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kggui"></nav>
  • <optgroup id="kggui"></optgroup>
  • <menu id="kggui"></menu><xmp id="kggui"><nav id="kggui"></nav>
    <menu id="kggui"><menu id="kggui"></menu></menu>
    <nav id="kggui"></nav>

    外國文學史包括什么內容

    外國文學史分為西方文學和東方文學兩大部分。

    編輯本段第一章 古代文學

    第一節 概述

    古希臘文學

    古代希臘文學是歐洲文學的開端。

    其文學分期,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1、第一階段:公元前12——8世紀   這是氏族社會向奴隸制社會過渡時期,史稱“荷馬時代”或“英雄時代”,主要的文學成就是神話和史詩。

      希臘神話是希臘最早的文學形式,又是歐洲文學的源頭。

    它源于民間口頭文學,散見于古希臘各種文獻中。

      希臘神話是古希臘人認識世界最原始的思想表達形式。

    由于原始社會生產力低下,科學技術落后,古希臘人便借助想象來解釋難以理解的自然現象和杜會現象,認為有一種超自然的神力在支配一切,他們把自然現象擬人化、個性化,這樣便產生了神話。

      希臘神話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傳說兩部分內容,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點。

    與中國神話相比,希臘神話發展得比較完善,它是人類童年時代的正常反映,在今天,希臘神話仍顯示出永久的魅力,給我們以美的享受。

      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是歐洲文學史上最早的重要作品和最早的人民口頭創作。

    (具體內容見專節)   赫西奧德是荷馬史詩之后,于公元前8世紀末7 世紀初出現的敘事詩人,寫作教誨詩《工作與時日》,是流傳下來最早的長詩。

    另一成就是寫作長詩《神譜》,收集古代神話傳說。

    現今流傳下的古希臘神話,宇宙起源,神的譜系,多出自這首長詩。

      2、第二階段:公元前8——6 世紀   奴隸制社會形成的時期,文學成就包括抒情詩、散文、寓言。

    抒情詩是氏族社會解體后出現的詩歌形式,沒有氏族庇護的人們,擺脫了氏族重視集體情感的意識和傳統的束縛,個人的遭遇引起了種種復雜的情感,抒發個人自由和個人獨立自主情緒的抒情詩日益發展起來。

    抒情詩源于民歌,多以雙管、排簫和豎琴伴唱,主要體裁有哀歌、諷刺詩和琴歌,反映上層貴族的情趣。

    著名的獨唱詩人是薩福(公元前610—?)和阿拉克瑞翁(公元前550—465),合唱抒情詩人是品達(公元前522—442)。

      女詩人薩福以寫作愛情抒情詩為主,她的詩歌感情真摯熱烈,語言樸素自然。

    她的詩體被后世詩人模仿,稱為“薩福體”。

    阿拉克瑞翁的詩歌頌愛情和醇酒,后世詩人模仿他的詩體,稱“阿拉克瑞翁詩體”。

    品達的詩充滿愛國熱情和道德教訓,詩風莊重,詞藻華麗。

    17世紀古典主義時期的詩人把他的詩看作“崇高的頌歌”的典范,密爾頓、歌德等人都曾模仿他的風格。

      薩福 對后世西方作家有很大影響。

    拜倫到希臘游歷,憑吊薩福。

    畫家也以她為題材進行創作。

    法國畫家阿爾瑪的作品《薩福和阿爾凱奧斯》(1881),樂師正在為薩福彈豎琴,激起詩人創作的想象。

      《伊索寓言》相傳由公元前6 世紀的奴隸伊索所作,主要反映的是下層平民與奴隸的思想感情和哲學觀點。

    作者在保留寓言中的動物本性特征的同時,賦予它們以人的語言和思想,幾乎每則寓言都要闡明一種道理或觀點,發人深省。

    它的形式短小精悍,比喻生動恰當,對后來的寓言作家拉封丹、克雷洛夫都產生了很大影響。

    早在明代,伊索寓言就傳入我國。

    我國讀者常常引用《伊索寓言》來說明問題。

    如《狼和小羊》、《農夫和蛇》、《龜兔賽跑》、《狼來了》等。

      3、第三階段:公元前6——4世紀   奴隸制城邦全盛期,史稱“古典時期”。

    這時期的文學主要指雅典文學,文學成就包括悲劇、喜劇和文藝理論等,其中戲劇成就最大。

      希臘文學在雅典全盛時期達到了高峰,涌現出著名的三大悲劇詩人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歐里庇得斯和著名的喜劇詩人阿里斯托芬。

