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kggui"></nav>
  • <optgroup id="kggui"></optgroup>
  • <menu id="kggui"></menu><xmp id="kggui"><nav id="kggui"></nav>
    <menu id="kggui"><menu id="kggui"></menu></menu>
    <nav id="kggui"></nav>

    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分別是那七個人

    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

    1、嵇康

    嵇(jī)康(224年-263年 ,一作223年-262年),字叔夜。

    譙國铚縣(今安徽省濉溪縣)人。

    三國時期曹魏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

    嵇康幼年聰穎,博覽群書,廣習諸藝,又喜愛老莊學說。

    身長七尺八寸,容止出眾。

    后娶魏武帝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拜郎中,調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

    嵇康與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學新風,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 ,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袁宏稱其為“竹林名士”之一。

    他的事跡與遭遇對于后世的時代風氣與價值取向有著巨大影響。

    嵇康工詩善文,其作品風格清峻。

    他注重養生,曾著《養生論》。

    有《嵇康集》傳世。

    2、阮籍

    阮籍(210年—263年),三國時期魏國詩人。

    字嗣宗。

    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人。

    竹林七賢之一。

    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

    崇奉老莊之學,政治上則采取謹慎避禍的態度。

    景元四年(263)十月,司馬昭被晉封位晉公,位相國,加九錫,這是司馬昭正式實施其篡權的重要一步。

    按照例行公事,由曹魏傀儡皇帝曹奐下詔加封晉爵,司馬氏謙讓一番,然后再由公卿大臣"勸進",當時阮籍擔任步兵校尉之職,也被受命執筆,但阮籍依舊喝酒,等到使者來催稿時,阮籍只好帶酒擬稿塞責。

    阮籍死于景元四年(263)冬,也就是在他寫了《勸進表》之后的一二個月,享年五十四歲。

    3、山濤

    山濤(205年-283年3月3日),字巨源。

    河內郡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

    三國至西晉時期名士、政治家,“竹林七賢”之一。

    山濤早年孤貧,喜好老莊學說,與嵇康、阮籍等交游。

    四十歲時,才任郡主簿。

    大將軍司馬師執政時,山濤被舉為秀才,累遷尚書吏部郎。

    西晉建立后,升任大鴻臚。

    歷任侍中、吏部尚書、太子少傅、左仆射等職,封新沓伯。

    他每選用官吏,皆先秉承晉武帝意旨,且親作評論,時人稱之為“山公啟事”。

    曾多次以老病辭官,皆不準。

    太康三年(282年),升為司徒,以老病歸家。

    次年去世,年七十九,謚號“康”。

    有文集十卷,已亡佚,今有輯本。

    袁宏在《名士傳》中稱山濤等七人為“竹林名士”。

    山濤前后選舉百官,都能選賢用能。

    在武帝下詔罷除天下兵役時,他認為不應該廢除州郡武備,后來天下混亂,州郡無力鎮壓,果如其所言。

    4、向秀

    向秀(約227年-272年),字子期,河內懷(今河南武陟)人。

    竹林七賢之一。

    向秀雅好讀書,與嵇康、呂安等人相善,隱居不仕。

    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呂安被司馬昭害死后,向秀應本郡的郡上計到洛陽,受司馬昭接見,后官至黃門侍郎、散騎常侍。

