸的小伙伴捂住受傷的手哭咧咧地回家了,我們便一哄而散。 除夕的夜晚,天剛剛黑下來,有的人家就開始燃放鞭炮了。
誰家放鞭炮,門口都是聚集一群小朋友,等著搶啞鞭。鞭炮聲“噼啪”一陣子過后,硝煙尚未散盡,小伙伴們便借著熹微的暮色,彎腰躬背從一地碎鞭炮紙中尋找啞鞭,像搶錢似的。
一陣子忙亂之后,又朝下一家門口跑去。天色完全黑了下來,有的小伙伴就打著手電尋找。
這些啞鞭炮如果還有信子的,可能也十分短小了,有的僅僅露個頭罷了,有的連個頭也見不著。燃放啞鞭需要膽量,膽子小的一般不敢直接點燃,而是用根長香來點燃,如果實在點燃不著就會把鞭炮扒開,用火柴點燃火藥,“嗤!”的一聲,聽個響聲罷了。
有的啞鞭用塊石塊或者斧頭砸,也能聽到一聲爆響。 除了過年,平時鄉親們誰家娶媳婦或者蓋新屋,燃放鞭炮也是必須的,我們小伙伴們誰能搶個啞鞭放放就很高興了。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蓋新屋上梁這天。主人家都是選擇在中午這個時間上梁。
看上梁的人很多,可以與看大戲的人數媲美了。儀式開始時,是蓋房子的木工頭和瓦工頭借著兩把梯子,手里分別拿著斧頭和瓦刀,兩個人走到梯子跟前,相互望一眼,點下頭,然后分別講著話同時登上梯子。
這邊說,今天是個好日子。那邊說,東家喜把房梁上。
這邊說,翻身不忘**。那邊說,蓋屋不忘**。
……兩個人邊說邊爬到了房梁頂端,各把早系在身邊梁上的一根繩子解下來。下面的人仰面對梁上說,點鞭了!上面說。
點鞭!于是系在房梁最頂端正中的那根椽子上的鞭炮,隨著劇烈的“噼啪”聲,就像卷簾門一樣慢慢地被兩個工頭提了上去。待鞭炮聲結束,椽子也正好被兩個人提上來,早就候在屋門外面的小伙伴們便一哄而上搶啞鞭。
但人多啞鞭少,誰能搶到個臉上就寫滿了高興。兩個工頭把頂椽子安放好后,兩個人又分別提上來一個紅布封口的葫蘆狀圓斗,里面盛了一些小餑餑(鳥首形狀的小饅頭)、大紅棗、年糕、糖果、硬分幣、干谷草屑之類的東西,兩個人開始向人群里拋撒。
下面的人亂哄哄地爭搶,場面很是熱鬧…… 現在,故鄉的除夕夜,鄉親們家家戶戶隆重地燃放鞭炮仍是傳統。卻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的,放鞭炮的時候,再也沒有那么多的觀眾了。
小朋友們也不知道都跑到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