    (具體內容見專節)   文藝理論:在古希臘,文藝理論和美學是哲學的組成部分,因此,當時杰出的文藝理論家和美學家,也是著名的哲學家。

    文藝理論家的代表是柏拉圖(公元前427—347)和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

      4、第四階段:公元前4世紀末——2世紀中葉   奴隸制衰微時期,亦稱“希臘化時期”。

    文學的主要成就是新喜劇。

    代表劇作家是米南德(公元前342—292),寫作家庭喜劇。

      公元前146年,希臘被羅馬滅亡,宣告了希臘化時代結束。

    古羅馬文學

    古羅馬文學通常劃分為3個階段:   1、 共和國時期的文學(公元前3世紀至前1世紀)是古代羅馬文學的發展時期。

    這一時期主   要的文學成就是戲劇、散文和詩歌。

    戲劇直接移植希臘戲劇形式。

    公元前3世紀中葉至2世紀間,羅馬出現著名喜劇家普勞圖斯(約前254——前187)和泰倫提烏斯(約前186——前161)。

    他們的喜劇根據希臘新喜劇改編,同時揉入羅馬生活。

    普勞圖斯還吸收羅馬民間戲劇的因素,為羅馬化喜劇的形成做出貢獻。

    普勞圖斯流傳后世的作品有2l部,著名的作品有《孿生兄弟》、《一壇黃金》、《吹牛的軍人》等。

    他的喜劇對莎士比亞、莫里哀等戲劇家產生過影響。

      盧克萊修(約前93——約前50)的哲理長詩《物性論》;卡圖盧斯(約前84——前54)的優美抒情詩頗負盛名。

      西塞羅(前106——前43)的演說詞達到古希臘以來雄辯術的高峰,成為拉丁語散文的典范。

      2、奧古斯都時期的文學(公元前1世紀后期至公元1世紀初期)是古羅馬文學的“黃金時代”。

    這個時期文學主要是詩歌。

    維吉爾、賀拉斯和奧維德是著名的三大詩人。

      維吉爾(前70——前19)的主要作品有《牧歌》、《農事詩》和史詩《埃涅阿斯紀》(或譯《伊尼德》)。

    《埃涅阿斯紀》描寫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在特洛伊城淪陷后率眾到意大利建立國家的故事,歌頌羅馬國家的歷史,頌揚奧古斯都的功績。

    《埃涅阿斯紀》學習、模仿荷馬史詩,這是歐洲第一部文人史詩,對后來歐洲的史詩產生重要影響。

      賀拉斯(前65——前8)是杰出詩人,也是一位文藝理論家。

    他的《歌集》主要是抒情詩。

    他的文藝論著《詩藝》繼承文藝模仿自然的傳統觀點,強調形式完美,主張遵從古典,提出寓教于樂的創見。

    奧維德(前43—18)的代表作是《變形記》,它取材于古代神話,形象生動,想象豐富。

    歐洲許多作家都從中汲取題材。

      3、帝國時期文學(公元1世紀——公元476年) ,古羅馬文學走向衰落的時期。

    塞內加(約前4—65)是這一時期主要的悲劇作家,他的悲劇取材于希臘神話,常常影射現實生活,多以恐怖、流血、鬼魂、巫術場面增強悲劇氣氛。

    他的悲劇對文藝復興時期戲劇產生很大影響。

    荷馬史詩

    1、形成   荷馬史詩包括《伊里亞特》和《奧德賽》(又譯《奧德修記》),相傳為荷馬所作。

      歷代口頭傳達的特洛伊戰爭故事為荷馬史詩提供了素材,是荷馬史詩內容的基本來源。

    行吟詩人在故事吟唱中形成的程式,如重復出現的詩句、固定的短語和基本主題,為史詩形成提供了可資運用的初步詩歌形式。

    行吟詩人的傳唱程式既有記憶因素,又有即興創作因素,這些初步形成的詩歌在傳唱中是不斷變動的,這就為史詩形成提供了廣闊的創作空間。

      2、內容與意義   《伊里亞特》、《奧德賽》都是寫特洛伊戰爭的。

    《伊里亞特》寫的是希臘人圍攻特洛伊戰爭最后50天的戰況,《奧德賽》寫希臘英雄奧德修斯從特洛伊得勝回國飄流海上的經歷。

      荷馬史詩反映了社會和人生。

    可以看出,它描寫的是從邁錫尼時代到荷馬時代的幾百年歷史。

    《伊里亞特》展現丁邁錫尼時代晚期希臘的軍事、政治圖景。

    還描寫了古希臘人的宗教信仰和生產、生活。

    《奧德賽》寫的是人對自然力的抗爭,歌頌人的智慧,還描寫了當時的家庭生活和道德觀念。

      3、特點   荷馬史詩的情節集中,結構巧妙。

    《伊里亞特》集中描寫了特洛伊戰爭最后一年的50天中發生的事情,圍繞阿喀琉斯的憤怒而展開,其它事件都與阿喀琉斯的憤怒有關,在50天的事情中史詩的敘述有詳有略,重點描寫的只有10天。

