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kggui"></nav>
  • <optgroup id="kggui"></optgroup>
  • <menu id="kggui"></menu><xmp id="kggui"><nav id="kggui"></nav>
    <menu id="kggui"><menu id="kggui"></menu></menu>
    <nav id="kggui"></nav>

    短文兩篇《陋室銘》與《愛蓮說》

    原文:

    陋室銘 唐•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①,惟吾德馨②。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③,往來無白丁④。

    可以調素琴⑤,閱金經⑥。

    無絲竹之亂耳⑦,無案牘⑨之勞形。

    南陽⑩諸葛廬,西蜀子云〔11〕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2〕

    注釋:

    ①斯、是:均為指示代詞斯,這。

    陋室:陳設簡單而狹小的房屋。

    ②惟:同介詞“以”,起強調作用。

    德馨,意指品行高潔。

    馨,能散布到遠方的香氣。

    ③鴻儒:這里泛指博學之士。

    鴻,大.儒,舊指讀書人.

    ④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

    這里借指沒有什么學問之人。

    ⑤素琴:不加雕繪裝飾的琴。

    ⑥金經:即《金剛經》(《金剛般若經》或《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略稱),唐代《金剛經》流傳甚廣。

    ⑦絲竹:弦樂、管樂,這里指的是奏樂的聲音。

    此處泛指樂器。

    亂耳,使聽力紊亂。

    ⑨案牘:官府人員日常處理的文件。

    ⑩南陽:地名,今湖北省襄陽縣西。

    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陽廬中隱居躬耕。

    〔11〕子云:漢代的揚雄(前53—18)的字。

    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稱“揚子宅”,據傳他在揚子宅中寫成《太玄經》,故又稱“草玄堂”。

    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

    川中尚有紀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2〕何陋之有:之,表賓語提前。

    全句意為“有何陋”。

    《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孔子想搬到九夷之地去住。

    有人說:“那地方非常簡陋,怎么好住?”孔子說:“有君子去住,就不簡陋了。”

    〔13〕勞形:使身體勞累.形,形體、身體。

    譯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著名了。

    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龍居住就靈異了。

    這雖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青苔碧綠,長到臺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子中。

    與我談笑的是博學的人,往來的沒有不懂學問的人。

    可以彈奏樸素的古琴,閱讀珍貴的佛經。

    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公文勞累身心。

    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茅廬,西蜀揚子云的玄亭。

    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作者簡介:

    劉禹錫,字夢得,唐代文學家,詞人,洛陽人。

    畢生從政,曾官至監察御史,后貶官為多處刺史,雖其時其宦途不順,然這段時間的經歷,卻為他后來的文字,打下了廣博的基礎。

    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劉禹錫返回洛陽,宦途始告平穩。

    晚年任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洛陽),加檢校禮部尚書。

    有《劉夢得文集》四十卷。

    劉禹錫自幼好學,攻讀經典之外,于九流百氏,乃至書法、天文、醫學,亦廣泛涉獵。

    其文學創作,以詩歌最著,白居易說他“文之神妙,莫先于詩”(《劉白唱和集解》)。

    在古文運動中,他占有重要地位,當時李翱、韓愈主盟文壇,引之以為倫輩。

    劉說自己“長在論”,他的論文條分理析,論證周密,文采沛然。

    散文則思路清晰,簡潔曉暢。

    (此節引自于劉禹錫小傳)。

    劉禹錫生活在唐代中后期,由于安史之亂,唐朝形成了宦官專權、藩鎮割據、朋黨之爭的社會局面。

    他對于這樣的社會現實頗為不滿,曾參與了王叔父領導的改革運動,但遭遇失敗,以致仕途坎坷,多次受貶。

    但是,他沒有屈服于權貴,而是以文明志,表現了他剛直不阿的品格和對達官顯貴的蔑視態度。

    本文可以說是作者對當時世風的辛辣嘲諷與心態的自明。

    出處:

