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人為了理想而奮斗的故事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于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
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后,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
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愿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
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鉆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
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于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后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
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后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
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于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
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里。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并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
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于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并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
不料,由于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里,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林則徐對聯立志》 這個故事講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則。
林則徐小時候就天資聰慧,兩次機會下,作了兩幅對聯,這兩幅對聯表達了林則徐的遠大志向。林則徐不僅敢于立志,而且讀書刻苦,長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業,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氣》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于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葉天士拜師謙學》 葉天士自恃醫術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葉天士的母親病了,他束手無策,多虧薛雪不計前嫌,治好了他母親的病。
從此,葉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尋訪天下名醫,虛心求教,終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醫。
《李清照少女填詞》 宋代女詩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她個性爽直、自由、不羈一格,從小就表現出過人的文學天賦。
這個故事講述的就是她觸景生情,即興填詞的故事。 《楊祿禪陳家溝學藝》 楊祿禪受到鄉里惡霸的欺負,他不甘心受辱。
一個人離開了家,到陳家溝拜師學藝。拳師陳長興從不把拳法傳外人,楊祿禪也不例外。
不過,楊祿禪的執著精神終于感動了陳長興,終于學到了拳法,懲治了惡霸,也開創了楊式太極拳。《王獻之依缸習字》 王獻之,字子敬,是東晉大書法家書——圣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