    《奧得賽》的情節集中描寫主人公10年漂泊的最后40天,他以往的經歷通過主人公在阿爾西諾斯宮中的講述來表現。

    史詩的情節貫穿人和神兩條線索。

    神話的因素在史詩情節中具有制造或解決沖突、推進情節變化發展的作用。

      荷馬史詩在敘事方面風格多樣。

    《伊里亞特》描寫的是戰爭生活,風格雄健、悲壯。

    《奧德賽》描寫航海和家庭生活,風格綺麗、溫和。

    《伊里亞特》以第三人稱順敘,《奧德塞》以第三和第一人稱交錯倒敘。

    《伊里亞特》抒情成分少,《奧德賽》抒情成分多。

      荷馬史詩是口述文學,在既定的程式下即席創作。

    這些程式已具備詩的初步形式,有固定的句法,押韻。

    荷馬史詩的比喻和屬性形容詞運用獨具特色。

    荷馬的比喻中對比喻物描寫往往超出它與被比喻物的共性范圍。

    在描述人或物時,史詩經常使用表明人或物特殊性質的形容詞或修飾語,如“飛毛腿阿喀琉斯”、“像葡萄一樣深色的大海”等。

    這些藝術手法為后世史詩所模仿。

      荷馬史詩對歐洲文化影響很大。

    在古希臘,荷馬史詩是公民教育的教科書。

    古希臘的雕刻藝術大部分都是從史詩中獵取題材。

    后世的文學家如埃斯庫羅斯、維吉爾、但丁、彌爾頓、歌德等或從史詩中尋找素材,或從中獲取靈感,或模仿史詩的形式。

    荷馬史詩成為歐洲文學中優秀的典范。

    古希臘戲劇

    1、悲劇   悲劇起源于祭祀酒神狄奧尼索斯的民間歌舞。

    史詩和抒情詩促進了悲劇的形成和發展。

    荷馬史詩不僅為悲劇提供素材來源,它的表現形式對于悲劇也有借鑒作用。

    史詩中采用長短短格六音步詩行寫成的大段對話,為悲劇對話提供了典范。

    悲劇對話的短長格六音步詩行形式是詩人從抒情詩引入悲劇的。

    悲劇的合唱歌采用抒情詩中合唱琴歌的形式。

      悲劇絕大多數的內容取材于希臘神話,由于作家在處理這些素材時熔鑄丁自己的思想觀點,因此悲劇具有強烈的現實性,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一系列重大問題。

    希臘悲劇最主要的沖突是人和命運的沖突。

    主人公由于某個錯誤判斷導致苦難和厄運。

    悲劇的基本藝術成分是戲劇成分(包括摹仿表演和人物對話)和合唱隊。

    合唱隊最初是悲劇的重要部分,用以表達作者態度,指點劇情,分場分幕 ,后來漸漸與劇情脫離。

    劇本臺詞用短長格六音步詩行寫成,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埃斯庫羅斯 埃斯庫羅斯(前525——前456)一生創作的悲劇據說有70部之多,完整保存下來的只有7部:《乞援人》、《波斯人》、《七將攻忒拜》、《被縛的普羅米修斯》、《阿伽門農》、《復仇神》、《奠酒人》。

    埃斯庫羅斯的劇作充滿民主精神和愛國熱情。

      《被縛的普羅米修斯》是埃斯庫羅斯的悲劇中最著名的作品,取材于普羅米修斯盜天火給人類而受到宙斯懲罰的神話。

    劇中的普羅米修斯因盜火給人間被釘在高加索的峭壁上。

    他寧愿忍受苦難,堅決不向宙斯屈服。

    普羅米修斯對未來充滿信心,他預知宙斯的統治終將被推翻,但拒絕說出這一秘密。

    最后,普羅米修斯在宙斯的雷電中消失。

    普羅米修斯是一個為人類生存幸福而獻身的勇士形象,他和宙斯的沖突是人類的生存和毀滅兩種力量的沖突。

    在劇中宙斯雖然沒有出場,但作為沖突的一方卻無處不在,他的忘恩負義、專橫殘暴,表現出非正義的毀滅力量的肆虐。

    劇中一方面重視個人意志,一方面表現了命運觀念。

    普羅米修斯認為自己和宙斯都擺脫不了命運的支配,他也曾希望與宙斯和好。

    悲劇風格崇高,具有強烈的抒情氣氛。

      埃斯庫羅斯對希臘悲劇發展做 出重要貢獻。

    他首次把演員由1人增加到2人,削減合唱隊的作用,使對話成為悲劇主要成分,這就使悲劇能夠表現沖突,更好地刻畫人物性格。

    在悲劇表演上,埃斯庫羅斯首先采用布景、鮮艷的服裝等使悲劇藝術趨于完備;埃斯庫羅斯被稱為“悲劇之父”。

      索福克勒斯 索福克勒斯(前496——前406) 的作品現在完整流傳下來的只有7部。

    一般把他的7部作品分為3類:   A、以底比斯神話為題材的3部:《俄狄浦斯王》,《俄浦斯在科洛諾斯》,《安提戈涅》,描寫俄狄浦斯的悲慘命運和他女兒安提戈涅的故事。