    陋室銘選自《全唐文》卷六零八(中華書局1983年版)。

    文體:

    銘本是古代刻于金屬器具和碑文上用以敘述生平事跡的一些贊頌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頌德與昭申鑒戒。

    后來逐漸發展演變為一種獨立的文體。

    由于這種文體獨特的歷史淵源,使這種文體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簡約、寓意深刻等特點。

    根據古文體的分類, "銘"是應用文。

    明白了銘的意思,也就明白題意,即對陋室進行歌頌,內接內容,即對陋室內的人的高尚品德進行歌頌。

    實際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頌道德品質之實,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

    托物言志,以此闡明作者的生活態度和人生觀。

    這一點與《愛蓮說》頗為相似。

    主題:

    從主題看,《陋室銘》通過對居室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銘》一文表現了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和污,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

    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流露出作者消極循世、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

    立意:

    從立意看,《陋室銘》以襯托手法托物言志。

    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寫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為"德馨",從而自然地達到了抒懷的目的。

    表達方式和寫作手法:

    從表達方式看,《陋室銘》聚描寫、抒情、議論于一體。

    通過具體描寫"陋室"恬靜、雅致的環境和主人高雅的風度來表述自己高潔隱逸的情懷。

    《陋室銘》的寫作技法運用繁雜,在區區八十一字內運用了對比,白描,隱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壓韻,韻律感極強,讀來金石擲地又自然流暢,一曲既終,猶余音繞梁,讓人回味無窮。

    從句式看,《陋室銘》以駢句為主,句式整齊、節奏分明、音韻和諧,給人一種視覺上的齊整之美。

    但《陋室銘》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

    所以句式上《陋室銘》是駢散結合,使文章節奏明快、語言錯落有致,讀來抑揚頓挫,和諧悅耳,在聽覺上給人音樂的美感。

    同時,文章又重在五言,間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參差,文章一韻到底。

    從線索看,《陋室銘》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貫穿全文的始終:開頭引出"惟吾德馨",而后又以居室環境、往來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述"惟吾德馨",最后又以"諸葛廬","子云亭"的"何陋之有"映襯"惟吾德馨"。

    這都是作者的主觀感受。

    文章借助陋室說理,以抒情的筆調表明作者高潔的品格,事中見理,景中顯情,誠可謂“情因景而顯,景因情而生”。

    這樣就把作者的閑情逸事,居室美景寫得含蓄生動而意韻悠遠。

    文章巧于用典。

    如借“諸葛廬”、“子云亭”以自況,且引孔子之語——“何陋之有?” 說明陋室“不陋”,從而增強了文章說理的可信性和說服力。

    總之,作者在文中不是以“君子”自我標榜,而是以君子的敬德修業律已,表現為一種對人生失意與仕途坎坷的超然豁達和樂觀開朗的人生態度。

    惟其如此,我們與其視其為一篇闡述陋室“不陋”的散文,倒不如說這是一首贊頌陋室以顯主人淡泊高雅之生活情趣的抒情詩。

    一、文章內容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廉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二、文學常識

    1、文章的作者是唐朝詩人劉禹錫。

    2、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是用韻的。

    三、語音

    馨(xin) 鴻儒(rú) 調(tiáo)素琴 案牘(dú)

    四、通假字

    五、古今異義詞

    1、談笑有鴻儒 鴻:古義:大

    今義:鴻雁

    六、詞類活用

    1、有仙則名 名:有名(出名、聞名)

    2、無絲竹之亂耳 亂:干擾(擾亂、使……亂)

