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kggui"></nav>
  • <optgroup id="kggui"></optgroup>
  • <menu id="kggui"></menu><xmp id="kggui"><nav id="kggui"></nav>
    <menu id="kggui"><menu id="kggui"></menu></menu>
    <nav id="kggui"></nav>

    阮籍,嵇康的事例

    嵇康,字叔夜,魏晉時學者、文學家、音樂家。

    按《晉書》記載,嵇康“有奇才,遠邁不群。

    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質自然。” 按《世說新語 容止》他“ 風姿特秀。

    見者嘆曰: 蕭蕭肅肅, 爽朗清舉。

    或云: 肅肅如松下風, 高而徐引。” 可見他身材高大, 相貌堂堂。

    一付男子漢氣派。

    在晉時,一些男人多有涂脂抹粉地化裝,而嵇康和他們不同,其英俊是出自然。

    嵇康極其聰明,“學不師受,博覽無不該通,長好《老》《莊》。”為竹林七賢之一,其散文《與山巨源絕交書》,詩歌《幽憤詩》大文學史上有相當地位的。

    嵇康有很高的音樂修養。

    他寫過《聲無哀樂論》,多有創見,是古代音樂美學理論重要著作。

    他精于演奏,因他被害,《廣陵散》失傳是很有名的故事。

    表面上嵇康“彈琴詠詩,自足于懷。”“恬靜寡欲,含垢匿瑕,寬簡有大量。”一副與世無爭的樣子,實質上,其本性是極為剛烈。

    嵇康曾經貧窮,和向秀(竹林七賢之一)在大樹下打鐵。

    司馬昭的心腹鐘會來看他,“(嵇)康不為之禮,而鍛不輟。

    良久會去,康謂曰:“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會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蔑視權貴之高貴心態,躍然紙上。

    嵇康在行刑前,看了看太陽,估計行刑前還有時間,他“索琴彈之,曰:“昔袁孝尼嘗從吾學《廣陵散》,吾每靳固之,《廣陵散》于今絕矣!”這種氣概,這種在知自己必死時的鎮定,千年之后,仍令人敬佩不已。

    嵇康之俊美有一旁證。

    他死了多年后,他的兒子嵇紹始到首都洛陽,有人對王戎說:“昨于稠人中始見嵇紹,昂昂然如野鶴之在雞群。”王戎回答:“君復未見其父耳。”由此可推想嵇康之風度儀態。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阮籍,嵇康的事例

    散文

    說說阮籍這個人的典故````

    閱讀(418)

    阮籍一向蔑視禮教,好酒,醉后便睡在賣酒的美婦身旁,因其行為怪異,美婦的丈夫也不認為他有什么不軌。一次,他嫂子要回娘家,按照禮數,男女有別,他不得去送行,可阮籍不僅為嫂子餞行,還特地送她上路。一些道學夫對此指指點點,阮籍滿不在乎地說:“孔孟禮教

    散文

    周氏的來歷

    閱讀(402)

    周姓周姓是一個歷史悠久,姓源復雜的姓氏,歷史可以上溯至遠古黃帝時代。周姓源於姬姓,是黃帝的后裔。歷史來源周氏來源較多,有以下幾種:一是出自姬姓,用國名作姓氏的。后稷的裔孫古公父(即周太王)為狄所逼,率領族人自邰遷徙至陜西岐山下周原,從此稱

    散文

    秦始皇的詳細資料

    閱讀(481)

    秦始皇帝,諱政,莊襄王子也,母趙姬,昭襄王四十八年生。傳為呂不韋子,蓋太史公書載趙姬本不韋姬,莊襄取時已有身。莊襄王三年,王卒,政立,時年十三。王少,相國呂不韋專國政,與太后亂后宮,見王漸長,恐遭禍,故以嫪毐假宦者獻太后,生二子。嫪毐以王父自居,封長

    散文

    秦始皇的一生的歷史是怎樣的

    閱讀(375)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始皇帝。后人稱之為“千古一帝”。姓嬴,名政,秦莊襄王之子,出生于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漢族,趙氏(先秦時期,姓氏并未統一,故秦始皇又叫趙政)。公元前247年,秦王嬴政13歲時即王位,因

    散文

    求一篇文章:《大小貓洞》

    閱讀(380)

    《大小貓洞》作者:金克木作者簡介:金克木(1912~2000)字止默,筆名辛竹,1912年8月14日生于江西,祖籍安徽壽縣。文學家,學者.中學一年級就失學,若論學歷不過小學畢業。1935年到北京大學圖書館做圖書管理員,自學多國語言,開始翻譯和寫作。1938年任香港

    散文

    文章中引用古詩文或作家名句有什么共同的作用

    閱讀(468)

    作為一種常見修辭方法,通過在文章中有意引用詩句、名人事例、格言等,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或看法。它的作用主要包括:1、可使所表達的語言意思簡潔凝練,增添感染力,有利于作者表情達意;2、可為作者的觀點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論據,增強說服力;3、有

    散文

    去青海湖的日記400字

    閱讀(375)

    今天天氣晴朗,我們一家三口驅車前往我向往已久的中國內陸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汽車在筆直的公路上飛快地行駛著,一路上我的心情非常激動,不由自主地向窗外看。遠處草地上一片片一片片金燦燦的油菜花,在太陽的照耀下明晃晃的,好像一條條金

    散文

    能否提供嵇康和阮籍的較為全面的介紹資料

    閱讀(329)

    嵇康,字叔夜,本姓奚,祖籍會稽(今浙江紹興),其先人因避仇遷家譙國侄縣(今安徽淮北臨渙鎮),改姓嵇。("嵇",蓋以紀念祖籍會"稽")。“竹林七賢”的領袖人物。三國時魏末著名的詩人與音樂家,是當時玄學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為人耿直,他幼年喪父,勵志