      B、以特洛伊戰爭為題材的3部:《埃阿斯》,《菲洛克忒提斯》,《埃勒克特拉》,都是特洛伊戰爭希臘聯軍中人物的故事。

      C、 取材赫拉克勒斯傳說的《特拉基斯少女》,描寫赫拉克勒斯的妻子黛奧妮拉聽信妖言,謀殺丈夫的故事。

      索福克勒斯的悲劇肯定人的自由意志和自主精神,同時也認為神和命運具有支配一切的威力。

    他試圖調和人和神的關系,從而建立一種合理的人生。

    因此,他肯定人對命運的抗爭,而最終人的行為在神的意志面前依然無能為力。

      《俄狄浦斯王》的主題是人和命運的沖突。

    俄狄浦斯是一位被城邦人民稱之為救星的君主,是“最偉大的人”,可是命運卻注定他要殺父娶母。

    他不甘心服從命運的安排,企圖以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但結果卻是徒勞。

    命運是一種不合理而又不可抗拒的力量,俄狄浦斯的每一個行動產生的都是與他意愿相反的結果。

    主人公以自己的毀滅,顯示人格的崇高和抗爭的價值。

      《俄狄浦斯王》情節線索單純,人物行動集中。

    追查兇手前的一系列往事,都圍繞主人公的行動采用回溯式的敘述交代出來。

    同時回溯也推動著主人公行動的進展,加劇了沖突。

    俄狄浦斯在追查兇手的行動中一步步了解事實真相,最后,他和命運的沖突以他的悲劇結局得到解決。

    《俄狄浦斯王》精湛的結構藝術。

    堪稱古希臘悲劇典范。

      索福克勒斯使古希臘悲劇進一步完善,他放棄悲劇三部曲形式,而在一部劇中描寫復雜的戲劇沖突。

    他的悲劇注意整一性和內在聯系,情節、結構統一、完整。

    他在戲劇演出中首先把演員從兩人增加到3人。

    演員的表演成為悲劇中心,把合唱隊在劇中作用進一步削減。

    索福克勒斯按照“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原則,塑造理想化的英雄人物。

    亞里斯多德在《詩學》中對索福克勒斯的悲劇評價極高,稱之為“最完美的悲劇。”   歐里庇得斯 歐里庇得斯(前480——前406) 的悲劇流傳下來的有《阿爾克提斯》、《美狄亞》、《特洛亞婦女》、《伊菲格涅亞在奧利斯》、《安德洛瑪克》等17部。

      《美狄亞》是歐里庇得斯的代表作之一。

    悲劇寫伊阿宋取回金羊毛,娶美狄亞為妻,不久,背叛誓言,另娶國王的女兒。

    美狄亞求告不成,決心報復,用浸過毒藥的新衣毒死國王和新娘,殺死自己為伊阿宋所生的兩個孩子。

    美狄亞的報復行為是對不合理現實的反抗。

    棄婦的恨和母親的愛構成她心中猛烈的沖突,最后恨的沖動戰勝愛的感情,她在顫栗中殺死自己的孩子。

    美狄亞的形象表達了歐里庇得斯對婦女處境的同情和關注。

    她的家庭悲劇是當時雅典社會矛盾的反映。

      歐里庇得斯的一些悲劇取材于神話傳說,描寫的卻是世俗生活。

    在他的悲劇中神、英雄和普通人一樣。

    農民、奴隸也在他的劇中出現。

    歐里庇得斯的悲劇在心理刻畫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劇中人物的各種心理狀態在他筆下得到真實生動的描寫。

    歐里庇得斯生前不受社會的歡迎,也不受政府歡迎。

    他對后世的影響很大,近代歐洲的很多作家都對他的作品表現了極大興趣,從他的作品中吸收有益經驗。

      2、喜劇   喜劇根據亞理斯多德的說法,起源于下等表演。

    這是一種祭祀狄奧尼索斯的歌舞為題材,用詼諧、戲謔、揶揄、機智的大眾化通俗語言制造笑料的表演形式。

    雅典時期的喜劇被稱為舊喜劇,題材取自現實生活,具有強烈的社會傾向性和諷刺性。

    古希臘最早的喜劇詩人是阿里斯托芬。

      阿里斯托芬 阿里斯托芬(約前446——前385) 一生共寫了44部作品,留存下來的只有11部,主要有:《阿卡奈人》、《蛙》、《騎士》、《和平》、《鳥》、《云》、《蜂》。

