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kggui"></nav>
  • <optgroup id="kggui"></optgroup>
  • <menu id="kggui"></menu><xmp id="kggui"><nav id="kggui"></nav>
    <menu id="kggui"><menu id="kggui"></menu></menu>
    <nav id="kggui"></nav>

    楊朔散文的特點

    楊朔散文的特點

    當代散文的寫作理念最集中的體現在“形散而神不散”這句話中,在一段時間里,它幾乎成了指導散文創作與鑒賞的不二法門。

    為了更好的理解散文這一藝術體裁的創作實質,有必要先對這句話的意旨做一簡要分析。

    所謂“形”即是指散文的題材、表述和結構,“神”則是指散文的思想和主旨。

    “形散而神不散”就是說散文的寫作,其題材選擇、表述方式和結構技巧可以隨意多樣,不拘一格,但萬變不離其宗,無論如何寫,最終的目的是要服從于主旨的表達。

    如果說“形”是一種修辭學的存在,那么“神”則是本體論的存在,這和傳統詩學強調的“文以載道”并無二致。

    對于散文作家來說,其創作與他們置身的時代是一種同質同構的關系。

    他們的思維方式,想象方式,表達方式以及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意旨,集中體現了時代的主流文化狀況,比如楊朔的散文創作就是對計劃時代社會意識的反映。

    提到楊朔的散文,就不能不提到“楊朔模式”,即借用古典詩歌中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手法,在現代散文中尋求詩的意境所形成的獨特的抒情結構樣式。

    如果說得更直接一些,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從寫景入手,然后引出在風景中活動著的平凡人物,最后通過比興象征將景物與人物聯系起來,升華出人民性的頌歌這一抒情主題[1]”。

    《香山紅葉》、《荔枝蜜》、《泰山極頂》、《雪浪花》等作品無不是按照這一模式創作而來的。

    如果仔細觀察,我們可以發現“楊朔模式”實際上包含兩方面內容:一個是內容模式,涉及到主題;一個是形式模式,涉及到創作方法。

    從內容來看,楊朔散文大多是政治抒情,也就是把普通生活中所蘊涵著的“人民性”挖掘出來。

    如《茶花賦》中寫茶花,而意在贊美普之仁這樣的普通勞動者;《雪浪花》中借雪浪花寫老泰山;《香山紅葉》明寫紅葉,實寫老向導……雖然這種寫法在當時看來是帶有“明凈的詩意”的,但這種詩意的追求又使楊朔犧牲了對生活的全面關照,最終演變成只截取生活中最光明向上的片斷來推出最符合主流意識形態的結論。

    值得注意的是這批作品多產生于五六十年代,當時的中國正處于大饑荒時期,這就構成了更加強烈的諷刺。

    從形式上看,楊朔散文有一個三段式結構,即“景(物)-事(人)-理”。

    大致是先描寫一種景物,根據作者的主觀意圖營造出一種意境,再在這個場景中展開人物、故事,最后對人與景進行提升,歸納出一個深刻的政治道理。

    如《泰山極頂》中,“泰山風光??——沿途公社化情景——‘看見另一場更加輝煌的日出’”;《香山紅葉》中,“香山紅葉——老向導——‘人生中經過風吹雨打……越到老秋,越紅的可愛’”。

    這樣的結構在初讀時,也許會給人以迂回曲折之美,但仔細品味后,便會有一種做作、生硬之感。

    下面我們來看看“楊朔模式”與“形散而神不散”的關系。

    由上文可知,對于楊朔的散文來說,“神不散”主要是指文章最后的政治性抒情,也就是符合主流意識形態的最終結論。

    十七年特定的文學存在狀況迫使散文的發展必須被限定在一個既定的框架內,這個既定框架本著文學為政治服務的原則,要求散文只能表現于政治有益的主題,而拒斥作家的個人感受,這既不利于作家真情實感的表達,也不利于文學的發展。

    而“形散”似乎并不完全與楊朔的散文相符。

    從前面“楊朔模式”的三段式結構可以看出,這些散文在形式的組織上是相當有規律的,并不能算是“散亂”。

    如果將這個話題引申來看,“形散而神不散”這一散文理論也不應該統治理論界數十年之久。

    首先,“形散而神不散”并不是散文這一體裁本身特有的要求。

    沒有什么文體的“神”是可以散的,無論是詩詞曲賦,還是現代派、后現代派的小說。

    盡管文本承載的意義和主題越來越趨向于復雜化和多元化,一部文學作品可以從更多的角度加以分析,但是如果想找出一部散得不能表達任何一方面意義的作品,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說,“神不散”不能把散文和其他文體區分開來,當然也就不能加深我們對散文美學特征的認識。

    其次,過于強調“形散”和“神不散”都會對散文的創作和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1980年,松木發表《“形散神不散”質疑》[2],認為以“散文貴散”、“形散神不散”指導散文創作,“結果每每都是散漫的、蕪雜的”作品,并認為散文的得名“ 不是由于它取材散,表達方法散,章法、結構散,或是由于內容、風格散,更不是由于它生來就有‘散’的特質……因此,執意在‘散’字上做文章,擴大‘散’字的概念范疇,難免是要牽強附會的”。