    泰始八年(272年)去世。

    向秀早年淡于仕途,有隱居之志。

    嵇康被司馬昭殺害后,為避禍計 ,不得已順應朝廷威逼拉攏而出仕,先后任黃門侍郎、散騎常侍等職,但“在朝不任職,容跡而已”,選擇了只做官不做事,消極無為。

    向秀喜談老莊之學,曾注《莊子》,被贊為“妙析奇致,大暢玄風(《世說新語·文學》)”,惜注未成便過世,郭象承其《莊子注》余緒,完成了對莊子的注釋。

    另有作品《思舊賦》、《難嵇叔夜養生論》。

    5、劉伶

    劉伶(生卒年不詳),字伯倫,沛國(今安徽淮北)人,魏晉時期名士,與阮籍、嵇康、山濤、向秀、王戎和阮咸并稱為“竹林七賢” 。

    劉伶嗜酒不羈,被稱為“醉侯”,好老莊之學,追求自由逍遙、無為而治。

    曾在建威將軍王戎幕府下任參軍,因無所作為而罷官。

    泰始二(266)年朝廷征召劉伶再次入朝為官,被劉伶拒絕。

    劉伶現今存世的作品只有《酒德頌》和《北芒客舍》。

    其作品生動的反映了魏晉名士崇尚玄虛、消極頹廢的心態,也表現出對“名教”禮法的蔑視及對自然的向往,后世以劉伶為蔑視禮法、縱酒避世的典型。

    6、王戎

    王戎(234年-305年7月11日),字濬沖。

    瑯玡臨沂(今山東臨沂白沙埠鎮諸葛村)人。

    三國至西晉時期名士、官員,“竹林七賢”之一。

    王戎出身瑯玡王氏。

    長于清談,以精辟的品評與識鑒而著稱。

    最初襲父爵貞陵亭侯,被司馬昭辟為掾屬。

    累官豫州刺史、建威將軍。

    后參與晉滅吳之戰,吳國平定后,因功進封安豐縣侯。

    在荊州拉攏士人,頗有成效。

    又被征召為侍中,遷任光祿勛。

    歷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傅、中書令、尚書左仆射等職,并領吏部事務。

    元康七年(296年),升任司徒。

    王戎認為天下將亂,于是不理世事,以山水游玩為樂。

    司馬倫殺張華等,王戎因是裴頠的岳丈而被免。

    又起用為尚書令,再遷司徒。

    張方劫持惠帝入長安后,王戎逃奔陜縣。

    永興二年(305年),王戎去世,年七十二,謚號“元”。

    7、阮咸

    阮咸(生卒年不詳)字仲容,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尉氏)人。

    魏晉時期名士,文學家。

    阮籍之侄,與阮籍并稱為“大小阮”;又與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并稱為“竹林七賢”。

    阮咸在仕途上并不得意,任散騎侍郎時,山濤推舉阮咸主持選舉,晉武帝認為阮咸好酒虛浮,于是不用他。

    因質疑荀勖的音律而遭到其記恨,貶為始平太守。

    后無疾而終,享年56歲。

    阮咸精通音律,善彈琵琶,時號“妙達八音”,有“神解”之譽 。

    存世的作品有《律議》、《與姑書》。

    “阮咸”這一樂器也是因其得名。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竹林七賢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分別是那七個人

    散文

    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是那些人并介紹一下

    閱讀(385)

    竹林七賢是指三國魏時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的合稱。他們常集于山陽(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稱竹林七賢。他們大都崇尚老莊之學,不拘禮法,生性放達。在政治上,阮籍、劉伶、嵇康對司馬氏集團均持不合作

    散文

    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是那幾位?

    閱讀(538)

    一、竹林七賢是指三國魏時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的合稱。二、人物簡介1、嵇康嵇康(223-262)三國魏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音樂家。字叔夜。譙國至(今安徽宿州市西南)人。嵇康是魏宗室的女婿,任過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

    散文

    竹林七賢為什么會成為魏晉最有名的文藝組合

    閱讀(379)

    "竹林七賢"指的是晉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們放曠不羈,常于竹林下,酣歌縱酒.其中最為著名的酒徒是劉伶.劉伶自謂:“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講述劉伶經常隨身帶著一個酒壺,乘著鹿車,一邊

    散文

    魏晉竹林七賢的作品有什么

    閱讀(400)

    "竹林七賢"指的是魏晉間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和王戎。此七人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他們放曠不羈,常于竹林下,酣歌縱酒。《魏氏春秋》說:“此七人相與友善,游于竹林,號為七賢”(《三國志.魏志.嵇康傳》裴松之注引)。漢

    散文

    魏晉名士有著名的“竹林七賢”是什么典故

    閱讀(539)

    相信對于歷史比較了解的人都知道,在魏晉時期,有著名的竹林七賢,當然,他們主要說的是,對于當時有相同文學抱負以及愛國理念的人的一種集合,也被稱之為當時的男子天團,那么,具體是有什么樣的典故呢?接下來就來具體說一說。其實,對于著名的竹林七賢來

    散文

    談談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去向嵇康為什么被殺

    閱讀(376)

    竹林七賢,詩魏末的七位有名文士,成名年代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嵇康嵇康(224—263),三國時譙國銍縣(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字叔夜。雖家世儒學,但學不師授,唯好老、莊之說。與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

    散文

    如果想詳細了解魏晉歷史及竹林七賢應看什么書

    閱讀(438)

    這先要看你想了解到什么程度。如果只是想了解其生平,而且古文功底還可以的話,建議看《晉書》和《世說新語》;如果古文稍差,建議看有現代文翻譯的;實在不行,就買幾本《竹林七賢》之類的書。如果是想具體了解其為人和思想,就建議看下他們的作品和

    散文

    以一見如故為內容的詩歌,散文

    閱讀(372)

    走過一段青苔琉璃,喚醒一座夢念孤城,你的名字依然是我深深地傷痛,與你相遇本以為是曼妙兒女情長,不料確是跌入紅塵萬丈,相思入髓,相牽如夢,柔情百轉遷回,落滿一紙寂寥飛鴻。雪渡梅,梅漸落,一襲白衣穿塵過,不碰塵埃,卻與你相遇,一瞬煙花,一場春夢,一段有

