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kggui"></nav>
  • <optgroup id="kggui"></optgroup>
  • <menu id="kggui"></menu><xmp id="kggui"><nav id="kggui"></nav>
    <menu id="kggui"><menu id="kggui"></menu></menu>
    <nav id="kggui"></nav>

    愛默生隨筆的作品分析

    拉爾夫·華爾多·愛默生(1803—1882)是美國思想史和文學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

    愛默生出生在波士頓的一個牧師世家里,但他八歲喪父,家境開始困難,孀居的母親一人苦心經營,拉扯、教育五個兒子。

    愛默生曾在波士頓拉丁學校和哈佛大學求學。

    他1821年從哈佛大學畢業以后,曾教過幾年書,1825年又上了哈佛神學院,1829年被任命為波士頓第二教堂牧師。

    盡管他工作非常稱職,布道受人歡迎,但他的獨立自主精神與當時基督教規范不合,因此于1832年主動辭職。

    隨后他先后三次游歷歐洲,拜訪了英國浪漫主義大詩人柯勒律治、華茲華斯等人,并且跟散文大師卡萊爾成了終生不渝的朋友。

    初次歐游歸來后,他定居到離波士頓不遠的康科德鎮,后來成了康科德的“圣人”。

    他在那里建立了一個“超驗主義俱樂部”,跟梭羅、霍桑等一些文人探討哲學、神學和文學。

    此后他潛心于讀書寫作,到很多地方去講演,除了1842年至1844年主編過同人刊物《日晷》外,沒有擔任什么具體職務。

    愛默生的散文著作除了《論自然》這本薄書和未收編成集的一些篇什,絕大多數都是演講錄。

    演講中最有名的要數《美國學者》(1837)和《神學院演講》(1838)。

    前者被愛默生同時代的著名作家、哈佛大學教授霍姆斯譽為美國的“思想獨立宣言”。

    愛默牛認為,美國學者應當破除清規戒律,要通過研究自然,通過實際行動,尤其通過直覺來認知真理。

    學者必須集當代的才能、過去的貢獻、未來的憧憬于一身。

    學者應當自由而勇敢,將生活轉化為真理,做自己時代的代言人。

    《神學院演講》則有意成為一篇宗教獨立宣言。

    愛默生一再強調:人與自然具有精神上的統一,人可以不通過中介,直接與上帝溝通。

    他強調道德情感、宗教情感。

    他認為牧師的最大秘訣就是把生活化為真理,而不是搞形式主義,做僵化空洞的說教。

    由于抨擊了形式主義的傳統宗教,鼓吹直覺的精神體驗,這篇演說得罪了當時的宗教人士。

    哈佛大學此后近三十年未邀請他進入該校講演。

    《隨筆:第一集》(1841)和《隨筆:第二集》(1844)也是在講稿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