    散文

    阮籍和嵇康的異同點

    閱讀(861)

    相同點:1、反對司馬氏的篡權;2、誹毀禮法,放浪形骸;3、文風上:“師心遣論”、“使氣命才”相異點:1、處世態度:阮籍敷衍世事,應變順和;嵇康卻峻切激烈,往而不返2、文章風格:阮籍的散文富于文采,但總的說來,在指斥現實、介入政治斗爭方面“隱而不顯”

    散文

    嵇康與阮籍的詩風比較

    閱讀(636)

    嵇康,字叔夜,魏晉時學者、文學家、音樂家。按《晉書》記載,嵇康“有奇才,遠邁不群。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質自然。”按《世說新語容止》他“風姿特秀。見者嘆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或云:肅肅如松下風

    散文

    嵇康與阮籍之間的友誼故事、

    閱讀(691)

    最淺顯的可以看看余秋雨的《遙遠的絕響》,嵇康和阮籍,都需要慢慢了解.《遙遠的絕響》:http://post.baidu.com/f?kz=94974799

    散文

    散文形式考試的得與失

    閱讀(325)

    說到得與失,我不禁想到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男孩是孤兒,而且都身無分文,上帝看他們可憐,就決定救助他們。于是,上帝給了第一個孩子一包金子,那個孩子高高興興地走了。一年之后,他的金子全部用光了,他又成為了一個身無分文的窮人。這個男孩,他雖然得

    散文

    《青春》散文,人生匆匆,青春不是易失的一段

    閱讀(348)

    為您奉上,請參考:我們永遠不會領略到青春的魔力,因為我們就生活在這個名叫青春的世界。————題記似乎自從我們到了這個自認為什么都懂卻什么都半懂不懂的年紀,會開始問一些奇怪的問題,會喜歡冒充哲人。朋友問我:“人活著是為了什么?”說實話

    散文

    文化散文的得與失

    閱讀(375)

    在中國當代文學遭遇后現代世俗社會和大眾消費文化沖擊的困境之中,“文化散文”以其傳承中國散文“文以載道”的“道統”和“文統”精神,以守望“文學創作的良知與核心價值”的執著信念和堅定立場,凸顯了當代文藝的文化品位與人文情懷,履行了

    散文

    說說阮籍這個人的典故````

    閱讀(418)

    阮籍一向蔑視禮教,好酒,醉后便睡在賣酒的美婦身旁,因其行為怪異,美婦的丈夫也不認為他有什么不軌。一次,他嫂子要回娘家,按照禮數,男女有別,他不得去送行,可阮籍不僅為嫂子餞行,還特地送她上路。一些道學夫對此指指點點,阮籍滿不在乎地說:“孔孟禮教

    短句

    反駁近墨者未必黑的事例

    閱讀(1464)

    沒有濃煙滾滾,只有吶喊凄涼,千百萬的士兵在撕殺,齊國大勝而歸,春秋五霸之一的齊桓公宴饗將士,此時的齊國富民強,管仲、鮑叔牙等一干賢臣盡心輔佐,然而小人易牙亦在其中,最終在管鮑逝世后將齊國推向衰落,原來,近朱者未必赤。又驀地想到了和紳,在與劉

    散文

    查找中國人自強不息的事例

    閱讀(497)

    司馬遷遭宮刑(大概是被閹割掉生殖器吧)而發奮寫出名傳萬古的《史記》。司馬遷(前135~前87)字子長,夏陽(今陜西韓城)人。他生于史官世家,祖先自周代起就任王室太史,掌管文史星卜。父親司馬談在武帝即位后,任太史令達三十年之久。司馬談博學,精通天文

    短句

    關于科學家的事例

    閱讀(518)

    牛頓物理學家牛頓小時候看到蘋果熟了,掉下來很好奇,他想,地球上的東西,失去了支持后為什么都掉到地上來,而不會向其它方向掉呢?后來,他終于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愛迪生愛迪生小時候對什么都感興趣。對自己不了解的事情總想試一試,弄個明白。有一

    短句

    誰有敬業的人的事例

    閱讀(476)

    2013感動中國人物羅陽事跡【獲獎名片】羅陽:長使英雄淚滿襟【頒獎詞】如果你沒有離開,依然會,帶吳鉤,巡萬里關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燈看劍,夢一回再吹角連營。你聽到了么?那戰機的呼嘯,沒有悲傷,是為你而奏響!黃宏:羅陽用生命詮

    短句

    劉備性格特點事例

    閱讀(716)

    劉備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其臨死前舉國托付給諸葛亮的行為被陳壽贊為古今之盛軌,后世眾多文藝作品以劉備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之紀念。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而后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討伐董卓等活動,因為自身實力有限,劉備在諸侯

    散文

    感動中國善良名人事例

    閱讀(673)

    吳錦泉——高節卓不群(熱心公益的磨刀老人)吳錦泉,男,江蘇省南通市港閘區五星村村民,南通市年齡最長的紅十字志愿者。吳錦泉老人今年86歲,靠磨刀為生,生活清苦,卻樂善好施,20多年來,他把磨刀掙得的微薄收入大都用于慈善公益,多次向災區、殘疾兒童及

    散文

    談談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去向嵇康為什么被殺

    閱讀(421)

    竹林七賢,詩魏末的七位有名文士,成名年代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嵇康嵇康(224—263),三國時譙國銍縣(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字叔夜。雖家世儒學,但學不師授,唯好老、莊之說。與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

    久久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