他自己也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王獻之三四歲的時候,母親就教他背詩誦詩,到五六歲的時候,就能夠出口成章,順口吟出幾句詩來。
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發顯得機警聰敏,而且還特別喜歡習字。王獻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與這個大水缸密不可分! 《朱元璋放牛讀書》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從小連私塾都沒有念過,但是他聰穎過人,勤學好問,終于成為建立明朝的開國皇帝。
《柳公權戒驕成名》 柳公權從小就顯示出在書法方面的過人天賦,他寫的字遠近聞名。他也因此有些驕傲。
不過,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沒有手的老人,竟然發現老人用腳寫的字比用他手寫的還好。從此,他時時把“戒驕”記在心中,勤奮練字,虛心學習,終于成為一代書法大家。
《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墻,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于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
2.為理想而奮斗的名人故事
我寧可做人類中有夢想和有完成這夢想的愿望的、最渺小的人,
而不愿做一個最偉大、無夢想、無愿望的人。——紀伯倫
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理想,這種理想決定著他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愛因斯坦
要書寫自己夢想的人,反而更應該清醒。——瓦雷里
人必須有一個無法放棄、無法擱下的事業,才能變得無比的堅強。——車爾尼雪夫斯基
一個人只有以他全部的力量和精力致力于某一事業時,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師。——愛因斯坦
要想在事業上真正干出點名堂來,首要的是要有一顆強烈的事業心,
以及在這種事業心支配下產生的鉆勁和出奇的迷勁。——袁偉民
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專注于某一項事業,那就一定會做出使自己感到吃驚的成績來。——馬克·吐溫
很難說什么是辦不到的事情,因為昨天的夢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并且還可以成為明天的現實。——羅伯特
3.有關理想的名人簡短故事
愛迪生 1847 年生于美國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的米蘭小市鎮。
父親是荷蘭人的后裔,母親曾當過小學教師,是蘇格蘭人的后裔。 愛迪生從小就特別愛問“為什么”,喜歡對一個問題追根究底問個明白。
有一次老師講一位數的加法,同學們都認真聽講,愛迪生突然舉手問老師:“二加二為什么等于四?”老師被問得張口結舌,一時難以回答他的問題。父親也常常被他問得無言以對,只好拍拍兒子的腦袋瓜說:“去,問你媽去!”只有媽媽能夠回答他那些奇怪的問題。
有一天,媽媽正在廚房忙著,愛迪生好像有了個驚人發現似的跑來,睜大眼睛問:“媽媽,咱們家的那只母雞真奇怪,它把雞蛋放在屁股底下坐著,為什么? ” 媽媽呵呵笑了,她放下手里的活,認真地對愛迪生說:“雞媽媽那是在孵小寶貝呢!她把那些蛋暖熱后,就會有小雞從里面爬出來。你看咱家那些毛茸茸的小雞,它們都是被雞媽媽這樣暖出來的。”
小愛迪生聽了,覺得真神奇。他認真想了一會兒,抬頭問道: “難道把蛋放在屁股底下暖和暖和小雞就能出來? ”“ 對啊,就是這么回事! ”媽媽微笑著點頭。
等到飯做好了,媽媽忽然發現小愛迪生不見了,哪兒都找不到,媽媽急了,大聲喊兒子的名字。這時,聽到從庫房里傳來他的答應聲。
媽媽覺得很奇怪,過去一看,原來愛迪生在那兒做了個“窩”,里面放了好多雞蛋,他正一本正經地蹲在上面。媽媽更奇怪了,問道: “ 你在干什么啊? ” 愛迪生說: “ 媽媽,你不知道嗎?我在孵小雞啊! ” 在學校,愛問問題的愛迪生經 常讓 老師很惱火,因此老師有時候訓他,甚至打他。
愛迪生心里不高興,成績總是沒有提高。老師把愛迪生的媽媽找來,當面數落她的兒子:“他腦子太笨了,成績差得一塌糊涂,總是愛問一些不著邊際的問題。
我們真教不好你這樣的兒子。”愛迪生的媽媽聽了,覺得是老師不理解兒子,問題多是因為孩子愛思考,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
她相信兒子的智力沒有問題,而且比別人的孩子還要聰明很多。于是,她毅然對老師說:“既然這樣,我就把我兒子帶回家吧,我自己來教他。”
老師聽得愣住了,他實在不能理解這個“奇怪”的孩子,還有他的“奇怪”的母親。 從此,愛迪生的母親就當起兒子的家庭教師。