    七、一詞多義

    八、重點詞語解釋

    1、談笑有鴻儒 鴻:大

    2、無案牘這勞形 形:形體、身體 案牘:官府公文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

    4、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調:調弄,這里指彈。

    5、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靈:靈驗,神奇

    6、斯是陋室 斯:指示代詞,此,這

    7、往來無白丁 白丁:平民,這里指沒有什么學問的人。

    8、閱金經 金經:佛經

    9、無絲竹之亂耳 絲竹:這里指奏樂的聲音,絲:本指弦樂器 竹:本指管樂器

    九、特殊句式

    1、何陋之有 賓語前置:有何陋

    十、朗讀節奏

    十一、理解性默寫

    1、描寫陋室環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2、《陋室銘》一文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文章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文中描寫"陋室"環境恬靜、雅致,令人賞心悅目的語句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5、表現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6、用比喻贊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7、《陋室銘》一文中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話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8、作者在文中結尾把自己與古代賢士相比,表現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話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9、《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10、文中表現作者對自己擺脫了喧囂生活和繁雜公務的欣喜之情的語句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十二、重點語句翻譯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2、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3、苔痕上階綠,草色人簾青。

    *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人簾里。

    4、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

    十三、課文內容理解

    1、下列對文章內容的賞析有錯誤的一項是( A)。

    (2分)

    A、“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表現了作者希望為國效力、建功立業的遠大志向。

    B、“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寫出了環境的清幽雅致。

    C、“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寫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舉諸葛廬、子云亭的例子,是為了說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2、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十四、開放性試題

    1、“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功頌德的文字,后成為一種文體。

    人們經常用“座右銘”來激勵鞭策自己。

    請你從平時積累的古詩文中寫出一則有關學習方面的“座右銘”。

    *示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愛蓮說》

    一、文章內容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晉陶淵明獨愛菊。

    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二、文學常識

    三、語音

    甚蕃( ) 淤( )泥 濯( )清漣( )而不妖 褻玩( )

    四、通假字

    五、古今異義詞

    六、詞類活用

    七、一詞多義

    八、重點詞語解釋

    1、 可愛者甚蕃 蕃:多,“蕃”在中文的近義詞是眾,反義詞是鮮(獨)。

    2、香遠益清 益: 副詞,更。

    3、亭亭凈植 植:樹立。

    4、陶后鮮有聞 鮮:少。

    5、濯清漣而不妖 濯:洗滌。

    妖:妖媚。

    6、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而:卻 褻:親近而不莊重。

    7、宜乎眾矣 宜:應當

    8、晉陶淵明獨愛菊 獨:只,僅

    九、特殊句式

    1、蓮,花之君子者也(判斷句)

    十、朗讀節奏

    1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2、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3、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4、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十一、理解性默寫

    1、描寫蓮花高潔質樸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全文的中心句是: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頤《愛蓮說》:詠蓮名句: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4、公園花展,觀賞牡丹的人總比觀賞其它花的人多,用《愛蓮說》中的話來說,就是: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5、表現主人不受世俗羈絆,對世俗生活厭棄的句子是: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6、描寫蓮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

    7、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對比,集中表現蓮高潔品質,現在人們常用來比喻某些人不與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潔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8、比喻君子美名遠揚的語句是:香遠益清。

    9、最能概括蓮花高貴品質的句子是(主旨句):蓮,花之君子者也。

    10、寫君子行為方正,通達事理,不攀附權貴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十二、重點語句翻譯

    1、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對于)蓮花的愛好,同我一樣的還有誰呢?

    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我只愛蓮花,(因為它)出于污泥卻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凈后卻不妖冶。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節,芬芳遠播。

    (就)更顯清香,高高地潔凈地直立在那里。

    4、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卻不能輕易地玩弄它。

    5、噫 !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唉!愛菊花(的人),(從)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過。

    6、蓮,花之君子者也。

    *蓮花,是花中的君子。

    7、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愛牡丹的人,當然是很多了。

    十三、課文內容理解

    1、文中的蓮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寫“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突出君子的高尚氣節。

    2、“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一句照應了上文的“世人甚愛牡丹”。

    結尾這一句感嘆表達了作者對追求逐利(追求富貴、貪慕富貴)、趨炎附勢 的世風的鄙棄。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寫法。

