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這個名稱最早見于1100多年前唐代柳宗元的《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記》一文,文章提到“峨山在野中,無麓,峨水出焉,東流于潯水”。
柳宗元不僅登臨其上,還作了一首《登柳州峨山》的五言絕句,在后人整理的《柳宗元集》里,能明確列入柳宗元詩題中的柳州山名,也僅此一座。
《登柳州峨山》是這樣寫的:荒山秋日午,獨上意悠悠。
如何望鄉處,西北是融州。
抒發了柳宗元孤獨的思鄉之情,蠻有味道的,能被這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大文豪寫進詩里,鵝山算是深受柳宗元青睞了,這首詩流傳后世,也得到了不少的贊譽。
柳州詩翁沙培錚老先生曾經寫過《鵝山得名芻議》這篇文章,他認為鵝山在柳宗元登山之前并沒有正式定名,柳宗元見這座山又高又陡,就暫時以“峨”字來形容。
后來柳宗元逝世,他的部將謝寧到京城請韓愈寫《柳州羅池廟碑》,韓愈覺得“峨”字聲音接近“鵝”,就寫下“鵝之山兮柳之水”一句,“鵝山”的名字就定下來了。
某一年的秋天,柳宗元和幾名隨從乘船沿江考察地點,就來到城西十里處的一座山前,看見山腰處有個山洞,上山發現這個洞的大小剛好符合自己的要求,除了偶爾有樵夫到此砍柴,沒有其他游客,很清靜,他很中意,就問了:這座山叫做什么名字呢?
隨從向一位樵夫打聽山的名字,樵夫講,山上有一塊巨石形狀如鵝,所以名為鵝山。
柳宗元聽了就講,不如喊做“峨山”吧,元結可以把它喜愛的溪水命名為“浯溪”,意為“吾之溪也”,我為什么不可以把自己喜愛的山峰命名為“峨山”咧?寓意“我之山”的意思,大家這才恍然大悟“峨山”的含義。
到了南宋理宗寶慶三年(1227年),王象之撰寫的地理書《輿地紀勝》明確記載:“鵝山,在馬平縣西十里,山嶺有石狀如鵝,故名。
鵝水出焉。”由此推斷,在之前一段時間,人們已經統一將峨山改稱為鵝山了。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柳州市柳南區大鵝山得名的由來古令的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