      阿里斯托芬的喜劇反映了雅典民主制危機時期的社會生活,觸及當時的社會問題。

    他的思想代表了雅典自由農民的意識形態。

    阿里斯托芬是一個保守主義者,他憎恨戰爭,憎恨利用民主制煽動戰爭的政客,也憎恨詭辯學派哲學家。

    《阿卡奈人》是阿里斯托芬的早期代表作品,劇中描寫雅典農民狄開俄波利斯厭惡戰爭,渴望和平,他的和談倡議被雅典公民大會拒絕后,使個人單獨和斯巴達人媾和。

    《阿卡奈人》演出時正值伯羅奔尼撤戰爭期間。

    劇中指出,戰爭只對政治煽動家和工商奴隸主有利。

    詩人呼吁希臘各城邦相互友好,共同對付波斯的侵略。

    這部喜劇在插科打諢中表現了嚴肅的主題。

      阿里斯托芬的喜劇具有強烈的現實性。

    喜劇采用虛構、夸張和怪誕的藝術表現形式,內容卻是嚴肅的,現實的。

    阿里斯托芬的喜劇情節一般都比較簡單,人物性格類型化。

    喜劇語言運用的是民間口語,樸實,生動,詼諧,既有粗俗的成分,也有優美的詩句。

    阿里斯托芬的喜劇受到觀眾的歡迎、稱贊。

    他被稱為“喜劇之父”。

    編輯本段中世紀文學

    社會狀況

    中世紀是15世紀人文主義者首次提出的歷史概念。

    它是指歐洲古典文化(希臘羅馬文化)時期與古典文化“復興”時期之間的歷史階段,大約是5世紀至15世紀,即始于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的滅亡,迄于1453年拜占庭帝國的傾覆。

      中世紀的歷史、文化與基督教息息相關。

    在中世紀開始的時候,基督教已經確立了它的地位。

    中世紀最初的幾百年,教會組織得到巨大發展。

    西羅馬帝國衰亡后日耳曼民族的君主們沒有能力管理被他們奪到的國家,基督教教會擔負起許多社會職責,在蠻族帶來的日益加深的混亂狀態中建立并維持了秩序。

    教會在未開化的日耳曼民族中傳播基督教文化,引導野蠻的民族走向文明。

    思想特征

    第一,基督教思想制約著中世紀文化。

      第二,在各種文化的交融中,中世紀文學突出了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

      第三,中世紀作為等級森嚴的社會結構形態,出現了特定階層的文學作品和文學現象。

      3、藝術特征:   第一,由于各種不同性質文化的相互交融,極大地拓展了中世紀歐洲文學的描寫與反映范圍。

      第二,在這種特定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氛圍中,歐洲中世紀文學的藝術形式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第三,由于各種文化的影響,在藝術表現手法上有了進一步的開拓。

      第四,對文學情感特性把握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文學概況

    中世紀的文學是從希臘羅馬古典文學到文藝復興文學之間的橋梁和紐帶。

    中世紀文學非常豐富,它所取得的成就為文藝復興文學的產生提供了充分、必要的條件。

      中世紀歐洲文學包括基督教文學、英雄史詩、騎士文學和市民文學。

      A、基督教文學 基督教文學是指以基督教教會的文人學 者為創作主體,以宣揚基督教教義為創作目的的文學。

    中世紀歐洲,基督教的影響遍及社會生活各個層面,歐洲國家幾乎無一例外地很早就產生了基督教文學。

      中世紀基督教文學的內容是宣傳、闡釋基督教教義。

    它的基本傾向是宣揚來世思想,倡導禁欲主義,歌頌基督教美德。

    后期作品吸收了一些異教或世俗的因素。

    寓意、夢幻、象征是常用的手法,適于表現基督的崇高,天國的神秘。

      中世紀基督教文學的影響巨大而深遠。

    基督教文學是傳播教義的重要媒介。

    它所傳播的基督教觀念滲透在西方文化之中,影響了當時及后世西方人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規范。

    基督教精神也植根于西方文學之中,從但丁、莎士比亞、彌爾頓到雨果、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艾略特,基督教觀念充溢于他們的作品。

    基督教文學的表現形式既影響當時的世俗文學,也為后世西方文學不斷借鑒和套用。

      B、英雄史詩 中世紀歐洲各國都存在著本民族口頭傳述的文學,這是各民族文學形成、發展的基礎。

    在歐洲民族國家逐漸形成的幾個世紀中,各民族口述文學的幾種體式日益豐滿、完善,形成了記述本民族英雄人物神奇事跡的長篇敘事詩——英雄史詩。

      《貝奧武甫》是中世紀英雄敘事詩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

      《羅蘭之歌》是法國英雄史詩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一部作品。

      《熙德》沒有神話幻想的成份,也沒有極度夸張的情節,具有現實主義的傾向。

      《尼伯龍根之歌》取材于民族大遷徙后期匈奴和勃艮第人斗爭的歷史,其中有許多神話傳說。

    史詩反映13世紀封建社會的生活和思想觀念。

      C、騎士文學 騎士敘事詩(或稱騎士傳奇)是騎士文學的主要類型。

    騎士敘事詩的內容主要描寫騎士或為博得貴婦人歡心、或為騎士榮譽、或為保衛基督教而與妖魔、怪獸、魔法師、異教徒進行斗爭的故事。

    騎士之戀和騎士冒險經歷相結合形成騎士敘事詩的基本特點。

    大多數騎士敘事詩情節離奇,格調玄虛,缺乏現實生活基礎。

    這類作品著意表現騎士對英雄氣概、個人榮譽、典雅風度和俠義品格的追求,反映了封建貴族的生活理想。

      騎士文學對后世歐洲文學產生影響。

    騎士文學中的浪漫情調、離奇故事、豐富想象被后世作家,尤其浪漫主義作家所吸收借鑒。

    騎士敘事作品的故事結構形式、人物描寫的手法對歐洲長篇小說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啟示。