    散文

    以責任為話題的作文600字

    閱讀(341)

    人生因盡責而快樂在社會中生活,我們會扮演不同的角色,而往往每一種角色都伴隨著一份責任而存.正因為有了責任,我們才有了動力;也正因為這種動力驅使我們不斷前進,我們才能享受到盡責的快樂。對自己盡責,享受成功的喜悅,“最大的敵人其實

    散文

    思想觀念和責任意識的散文

    閱讀(326)

    責任意識心得體會做一名合格的小學教師,首先要具備的是什么?可能有人會說:是良好的文化素質啊,是扎實的基本功。不錯,基本功和素質是很重要。但我覺得,最最關鍵的,是責任心,強烈的責任感。沒有強烈的責任感和責任心,一切都無從談起。10000前面的1

    散文

    關于責任感的作文800字

    閱讀(354)

    讓責任像花兒一樣綻放責任是我們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課.在社會中,我們每個人都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每個人也都在承擔著相應的責任.責任像是一朵花,世界上每處都有花,世界上每處都有責任.有位哲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一個人肩負責任,

    散文

    以責任為話題的作文800字急

    閱讀(364)

    責任責任是顆渺小的種子,一旦把它播種在你的心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會生根、發芽。要不了多久,它會成為小樹苗,最后成為參天大樹。經過努力,它會開花,點綴你的人生,最后結果,這是對你盡責任的回報。當你拋棄它,它就始終只是一顆種子;當你在盡責

    散文

    關于責任心的文章

    閱讀(339)

    她是一個負責任的人人生路上,會遇見各種各樣的人,如:樂于主人的人,自私的人,大公無私的人等等類型的人。而這一次,我要說的。是一個負責任的人。每周一,我們都要比平常多帶兩樣東西,那就是——紅領巾和口風琴。也許大家會問,這跟負責任有什么關系

    散文

    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是那些人并介紹一下

    閱讀(385)

    竹林七賢是指三國魏時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的合稱。他們常集于山陽(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稱竹林七賢。他們大都崇尚老莊之學,不拘禮法,生性放達。在政治上,阮籍、劉伶、嵇康對司馬氏集團均持不合作

    散文

    竹林七賢為什么會成為魏晉最有名的文藝組合

    閱讀(379)

    "竹林七賢"指的是晉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們放曠不羈,常于竹林下,酣歌縱酒.其中最為著名的酒徒是劉伶.劉伶自謂:“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講述劉伶經常隨身帶著一個酒壺,乘著鹿車,一邊

    散文

    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是那幾位?

    閱讀(538)

    一、竹林七賢是指三國魏時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的合稱。二、人物簡介1、嵇康嵇康(223-262)三國魏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音樂家。字叔夜。譙國至(今安徽宿州市西南)人。嵇康是魏宗室的女婿,任過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

    散文

    魏晉竹林七賢的作品有什么

    閱讀(400)

    "竹林七賢"指的是魏晉間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和王戎。此七人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他們放曠不羈,常于竹林下,酣歌縱酒。《魏氏春秋》說:“此七人相與友善,游于竹林,號為七賢”(《三國志.魏志.嵇康傳》裴松之注引)。漢

    散文

    魏晉名士有著名的“竹林七賢”是什么典故

    閱讀(539)

    相信對于歷史比較了解的人都知道,在魏晉時期,有著名的竹林七賢,當然,他們主要說的是,對于當時有相同文學抱負以及愛國理念的人的一種集合,也被稱之為當時的男子天團,那么,具體是有什么樣的典故呢?接下來就來具體說一說。其實,對于著名的竹林七賢來

    散文

    談談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去向嵇康為什么被殺

    閱讀(376)

    竹林七賢,詩魏末的七位有名文士,成名年代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嵇康嵇康(224—263),三國時譙國銍縣(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字叔夜。雖家世儒學,但學不師授,唯好老、莊之說。與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

    散文

    如果想詳細了解魏晉歷史及竹林七賢應看什么書

    閱讀(438)

    這先要看你想了解到什么程度。如果只是想了解其生平,而且古文功底還可以的話,建議看《晉書》和《世說新語》;如果古文稍差,建議看有現代文翻譯的;實在不行,就買幾本《竹林七賢》之類的書。如果是想具體了解其為人和思想,就建議看下他們的作品和

    散文

    魏晉文人道家儒家竹林七賢的生死觀急急急~

    閱讀(438)

    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修武一帶)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世謂竹林七賢。竹林七賢的作品基本上繼承了建安文學的精神,但由于當時的血腥統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

    久久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