    1986年,喻大翔在《散文觀念更新談》中批評“形散神不散”“帶著古代形神關系的機械思考痕跡”[3]。

    因為“形”沒有特定的內涵,被解釋的非常雜亂,包括內容、形式、風格,“失去了‘形’本身獨特的質的規定性”,以致“這種雜亂而又簡單的形神相加的散文,長期以來就形成了一個模式:一串珠子、一根紅線”。

    而對于“神”來說,“這個概念的內蘊,往往失去散文作者強烈的個性色澤,而更多地被社會的思想所籠罩”,于是“ 圖解政治、圖解哲學、圖解社會規范的散文隨處可見”。

    由此可以看出,“形散而神不散”體現了當時一種比較封閉單一的思想氣氛,這一理論發展到后來已經僵化了。

    1987年,林非于《散文創作的昨日和明日》中說:“‘形散神不散’這種主張不能不形成自我封閉的框框,為什么‘神’只能‘不散’呢?”“神”可以直言,也可以暗含。

    “為什么‘形’只能‘散’呢?形式上十分整齊的近似詩的散文,為什么就不能寫呢?”這一說法不能不說是有一定道理的。

    如果把“形散而神不散”僅僅看成散文眾多寫法中的一種,那么這種提法本身也無可厚非。

    世上本無完善的理論,我們也不必求全責備。

    作為思想的“神”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某種特定的歷史環境下,一種特定的散文模式受到過分的外力擠壓,逐漸異化變形了。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楊朔散文的特點

    散文

    雪浪花的文章分析

    閱讀(591)

    作品中的敘事不是紀實性的,而是加以浪漫化,是為了特定的意境效果而刻意選擇組織的。開篇描繪和渲染雪浪花的壯觀景象。面對一群純真快樂的姑娘的發問,老泰山出語不凡,對雪浪花作了富有哲理的敘述;同時,老泰山形象不俗,“就象秋天的高空一樣”。

    散文

    李四光的資料

    閱讀(447)

    簡介李四光(1889-1971),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黃岡縣一個貧寒人家。(也有一說是1889年11月18日)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我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奠基人。中國地質事業的奠基人之

    散文

    李四光的簡介

    閱讀(674)

    簡介籍貫地:湖北省黃岡(今團風)縣回龍山香爐灣家人:父親李卓侯,姐姐李希賢,夫人許淑彬,女兒李林(中國科學院院士)身份: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1889-1971),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黃岡縣一個貧寒人家。他自幼就讀于其

    散文

    李四光的回國故事

    閱讀(469)

    李四光(1889?971)地質學家。湖北黃岡人。字仲揆。早年加入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1919年畢業于英國伯明翰大學,獲碩士學位。1920年回國。曾任北京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從事古生物學、冰川學和地質力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

    散文

    愛國人士的故事(150-200字)

    閱讀(484)

    李四光在辦公室工作李四光的家鄉是湖北黃岡回龍鎮下張家灣鄉的一個窮山村。他14歲出國留學,憑的是自己勤奮努力得來的成績。李四光先去日本學造船,后去英國學采礦,最后確定以地質學為終身事業,但也付出了不少實際代價。在去日本學造船的船上

    散文

    小學百年校慶作文

    閱讀(474)

    給你參考參考這樣的作文恐怕只有經歷過的人懂寫了`寫出自己的感受就行了給你參考參考吧http://cache.baidu.com/c?word=%D0%A3%C7%EC%3B%D7%F7%CE%C4&url=http%3A//www%2Echinaxq%2Ecom/articl

    散文

    10周年校慶詩歌

    閱讀(487)

    春華秋實十年,辛勤耕耘,細心澆灌,播種一畦又一畦綠色的希望。春華秋實五十年,桃李滿枝,碩果飄香,收獲一個又一個人生的璀璨。十年,一步一個堅實的腳印,都鐫刻著美麗溫馨的力量。十年,一年一層喜人的發展,都醞釀成如詩如畫的輝煌。十年,在漫漫的歷史

    散文

    茶花賦(楊朔)原文

    閱讀(567)

    《茶花賦》作者:楊朔【全文】久在異國他鄉,有時難免要懷念祖國的。懷念極了,我也曾想:要能畫一幅畫兒,畫出祖國的面貌特色,時刻掛在眼前,有多好。我把這心思去跟一位擅長丹青的同志商量,求她畫。她說:“這可是個難題,畫什么呢?畫點零山碎水,一人一物

    散文

    有關浪花的詩句

    閱讀(596)

    《西施》(清朝曹雪芹作品)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漁父》(唐代和凝全集)白芷汀寒立鷺鷥,頻風輕剪浪花時《浪淘沙》(唐朝劉禹錫作品)無端陌上狂風急,驚起鴛鴦出浪花。《臨江仙》(明朝楊慎作品)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將發循州社日

    散文

    稅務部門的內控機制包括那些內容

    閱讀(358)

    稅務局查賬一般查哪些,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國稅查帳,另一種是地稅局查帳,這兩者查帳內容有所不同,各有側重點的。一、如果是國稅局來查帳的,主要檢查增值稅的計交情況:查賬具體內容包括:(1)本年度的銷售收入(2)銷項稅額分月總計(3)進項稅額分月總

    散文

    國稅征管科主要都干些什么

    閱讀(406)

    1、負責實施綜合性稅收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研究制定有關稅收征管制度的辦法。2、負責指導稅務登記、征管質量考核、納稅申報和稅收資料的管理。3、負責指導個體工商戶和集貿市場稅收征管。4、負責組織征管軟件和除涉及增值稅征管以外

    散文

    財務內控制度的內容是什么?