      D、市民文學 市民文學興起于12世紀,是市民階級的意識形態和日常生活的反映。

    市民文學多數是民間創作,揭露教會僧侶的愚蠢、暴虐,歌頌市民的機智、狡黠,具有反對封建、批判教會的色彩,也有一些作品諷刺丁上層市民的貪婪與自私。

      《列那狐傳奇》產生、形成于12世紀末到13世紀中葉,共27篇,3萬多行。

    獅王諾勃勒代表最高封建統治者,伊桑格蘭狼和勃侖熊代表封建貴族,雞、兔、鳥代表下層民眾,列那狐代表市民階級。

    列那狐和伊桑格蘭狼之間的斗爭是故事中的主要情節線索。

    故事中充滿對愚昧無知的封建君主、橫暴的貴族以及教會僧侶的諷刺。

    主人公列那狐機警絕倫,詭計多端,憑著智力和謊言捉弄國王和貴族,同時也欺壓山羊、公雞等弱小的動物。

    體現了市民階級的特點。

      市民文學的另一項重要成就是戲劇。

    最著名的笑劇是法國的《巴特蘭律師》。

      中世紀文學并不是古希臘、羅馬和文藝復興之間的一片空白,歐洲各民族在民間文學基礎上都出現過一些有價值、有影響的文學作品。

    中世紀文學取得的成就為文藝復興和歐洲近代文學奠定了基礎。

    如果沒有中世紀文學的成就,很難想象文藝復興以來歐洲的文學繁榮。

    但丁

    1、生平和創作   早期文學創作(流亡以前)屬于“溫柔的新體詩”派。

    《新生》是但丁作為溫柔的新體詩人的主要創作成果,也是他抒寫對貝婭特麗絲愛情的作品。

    《新生》體現了溫柔的新體的最高成就,開文藝復興抒情詩的先河。

      創作后期(流亡期間),作品抒發了深廣的憂憤,代表作《神曲》就是作于這一時期。

      2、《神曲》   (1)主題:映照現實,啟迪人心,讓世人經歷考驗,擺脫迷誤,臻于善和真,使意大利走出苦難,撥亂反正,尋得政治上、道德上復興的道路。

      (2)思想的進步性與局限性:   《神曲》的進步性:   第一,《神曲》是一部充滿隱喻性、象征性,同時又洋溢著鮮明的現實性、傾向性的作品。

      第二,但丁在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政治和社會現實后,對企圖主宰基督教世界的教會,對壟斷中世紀全部文化的宗教神學,給予異常嚴厲的揭露和批判。

      第三,但丁熱情地歌頌現世生活的意義,認為現世生活自有本身的價值。

      第四,贊頌理性和自由意志,召喚對現世和斗爭的興趣,追求榮譽的思想,這是但丁作為新時代最初一位詩人的特征之一。

      第五,《神曲》表露了反對中世紀的蒙昧主義,提倡文化,尊重知識的新思想。

      第六,意大利從中世紀向近代社會過渡的歷史時期的社會政治變化和精神道德情況,在《神曲》中也獲得了真切、廣泛的描繪。

      《神曲》的局限性:   第一,《神曲》中處處洋溢著對現世生活的熱忱歌頌,但是但丁又把現世生活看作來世永生的準備。

      第二,《神曲》中奧德修斯召喚世人追求美德和知識的話語,已成為了至理名言,可另一方面,但丁又借維吉爾之口表明理性的軟弱。

      第三,在《神曲》中,但丁對保羅和弗朗齊絲卡這對戀人的愛情看法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同情他們,另一方面,他根據中世紀的道德標準,將這對戀人作為貪色的罪人,放入了地獄接受懲戒。

      第四,在對待封建君主的態度上,但丁常常是矛盾的。

    一方面,他對國王痛加鞭斥,另一方面,他又將國王視為拯救陷于危難中的意大利的救星。

      (3)藝術成就:   ①在描繪不同的境界時,但丁采用了不同的色彩。

      ②但丁在寫人繪景時,常常喜歡采用來源于日常生活的自然界的極其通俗的比喻,產生極不尋常的藝術效果。

      ③《神曲》的韻律形式是民間詩歌中流行的一種格律三韻句,即第三行為一音節,隔行押韻,連鎖循環,貫穿全詩始終。

      ④《神曲》是用俗語寫成的。

    編輯本段文藝復興時期文學

    文藝復興

    從14世紀起,以但丁為先兆,西歐社會開始進入文藝復興時期。

    這是歐洲歷史一個偉大轉折時期,它延續到17世紀初,以莎士比亞的巨筆寫下標志它終結的光輝一頁。

      文藝復興并不是偶然發生的,它的到來有著深刻的歷史和社會根源。

    中世紀文明所取得的優秀成果是文藝復興出現的前提和基礎。

    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出現是文藝復興的根本原因。

    古代希臘羅馬文化是文藝復興時期新興資產階級有力的思想武器。

    人文主義

    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時期體現資產階級世界觀、價值觀的思想形態。

    人文主義宣揚以人為中心的思想,對抗以神為中心的舊觀念。

    人文主義者重視塵世生活,強調個性解放和自由發展。

    人文主義推崇理性,把理性置于與宗教信仰并列的地位。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外國文學史包括什么內容