    課文中的“牡丹”、“菊”、“蓮”分別象征什么樣的人?作者對蓮的描述和贊美寄寓著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1) 牡丹---“ 花之富貴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貴的人。

    (2) 菊---“花之隱逸者”象征:不趨炎附勢的隱士。

    (3) 蓮---“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賢能之士。

    (思想感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要在污濁的世間保持高潔的品格和堅貞的節操。

    4、請用自己的話概括蓮“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凈植”“不可褻玩”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貴品質。

    *蓮花代表的可品質是:質樸、高潔,胸懷豁達,品行無邪;不拘繁文茍禮,美德廣布四方,獨立自主,威嚴不可褻瀆。

    5、本文所用的修辭有:排比、設問、比喻 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 表現手法有:象征、襯托

    本文運用了襯托的手法,用菊正襯蓮,用牡丹反襯蓮。

    文章的最后一段運用了多種句式:分別有感嘆句(噫 !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設問句(蓮之愛,同予者何人?)陳述句(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6、作者將蓮與壯丹作對比,表達了作者對潔身自好(或正直、高潔)品行的追求,對追名逐利世風的厭惡。

    7、陶淵明獨愛菊,表明他追求隱逸的生活態度;世人甚愛牡丹,表明世人貪慕富貴的生活態度;周敦頤獨愛蓮,表明他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8、.下面這段話蘊含了君子哪些品質?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既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許;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志潔行廉,儀態端莊,令人敬重而不敢輕侮。

    (意思對即可)

    9、下面對選文內容和寫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D)(3分)

    A、選文以愛蓮之情來表達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以及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

    B、在文中作者從蓮的生長環境、形態香氣、風度氣質等方面描寫了蓮花的超凡脫俗。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來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為端正,因而美名遠揚。

    D、 “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表達了作者對雍容華貴的牡丹的贊美之情。

    十四、開放性試題

    1、短文贊揚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質,實則是作者思想情懷的抒發,可現實生活中,有人卻認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對這兩種觀點,你是怎樣看待的?請簡述理由。

    *略(提示:針對某一種觀點或將兩者結合起來談均可,但必須扣住“人與環境”的關系)

    2、你喜歡哪種花?請簡要說明喜歡的原因。

    *略

    3、作者認為,菊是“花之隱逸者”,你是否同意這種看法?為什么?

    *同意與否均可,理由要能支撐觀點。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短文兩篇《陋室銘》與《愛蓮說》

    散文

    什么是對仗句

    閱讀(475)

    對仗又稱對偶。因為古代儀仗,像現在戲劇舞臺上跑龍套似的,都是左右兩兩相對的,所以叫對仗。對仗是一種形成文字整齊美的修辭手段,也是構成格律形式、呈現格律氣氛的重要因素。講究對稱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特色,大至帝皇宮殿、陵寢,小至平民百姓門

    散文

    作文“我的爺爺”主要是人物描寫的600字左右記敘文

    閱讀(533)

    我的爺爺我的爺爺,七十多歲了,中等個,腰板挺直,額頭滿是皺紋,眼睛總是放射著溫和的光。我的爺爺很節儉。有一天,我和爺爺兩人在家。只覺得房間悶熱難耐,我臉上流了許多汗,嗓子眼里像著了火,口渴極了。杯子里的水好像也滾燙得不能喝下。我想,要是現

    散文

    一篇寫人的作文寫我的爺爺?急

    閱讀(475)

    我有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在這個幸福的大家庭里,我非常喜歡我的爺爺。爺爺今年70歲了,他仍喜歡干農活,皮膚變得很粗糙。爺爺古銅色的臉上,刻劃著許多皺紋。一雙和善的眼睛雖深陷了進去,但是顯得神采奕奕。爺爺整天笑容滿面,待人和藹可親,行動依然

    散文

    訪問我的農民爺爺作文300字

    閱讀(477)