對于兒子的稀奇古怪的問題,只要她知道的,她就努力回答;不知道的,她就讓兒子去看書。當她發現兒子對物理化學很感興趣后,就給兒子買了本《派克科學讀本》,她還勸丈夫把家里的小閣樓改造成兒子的小小實驗室。
就這樣,在這個不怕被問“為什么”的母親的教育下,愛迪生雖然沒有在學校讀過幾年書,卻搞出許多偉大的發明,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愛迪生的文化程度極低,對人類的貢獻卻這么巨大,因為他有一顆好奇的心,一種親自試驗的本能,和超乎常人的艱苦工作的無窮精力和果敢精神。
生活中像愛迪生一樣喜歡問問題的孩子其實有很多,他們的小腦瓜總是裝滿了“為什么” ,許多人都習慣對孩子那些異想天開、稀奇古怪的問題不加理會,或者輕易否定。愛迪生的媽媽卻認真地對待、細心地回答孩子的每一個問題,這對培養孩子的想像能力、思維能力有很大幫助,使孩子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不至于泯滅,從小就能養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習慣。
愛迪生一生的成就就是對此非常好的佐證。當你遇到“為什么只有晚上才能看到星星?”“為什么地球是球型而不是個正方體?”這樣的問題時,不要頭痛,更不要厭煩,耐心一點,認真一些,甚至鼓勵孩子多問問題,說不定你也能培養出一個發明家、科學家。
鼓勵能將“白癡”變成“天才 追問: 那能給我主要內容嗎? 回答: 這個故事會比較出名一點點 愛迪生對于自然科學的最早興趣是在化學方面。10歲時酷愛化學。
他收集了二百來個瓶子,并節省每個小錢去購買化學藥品裝入瓶中。11歲那年,他實驗了他的第一份電報。
為了賺錢購買化學藥品和設備, 他開始了工作。12歲的時候,他獲得列車上售報的工作,輾轉于休倫港(PortHuron)和密歇根州的底特律(Detroit)之間。
他一邊賣報,一邊兼做水果、蔬菜生意,只要有空他就到圖書館看書。1861年美國爆發了南北戰爭,剛滿14周歲的愛迪生買了一架舊印刷機,利用火車的便利條件,辦了一份小報(周刊)——《先驅報》,來傳遞戰況和沿途消息,第一期周刊就是在列車上印刷的。
他一人兼任記者、編輯、排字、校對、印刷、發行的工作。小報受到歡迎,他也從緊張的工作中增長了才干、知識和經驗,還掙了不少錢,得以繼續進行化學試驗。
他用所掙得的錢在行李車上建立了一個化學實驗室。但不幸的是,一次他在火車上做實驗時,列車突然顛簸,使一塊磷落在木板上,引起燃燒。
列車員趕來撲滅了火焰,也狠狠地給了他一個耳光,打聾了他的雙耳,他被趕下了火車,那時愛迪生才15歲。(另一種說法是:不幸有一次化學藥品著火,他連同他的設備全被扔出車外。
另外有一次,當愛迪生正力圖登上一列貨運列車時,一個列車員抓住他的兩只耳朵助他上車。這一行動導致了愛迪生成為終身聾子。)
挫折并沒有使愛迪生灰心,他又迷上了電報,經過反復鉆研,在1868年他發明了一臺自。
4.為理想而奮斗的名人故事
理想的階梯,屬于刻苦勤奮的人。馬克思為實現解放全人類的崇高理想奮
斗一生。他積極投身于火熱的工人運動,研讀無數種著作,學會了歐洲好幾個
國家的語言。他不斷在圖書館鉆研,數十年如一日,座位下的地面竟然磨掉一層。化學家諾貝爾為減輕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勞動,決心發明炸藥。廢寢忘
食,四年里做了幾百次試驗。最后一次試驗時,他聚精會神地盯著燃延的導火
線。一聲巨響,在旁的人們驚叫:“諾貝爾完了!”諾貝爾卻從濃煙中跳出
來,面孔烏黑身上還帶著血,興奮地狂呼:“成功了!”那些杰出的人物正是
被一種崇高的目標所鼓舞,才產生了驚人的毅力與忘我的精神。是理想的浪濤
激勵著他們去刻苦奮斗。
理想的階梯,屬于珍惜時間的人。富蘭克林有句名言:“你熱愛生命嗎?
那么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許多科學家、文藝家都是同
時間賽跑的能手。愛迪生一生有1000多項發明。這無數次試驗的時間從哪里
來?就是從常常連續工作兩天三天的極度緊張中擠出來的。魯迅以“時間就是
生命”的格言律己,從事無產階級文學藝術事業30年,視時間如生命,筆耕不
輟。巴爾扎克用如癡如狂的拼勁,每天奮筆疾書十六七個小時,即使累得手臂
疼痛,雙眼流淚,也不肯浪費一刻時間。他一生留下為人民深深喜愛的巨著
《人間喜劇》,共94部小說。這些血汗的結晶不正是時間與生命的光輝記錄
5.關于理想的名人小故事(簡短的)
司馬遷,遵從父親遺囑,立志要寫成一部能夠“藏之名山,傳之后人”的史書。
就在他著手寫這部史書的第七年,發生了李陵案。貳師將軍李陵同匈奴一次戰爭中,因寡不敵眾,戰敗投降。
司馬遷為李陵辯白,觸怒漢武帝,被捕入獄,遭受殘酷的“腐刑”。 受型之后,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殺,可想到自己寫史書的理想尚未完成。
于是忍辱奮起,前后共歷時18年,終于寫成《史記》。這部偉大著作共526500字。