    散文

    下載散文詩:瞿秋白

    閱讀(436)

    :瞿秋白、內外古人說內外有別,道理各各不同。丈夫叫“外子”,妻叫“賤內”。傷兵在醫院之內,而慰勞品在醫院之外,非經查明,不準接收。對外要安,對內就要攘,或者嚷。何香凝先生嘆氣:“當年唯恐其不起者,今日唯恐其不死。”然而死的道理也是內外不

    散文

    求與魯迅沈從文瞿秋白同時期的文人..要整理好的..

    閱讀(625)

    1,魯迅---民族魂,中國近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先生的文字辛辣、尖銳、狂熱、陰冷、沉郁、深邃、濃黑、悲涼,既憤世嫉俗、冷酷無情,又悲天憫人、憂世傷生,撕掉了五千年文明的虛偽面孔,刺痛了億萬國民久已麻木的神經,催人奮進,發人猛醒。魯迅先生用

    散文

    瞿秋白的故事讀后感

    閱讀(497)

    瞿秋白的散文從思想上和藝術上都可說得上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獨樹一幟,代表了散文新的風格,具有時代性、文藝性、政論性的特性,為中國以后的報告文學發展奠定了基礎。本書收入瞿秋白詩歌、散文等代表性作品。其中《餓鄉紀程》和《赤都心史》

    散文

    我和初戀出軌過一次我現在好想他

    閱讀(607)

    你是不是現在有另外的戀人,但是偶爾的一次跟初戀出軌了,現在就開始懷念跟他在一起的了。其實我想說的是,既然你沒能完全忘掉你的初戀,為什么還要找現任呢?這樣子對你的現任很不公平,要是你沒有現任的話,那就去追你的初戀吧!

    散文

    采訪稿書寫格式.

    閱讀(432)

    先時間地點人物。然后是兩個人的對話(前面有名字)給你一篇范文吧:時間:1999年8月21日地點:北京大學季羨林家季羨林:苗苗,現在你是采訪者,我是被采訪者,你問我答,好嗎?苗苗:好。季羨林:那你就隨便問吧。苗苗:爺爺,您在《我的童年》里說,您小時候,最感興趣

    散文

    紅了櫻桃綠了香椿散文網

    閱讀(572)

    苔蘚,一種貼地的植被,綠油油的,葉片細碎,它長在潮濕的地方,且不易被人發現。我喜歡苔蘚。小時候,第一次在老家的石板縫里看到時,就滿心的驚喜。后來,到了南方,因為雨水充足的緣故,苔蘚幾乎遍地都是。走在小路上,低下頭,就能看到石板縫里毛茸茸的綠色

    散文

    香椿和臭椿的區別

    閱讀(485)

    香椿和臭椿屬不同科植物,但兩者外形極為相似,故有不少人將它們混為一談。現將兩者的區別介紹如下:⑴葉數不同。臭椿為奇數羽狀復葉,香椿一般為偶數(稀為奇數)羽狀復葉。⑵葉子味道不同。臭椿葉子有異臭,香椿葉子有較濃的香味。⑶樹干不同。臭椿

    散文

    關于書的推薦語啊

    閱讀(381)

    1關于《愛的教育》這本書原名〈心〉,是意大利作家阿米琪斯于1886年發表的日記體小說,講述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僅僅從關于內容的介紹你很難看出這本書的特別之處,也很難理解為什么評論界會給予很高的評價。意大利的評論界認為,這是繼〈木偶

    散文

    寓言的特點是什么寓言故事的作用有哪些

    閱讀(823)

    一、寓言的特點1、寓言篇幅一般都比較短小,語言比較精辟簡練,結構相對簡單,表現力極為豐富。2、寓言具有鮮明的教育性和諷刺性。多采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主題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

    散文

    四季雨的特點

    閱讀(500)

    四季雨的特點分別是:1、春雨的特點:美麗、嬌媚春天,樹葉開始閃出黃青,花苞輕輕地在風中擺動。可是只要經過一場春雨的洗淋,樹枝的手臂也頓時柔軟了,而那萌發的葉子,簡直就起伏著一層綠茵茵的波浪。水珠子從花苞里滴下來,比少女的眼淚還嬌媚。2、

    散文

    chinesetea的英文文章介紹中國的茶文化急

    閱讀(417)