    提起農民,也許大家都會想起“面朝黃土背朝天”這句話。也許有人認為農民是卑微的,可他們同樣高尚,國為他們有一顆如金子般的心。我的爺爺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那緹油油的田野遍地都是爺爺的腳印。白發蒼蒼的他,面容和藹、待人和睦,從不和人爭執

    散文

    推薦敘事性散文或者小說節選

    閱讀(569)

    燕子席慕蓉初中的時候,學會了那一首《送別》的歌,常常愛唱:“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有一天下午,父親忽然叫住我,要我從頭再唱一遍。很少被父親這樣注意過的我,心里覺得很興奮,趕快從頭再來好好地唱了起來:“長亭外,古道邊……”剛開了頭,就

    散文

    求一篇關于爺爺的記敘文

    閱讀(443)

    爺爺我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大家都說我是在“蜜罐”里長大的女孩,這是因為我有一個十分疼我、愛我的爺爺。我知道爺爺在他四個孫女中最疼我了。每當我傷心、難過時便會趴在爺爺身上撒嬌,爺爺總會一個勁兒的安慰我,這情景我至今都忘不了。記的一

    散文

    寫人的文章爺爺

    閱讀(419)

    我的爺爺是一個身體有些發胖,頭發花白,高大嚴肅的人。爺爺年紀大了,但是他的眼睛很有神,他把全身心都撲在了工作上,他行醫幾十年了,我經常聽別人說:“單大夫的醫術可真高明啊,他醫治好了我的疾病……”他對患者總是和藹可親的,但也有令我不滿的一

    散文

    蘇東坡在杭州做官時的故事

    閱讀(1115)

    蘇東坡曾兩度在杭州做官。1、第一次到杭州任職的時間是公元1069年,那一年蘇東坡36歲,因反對宰相王安石的青苗錢法,被貶謫黃州,后又被貶到杭州,任職通判,地位在知州官之下的地方官,任職3年。到任之后他便開始致力于西湖水利和杭州城市發展的調查

    散文

    高中作文把詩歌改寫為散文要注意什么該怎么寫?

    閱讀(582)

    首先先把詩歌的意思弄懂,然后再根據詩歌的翻譯來擴寫,充分發揮想象力,加點景物的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對話之類的。如果詩歌的內容允許當然可以改為議論文。不過一般的詩歌都是抒情之類的,改議論文不太可能。

    散文

    如何正確對待大學生男女交往及愛情

    閱讀(450)

    事業成功,往往與美滿的婚姻家庭密切相關。從戀愛到締結婚姻和建立家庭,是人生需要經歷的階段。大學生正值妙齡韶華,樹立正確的戀愛婚姻家庭,處理好復雜的感情和人際關系,有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一、愛情與人生愛情是一個古老而常新的人生話

    散文

    大學生戀愛的利與弊的一千字作文

    閱讀(1451)

    事物往往具有兩面性,有時我們往往只看到其中的一面,甚至走向極端。我認為在大學期間談戀愛有利也有弊。大學生活是人生值得回憶的一段美好生活。大學生基本上都是17——25歲之間的青年,他們都是經過了高中的“煉獄”。才走進美好的大學殿堂

    散文

    大學生對于校園戀愛的觀點作文

    閱讀(1445)

    如今,大學生戀愛越來越普遍。就像圖片所示,校園到處可看到學生情侶,他們坐在草地上、長椅上、或在圖書館里共同學習。校園浪漫引發熱烈的討論,學生應該把時間和精力放在戀愛上還是放在學習上。大多數大學老師認為學生不應談戀愛,精力應該放

    散文

    席慕蓉散文集說說對?!的題目

    閱讀(497)

    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當冬季來臨的時候,從季節的眉眼里悟人生,花開有時,葉落有期。不因得到而狂歡,不為失去所傷懷。春來花開,秋去葉飄,順應自然。人生道路上,把那些曾經趟過的艱難歷程當作財富,用平淡的內心去看待當初的煎熬和苦澀。雖然人生