開創我國紀傳體通史的先河,史料豐富而翔實,歷來受人們推崇。魯迅曾以極概括的語言高度評價《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6.名人、領袖小時候為理想而奮斗的故事
王羲之幼酷愛書法,幾十年來契而不舍地刻苦練習,終于使他的書法藝術達到了超逸絕倫的高峰,被人們譽為
"書圣"。
王羲之13歲那年,偶然發現他父親藏有一本《說筆》的書法書,便偷來閱讀。他父親擔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傳,答應待他長大之后再傳授。沒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請求父親允許他現在閱讀,他父親很受感動,終于答應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練習書法很刻苦,甚至連吃飯、走路都不放過,真是到了無時無刻不在練習的地步。沒有紙筆,他就在身上劃寫,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劃破了。有時練習書法達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練字竟忘了吃飯,家人把飯送到書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著墨吃起來,還覺得很有味。當家人發現時,已是滿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臨池書寫,就池洗硯,時間長了,池水盡墨,人稱
"墨池"。現在紹興蘭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廬山歸宗寺等地都有被稱為"墨池"的名勝。
7.名人為實現理想而奮斗的例子
數學天才——高斯的故事 高斯(*,1777.4.30-1855.2.23)是德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出生于德國布倫茲維克的一個貧苦家庭。
父親格爾恰爾德·迪德里赫先后當過護堤工、泥瓦匠和園丁,第一個妻子和他生活了10多年后因病去世,沒有為他留下孩子。迪德里赫后來娶了羅捷雅,第二年他們的孩子高斯出生了,這是他們唯一的孩子。
父親對高斯要求極為嚴厲,甚至有些過份,常常喜歡憑自己的經驗為年幼的高斯規劃人生。高斯尊重他的父親,并且秉承了其父誠實、謹慎的性格。
1806年迪德里赫逝世,此時高斯已經做出了許多劃時代的成就。在成長過程中,幼年的高斯主要是力于母親和舅舅。
高斯的外祖父是一位石匠,30歲那年死于肺結核,留下了兩個孩子:高斯的母親羅捷雅、舅舅弗利德里希(Friederich)。弗利德里希富有智慧,為人熱情而又聰明能干投身于紡織貿易頗有成就。
他發現姐姐的兒子聰明伶利,因此他就把一部分精力花在這位小天才身上,用生動活潑的方式開發高斯的智力。若干年后,已成年并成就顯赫的高斯回想起舅舅為他所做的一切,深感對他成才之重要,他想到舅舅多產的思想,不無傷感地說,舅舅去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天才"。
正是由于弗利德里希慧眼識英才,經常勸導姐夫讓孩子向學者方面發展,才使得高斯沒有成為園丁或者泥瓦匠。在數學史上,很少有人象高斯一樣很幸運地有一位鼎力支持他成才的母親。
羅捷雅直到34歲才出嫁,生下高斯時已有35歲了。他性格堅強、聰明賢慧、富有幽默感。
高斯一生下來,就對一切現象和事物十分好奇,而且決心弄個水落石出,這已經超出了一個孩子能被許可的范圍。當丈夫為此訓斥孩子時,他總是支持高斯,堅決反對頑固的丈夫想把兒子變得跟他一樣無知。
羅捷雅真誠地希望兒子能干出一番偉大的事業,對高斯的才華極為珍視。然而,他也不敢輕易地讓兒子投入當時尚不能養家糊口的數學研究中。
在高斯19歲那年,盡管他已做出了許多偉大的數學成就,但她仍向數學界的朋友W.波爾約(*,非歐幾何創立者之一J.波爾約之父)問道:高斯將來會有出息嗎?W.波爾約說她的兒子將是"歐洲最偉大的數學家",為此她激動得熱淚盈眶。7歲那年,高斯第一次上學了。
頭兩年沒有什么特殊的事情。1787年高斯10歲,他進入了學習數學的班次,這是一個首次創辦的班,孩子們在這之前都沒有聽說過算術這么一門課程。
數學教師是布特納(Buttner),他對高斯的成長也起了一定作用。在全世界廣為流傳的一則故事說,高斯10歲時算出布特納給學生們出的將1到100的所有整數加起來的算術題,布特納剛敘述完題目,高斯就算出了正確答案。
不過,這很可能是一個不真實的傳說。據對高斯素有研究的著名數學史家E·T·貝爾(*)考證,布特納當時給孩子們出的是一道更難的加法題:81297+81495+81693+…+100899。
當然,這也是一個等差數列的求和問題(公差為198,項數為100)。當布特納剛一寫完時,高斯也算完并把寫有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