    茶來自中國,中國人種茶飲茶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說到茶的種類,種類真是多啊,特別是龍井茶享譽世界。喝茶用的茶杯,茶壺一般是用陶瓷做的。喝茶可以在很多地方喝,像餐館、家里、上班休息的時候。但在茶館喝是最有意境的。喝茶還有很多好處,像

    散文

    (安溪)開頭的對聯第一個字安溪的對聯

    閱讀(444)

    打開微信,點擊右上角添加朋友,搜索“微詩詞”后關注,可以求藏頭對聯、祝福對聯、春聯等等。對聯又稱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楹聯(因古時多懸掛于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種對偶文學。隨著唐朝詩歌興起,散文對聯被排斥在外

    散文

    福建安溪有4大特產是什么

    閱讀(416)

    安溪地方特產四大名茶:鐵觀音、本山、黃金桂、毛蟹安溪地方小吃:湖頭米粉、后垵柿餅、福前蘆柑、山珍豆簽、赤嶺桔紅糕、藍田香菇、官橋豆干、長坑米糍、龍門花生酪安溪鄉鎮土特產:重經【西坪】鐵觀音發源地以者【湖頭】福壽米粉、養脾散、

    散文

    作文安溪文廟400字

    閱讀(423)

    安溪文廟,俗稱孔廟,位于安溪縣城南隅(今大同路東側),始建于宋咸平四年(1001年),原在縣治西南隅,宣和六年(1124年)遷于縣治東。紹興十二年(1142年),縣令楊干遷學于今址。歷代是崇祀孔子的地方,素有“秀甲江南”、“名冠八閩”之譽。現存建筑為清

    短句

    《歌德談話錄》的主要內容

    閱讀(476)

    歌德談話錄》內容解讀:《歌德談話錄》是歌德的助手愛克曼輯錄的關于歌德的言論和活動的集子,很多人自然地把它當作歌德的傳記來閱讀;但是我認為,它更加直接和突出地顯現出了歌德關于文藝、美學、哲學、自然科學等等方面的思想,所以還可以稱

    短句

    《歌德談話錄》的梗概內容評價

    閱讀(536)

    《歌德談話錄》共分三部分,第一和第二部分于一八三六年出版,第三部分于一八四八年出版。十九世紀的三、四十年代是德國歷史上的革命年代,由于歌德對革命采取懷疑和疏遠的態度,他就成了民主激進派攻擊的對象。梗概、內容:《歌德談話錄》是歌德

    短句

    歌德談話錄的主題思想包括哪些方面

    閱讀(453)

    《歌德談話錄》是歌德的助手愛克曼輯錄的關于歌德的言論和活動的集子,很多人自然地把它當作歌德的傳記來閱讀;但是我認為,它更加直接和突出地顯現出了歌德關于文藝、美學、哲學、自然科學等等方面的思想,所以還可以稱得上是"歌德的談話錄"-

    短句

    歌德談話錄有哪些主要內容

    閱讀(584)

    《歌德談話錄》內容概述:《歌德談話錄》的內容極其豐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體現了歌德的世界觀和思想方法:歌德深受英國經驗派哲學和法國百科全書派的思想影響,所以他的世界觀基本上是唯物主義的。但是他也受到當時德國古典哲學的唯心

    散文

    寫秋天的詞語包括東湖山寫作文

    閱讀(496)

    蕭瑟的秋天、天高云淡大雁南飛秋高氣爽山河壯美五谷豐登瓜果飄香秋收冬藏一葉知秋層林盡染一叢金黃一叢火紅秋意深濃秋色宜人秋蘭飄香秋雨綿綿秋風蕭瑟春蘭秋菊春花秋月春種秋收秋風過耳丹楓迎秋楓林如火秋風習習秋高氣爽

    短句

    棚車少年奇異島這本書的主要內容什么

    閱讀(451)

    亨利、杰西、維莉和班尼四兄妹在爺爺的奇異島上度過了一個快樂的暑假。他們小鬼當家,自己做飯、鋪床、相互照顧;在自己的菜園里鋤草、摘菜不亦樂乎;他們拾蛤蜊、收集海藻和植物標本,并做了一個“奧登博物館”;他們還和島上的“幫工”大喬一起

    散文

    《山居筆記》主要內容在線等

    閱讀(652)

    在作者的總體計劃上,這本《山居筆記》是他以直接感悟方式探訪中華文明的第二階段記述。第一階段的記述是《文化苦旅》,在那本書中,他背負著生命的困惑,去尋找一個個文化遺跡和文化現場,然后把自己的驚訝和感動告訴讀者。但是等到走完寫完,發覺

    散文

    《山居筆記》內容梗概

    閱讀(623)

    《山居筆記內容梗概:《山居筆記》是余秋雨在1992年至1994年間,全身心地用兩年多的時間創作成的,共十一篇文章。寫作期間,作者辭去了學院的職務,不再上班;同時寫作又與考察聯在一起,很多寫到的地方一去再去。在作者的總體計劃上,這本《山居筆記》

    久久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