    閱讀(401)

    財務內控制度是指包括財務人員的管理、崗位責任制、財務現金管理制度、固定資產的管理辦法、貨幣資金管理制度、財務收支審批制度等。內部控制制度是單位內部建立的使各項業務活動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措施、方法和規程。現代化企業管理

    散文

    國稅局稅收管理存在哪些稅收風險

    閱讀(333)

    當前大企業稅收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企業稅務風險理念不夠牢固。企業高層對稅務風險的態度、風險偏好潛移默化地影響企業稅收策略的制定、稅收風險的重視程度和應對態度。有的大企業對稅收風險管理理念不夠重視,只注重企業的產供銷、財務

    散文

    散文詩歌最好多少字

    閱讀(538)

    散文詩歌最好是多少字,當然是根據你寫的散文詩歌的類型來定制了。如果你想寫抒發自己感情的散文詩歌可以選擇在200字到500字之間是可以的,如果是描寫故事以及風景記述的可以選擇字數稍微多一些,在400字到800字都是可以的。當然字數的多少還

    散文

    玉蘭山春游記的散文八百字

    閱讀(554)

    佛寶國家級森林公園的腹心區——玉蘭山風景區位于四川盆地南部邊緣,是云貴高原大婁山北緣向北延伸的尾部。景區有森林面積4.5萬畝,其中竹林1萬畝,是地球上同緯度低海拔罕見的樹種保存完好、物種十分豐富的常綠闊葉林帶,是難得的天然動植物基

    散文

    描寫春天的名家散文

    閱讀(381)

    1春天里的秋天巴金春天。枯黃的原野變綠了。新綠的葉子在枯枝上長出來。陽光溫柔地對著每個人微笑,鳥兒在歌唱飛翔。花開放著,紅的花,白的花,紫的花。星閃耀著,紅的星,綠的星,白的星。蔚藍的天,自由的風,夢一般美麗的愛情。每個人都有春天。無論

    散文

    關于出去春游到植物園的散文

    閱讀(529)

    五月二日下午,明媚的陽光照耀著大地,碧藍的天空飄著幾朵白云,我和舅媽、弟弟、哥哥一起去植物園游玩,游植物園作文.走進植物園,我們直奔三湘景園.隨著石子路慢慢前進,花兒在微笑,鳥兒在唱歌,樹兒在拍手,蝶兒在舞蹈,我不禁陶醉了,.不一會

    散文

    求一篇全家出外春游的散文

    閱讀(475)

    明天就要開始旅行了,這是有生以來第一次帶全家出外旅行。說起來真是慚愧......以前,曾經出外很多次,但都是因為工作的關系順便逛逛,因為是工作所以也沒多好的心情。總的來說,我是比較不太喜歡動的人,“生命在于靜止”是我的最愛。最近朋友約我

    散文

    關于春游的散文有哪些

    閱讀(411)

    綿長陰冷的冬天終于過去了,年后的太陽暖和起來。我收拾起封存了一冬的心情,向太陽底下走去。一路上的鳥語花香,勾勒出春天的樣貌。長長的舒一口氣——漫長的冬天,已經把人憋壞了!由大路邊分岔出去的一條鄉間小道,彎彎曲曲爬過一座高大的牌坊,一

    散文

    有什么經典散文詩集

    閱讀(405)

    滿湖的水似一場傾盆大雨,那些碎光的金子瞬時沒入黛青的光影里。我看到那個飛檐的雕欄軒榭上鏤著那些美好的字影:數點雨聲風約住,一簾花影月移來。南望。極目彼岸。巨大的山體是一個悲哀的符號。我的渴望穿透層層墨綠埋葬那個陽光下清寂而蓬

    散文

    思念散文詩想你的時候我喜歡聽一首

    閱讀(487)

    《鄉愁》席慕容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地悵惘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別離后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我從詩經里走來,清雅,瀟灑,挽一輪明月,攜一縷清風

    散文

    朱自清散文的語言美體現在哪些方面

    閱讀(413)

    先生是我國的散文大師,他的散文在散文百花園中獨放異彩,其魅力令讀者久久不能釋懷。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繼承了古代文學作品講究音樂美的傳統,他的每一篇散文,都是優美的樂曲,誦讀起來都如行云流水一般,或一詠三嘆,或回環往復,或一瀉千里,每一個字、

    久久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