E·T·貝爾寫道,高斯晚年經常喜歡向人們談論這件事,說當時只有他寫的答案是正確的,而其他的孩子們都錯了。高斯沒有明確地講過,他是用什么方法那么快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數學史家們傾向于認為,高斯當時已掌握了等差數列求和的方法。一位年僅10歲的孩子,能獨立發現這一數學方法實屬很不平常。
貝爾根據高斯本人晚年的說法而敘述的史實,應該是比較可信的。而且,這更能反映高斯從小就注意把握更本質的數學方法這一特點。
高斯的計算能力,更主要地是高斯獨到的數學方法、非同一般的創造力,使布特納對他刮目相看。他特意從漢堡買了最好的算術書送給高斯,說:"你已經超過了我,我沒有什么東西可以教你了。
"接著,高斯與布特納的助手巴特爾斯(*s)建立了真誠的友誼,直到巴特爾斯逝世。他們一起學習,互相幫助,高斯由此開始了真正的數學研究。
1788年,11歲的高斯進入了文科學校,他在新的學校里,所有的功課都極好,特別是古典文學、數學尤為突出。經過巴特爾斯等人的引薦,布倫茲維克公爵召見了14歲的高斯。
這位樸實、聰明但家境貧寒的孩子贏得了公爵的同情,公爵慷慨地提出愿意作高斯的資助人,讓他繼續學習。布倫茲維克公爵在高斯的成才過程中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不僅如此,這種作用實際上反映了歐洲近代科學發展的一種模式,表明在科學研究社會化以前,私人的資助是科學發展的重要推動因素之一。高斯正處于私人資助科學研究與科學研究社會化的轉變時期。
1792年,高斯進入布倫茲維克的卡羅琳學院繼續學習。1795年,公爵又為他支付各種費用,送他入德國著名的哥丁根大家,這樣就使得高斯得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勤奮地學習和開始進行創造性的研究。
1799年,高斯完成了博士論文,回到家鄉布倫茲維克,正當他為自己的前途、生計擔憂而病倒時—雖然他的博士論文順利通過了,已被授予博士學位,同時獲得了講師職位,但他沒有能成功地吸引學生,因此只能回老家-又是公爵伸手救援他。公爵為高斯付諸了長篇博士論文的印刷費用,送給他一幢公寓。
8.名人為理想而奮斗的故事,要簡潔~~~不能啰嗦
斯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曾先后畢業于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并獲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在大學學習后期,開始患“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癥”(運動神經元疾病),半身不遂。他克服身患殘疾的種種困難,于1965年進入劍橋大學岡維爾和凱厄斯學院任研究員。
這個時期,他在研究宇宙起源問題上,創立了宇宙之始是“無限密度的一點”的著名理論。1969年起任岡維爾和凱厄斯學院科學杰出成就研究員。
1972-1975年先后在劍橋大學天文研究所、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學部進行研究工作,1975-1977年任重力物理學高級講師,1977-1979年任教授,1979年起任盧卡斯講座數學教授。其間,1974年當選為皇家學會最年輕的會員。
1974-1975年為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費爾柴爾德講座功勛學者。1978年獲世界理論物理研究的最高獎愛因斯坦獎。
霍金的成名始于對黑洞的研究成果。在愛因斯坦之后融合了20世紀另一個偉大理論——量子理論,他認為,宇宙是有限的,但無法找到邊際,這如同地球表面有限但無法找到邊際一樣;時間也是有開始的,大約始于150億到200億年前。
1988年獲沃爾夫物理學獎。 1985年霍金喪失語言能力,表達思想唯一的工具是一臺電腦聲音合成器。
他用僅能活動的幾個手指操縱一個特制的鼠標器在電腦屏幕上選擇字母、單詞來造句,然后通過電腦播放聲音,通常制造一個句子要5、6分鐘,為了合成一個小時的錄音演講要準備10天。1988年寫成科普著作《時間簡史》,至1995年10月該書發行量已超過2500萬冊,譯成幾十種語言,中譯本也已出版。
著有《空間-時間的大比例結構》(1973年與人合著)、《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百年評論》(1979年與人合編)、《超空間和超重力》(1981年與人合編)、《宇宙之始》(1983年與人合編)、《時間簡史》(1988年)。 1990年與結婚25年之久的妻子簡·懷爾德離婚。
1995年9月16日,與他的護士伊萊恩·梅森結婚。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為理想而戰的事例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