    散文

    尋求稿費問題,一篇兩千字的散文稿費能有多少

    閱讀(507)

    大(財力)的報社千字100元,小的千字五十左右。不過新民晚報夜光杯千字200,少有的高稿費報社。一篇隨筆也千字左右(1800字以上也難發),所以200元封頂。財力弱(或者就是不多給)的報社100元也拿不到滿意請采納

    短句

    摘抄兩篇文章(修辭手法優美語句人物描寫)10段話

    閱讀(525)

    如果黑板是浩淼的大海,那么,老師便是海上的水手。鈴聲響起那刻,你用教鞭作漿,劃動那船只般泊在港口的課本。課桌上,那難題堆放,猶如暗礁一樣布列,你手勢生動如一只飛翔的鳥,在講臺上揮一條優美弧線——船只穿過……天空飄不來一片云,猶如你亮堂堂

    散文

    短文的題目是寫景而文章內容卻在寫情是不是文不對題

    閱讀(336)

    景和情,一個是實的,一個是虛的,它們各不相同,可是在作文里,景和情又常常是分不開的。道理很簡單。因為景是人寫出來的,人是憑著見聞、感覺、想象來寫的,見聞、感覺、想象里面就有情感的因素。作文寫景總是有一個目的的。寫景抒情一類文章很明顯

    散文

    草莓伊瓦什凱維奇閱讀短文答案急需求各位幫幫忙謝謝了

    閱讀(422)

    1.夏意正濃或生意盎然2.鋪墊3.這香甜把我的思緒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時光。4.“有所剝奪”的是:青春的心性和容顏;“有所增添”的是:成年期的思想和情感。或“成年期成熟的思慮……的大廈的落成”5.青春年華或“妙齡十八的馨香”

    散文

    關于文物保護方面的小詩,(現代詩,古體詩)短文

    閱讀(539)

    ?為什么我要和他們一樣?有沒有人曾試過在深秋的午后,開一處幽靜的地方,種上一粒種子?那會是一種心情,一種與春風拂面時播種截然不同的心情!誰說埋下一粒種子,就一定要待它長出苗來?我只是想:那片春夏熱鬧過的土地,也許此時已很孤寂了吧!

    散文

    兩篇文章……一:如何遵守紀律二:老人與海讀后感

    閱讀(420)

    范文一:“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著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艷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著云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作者海明威是這樣評價他的作品《老人與海》的。《老人與海》塑造了一個經典的硬

    散文

    關于中秋節的短文100-200字運用借物抒情

    閱讀(386)

    銀色,月圓,嫦娥白兔臨飛天。愛戀,憶懷,中秋望月獨傷懷。翻閱著消瘦的日歷,如翻過那滿是淚痕的記憶,月圓的中秋,掛著晶瑩的銀露,在日子的扉頁上,滑進眼眸,濺起點點蒼白的酸楚,又一個中秋,又一個不得不在月浪的沙灘上,佇望嫦娥守侯的美麗。秋之潔爽,月之

    散文

    以我喜歡夜晚為題寫一篇短文

    閱讀(366)

    我喜歡夜晚。喜歡陰天夜晚的烏云昏暗,喜歡晴天夜晚的滿天繁星,喜歡雨天夜晚的雨絲清涼,喜歡雪天夜晚的風花雪月,喜歡雷雨之夜的雨暴風狂……我喜歡夜晚。把依窗斜倚的身體伸出半空的窗臺,仰望著窗外深邃的天空,任夜風吹拂著我飄逸的思緒,在夜空

    散文

    求高中運動會的投稿短文

    閱讀(379)

    四百米心路歷程頭一百米:心急如焚,落后就要挨打。次一百米:心神不定,我是不是該安靜的走開?再一百米:心理斗爭,生存還死亡。末一百米:心有余而力不足,想說“沖刺”不容易。將信心進行到底諾大的競技場期待著你矯健的身影瑟瑟的秋風為你送來爽朗

    久久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