    第一集收入十二篇文章(本書選了《歷史》等六篇);第二集收入九篇文章(本書選了《詩人》等四篇)。

    這兩本’著作奠定了愛默生的聲名。

    這二十多篇文章盡管題目不同,但都貫穿著所謂“超驗主義”的中心思想:  一、強調靈魂的最高價值。

    神圣的靈魂存在于每個人身上,而且是相同的。

    每個人身上都有神圣的火花,有獲取一切知識的手段。

    上帝就是“超靈”。

    超靈可以暢通無阻地進入每個人的靈魂,每個人的靈魂也可以暢通無阻地進入超靈,每個人都可以與上帝溝通。

    二、強調自然,認為自然是靈魂的影像或外部表現,是上帝的一種投射,“是上帝投在我們感官上的巨大的影子”。

    每一個自然法則在人的腦海里都有一個對應物,所以自然法則與精神法則是完全對應的。

    物質因素與精神因素非常相近,只不過前者代表較低層次上的活動罷了。

    三、要完全地展現個人靈魂的能力,個人是發現真理的唯一工具。

    每個人必須是堅定的追求者,必須通過自身為自己發現上帝,其途徑是完全服從或徹底相信個人直覺。

    所以,愛默生強調獨立自助的個人應當求助于單獨的自省和個人的經歷,而不是依靠傳統和他人。

    1850年出版的《代表人物》也是一組講演稿,共七篇文章。

    本書選了關于柏拉圖、斯維登堡(這個名字中國讀者比較陌生)、蒙田和莎士比亞的四篇文章,這四個人對愛默生影響最大,也是他在許多文章中提及次數最多的。

    這本書顯然與他的朋友卡萊爾的《英雄、英雄崇拜和歷史上的英雄事跡》(1841)有相似之處。

    不過卡萊爾崇拜偉人,對他們追求權力、掌控群眾的無情做法也表示贊賞,而愛默生將偉人稱做“代表人物”,是因為他把這些人看作各自的時代和民眾的代表。

    這與我們的時勢造英雄的觀點有相似之處。

    《英國特色》是他1832年和1847年兩次訪問英國的見聞和觀感。

    1848年以它們為題材做演講,1856年出書。

    全書共十九章,本書選了其中十二章。

    幾年前,中央電視臺播放了一組總題目為《大國的崛起》的專題片,其中有關于英國崛起的部分。

    我想《英國特色》對讀者認識這個民族會有極大的幫助,其效果遠遠勝過一般的歷史論著和國情概述。

      1860年愛默生出版了又一本散文集《生活準則》,也是由講稿整理而成的。

      愛默生也是一位詩人,他出版過兩部詩集,詩歌富有哲理性,獨具一格。

      不過,愛默生最大的成就還是在散文。

    他的散文與培根的一樣,警句格言層見迭出。

    如他在鼓吹個人主義時在不同的文章中寫道:   “嚴格地講,沒有歷史,只有傳記。

    ”   “文明史和自然史,藝術史和文學史,都必須從個人歷史的角度來解釋,否則就必然是空話。

    ”   “每一個真正的人就是一個起因,一個國家,一個時代;他需要無限的空間、人數和時間完成他的構想——而子孫后代就像一串隨從,緊緊追隨著他的腳步。

    ”  他在宣揚“自助”時又講:   “所以誰要做人,決不能做一個順民。

    ”   “堅持你自己;千萬不要模仿。

    ”   “旅游是傻瓜的天堂。

    ”   他的超驗主義觀點則是:   “宇宙是活的。

    萬物是有道德的。

    靈魂如果在我們身內就是一種感情,在我們身外,就是一種規律。

    ”   然而愛默生的隨筆在其他很多方面跟培根的大相徑庭,它不像培根隨筆那樣短小嚴密,而是像密西西比河水滾滾而來,有一發不可收的磅礴氣勢,使人想起惠特曼的詩。

    愛默生寫道:“上帝說話的時候,他應當傳達的不足一件事,而是所有的事。

    ”所以他的文章大有吐盡自己一切觀點的架勢,就顧及不到段落的銜接過渡、層次的井然有序。

    他的文章充滿了激情,不像培根的那樣客觀冷靜。

    所以人們一致認為愛默生的文章是以句子為單位的。

      愛默生沒有形成一套系統的哲學體系,但他博覽貫通,熔希臘的柏拉圖古典哲學、德國的唯心主義哲學、法國的折中主義哲學、印度的神秘主義哲學及中國的孔孟哲學于一爐,形成了他自己的思想風格和文章風格。

      愛默生一生孜孜不倦地閱讀、寫作、演講,個人生活中經受過多次喪親的不幸,但他總能振作起來。

    他這種樂觀主義精神處處體現在他的作品中,這也是美國民族精神的體現。

    除生前發表大量的散文、詩歌、講演錄,他一生大部分時間堅持記日記、寫筆記。

    實際上,他的很多文章都是在他的日記和筆記的基礎上加工而成的。

    后人把他的日記編為十卷出版。

    有人又將日記和札記編在一起,共十六卷。

    他的書信集為六卷。

    這些材料對研究愛默生是極其寶貴的材料。

    愛默生的思想影響了和他同時代的梭羅、惠特曼、狄金森等第一流的作家,二十世紀的詩人E.A.羅賓遜、弗羅斯特、斯蒂文斯、哈特·克萊恩等都受了他的極大影響。

    他同時代的大小說家麥爾維爾、霍桑雖然并不贊成他的觀點,但都受到他的啟發,從不同角度來探討同樣一些問題。

    蒲隆   二〇〇八年一月于蘭州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愛默生隨筆的作品分析

    散文

    愛默生散文選,蒙田懷疑論者,譯文

    閱讀(396)

    我們偉大的祖國“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愛國主義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就是巨大的精神力量,熱愛祖國、為祖國獻身的英雄受到我們的尊敬和愛戴。五千年滄桑,山水雄渾而來,凝固了歲月不朽的痕跡。在中國面臨瓜分滅亡、志士仁人,為了救亡圖存、振

    散文

    給我推薦幾個現代作家寫散文比較好的吧

    閱讀(366)

    現給你推薦幾篇名家佳作:抒情散文《杜鵑花開了》,以擬人的手法采寫,運用杜鵑花與人生的坎坷道路相結合寫作技巧,描寫了杜鵑花,色彩繽紛,強大的生命力,不畏嚴寒酷暑,不因失去滋養的水分而自暴自棄,而是選擇堅強地活下去。經過九年的苦熬,等來了生命

    散文

    描寫雨中美景的句子有哪些

    閱讀(511)

    秋組詩胡秉言其一濛濛細雨擾田園,陣陣涼風紫燕翩。碧水清荷菱角翠,百花著玉淚盈涓。其二風推溽暑宇添涼,晨露晶瑩稻谷香。水碧鴨歡弄瀲滟,遠山楓葉醉紅裳。其三蕭蕭翠竹掩曲幽,阡陌綿綿紫燕啾。一葉飄來知素影,谷黃落地盡金秋。其四瑟瑟蒹葭蒲

    散文

    描寫雨中景色的片段

    閱讀(430)

    今天早上,天公不作美,下著蒙蒙細雨,妨礙了我去晨練,但我心里卻是樂滋滋的,因為可以欣賞雨中的景色,這也是一大樂趣。早晨起來,我迅速穿好衣服,跑到陽臺上,打開窗戶,一股清涼的氣味向我撲來,好舒服哦。瞧,那邊的房屋上,都鑲滿了晶瑩的露珠,就像一顆顆珍

    散文

    古今中外的著名女作家

    閱讀(464)

    二十世紀中國著名女作家傳上卷陳衡哲白薇袁昌英廬隱蘇雪林凌叔華馮沅君冰心石評梅羅淑丁玲楊剛陳學昭謝冰瑩葛琴沉櫻彭慧羅洪蕭紅白郎草明趙清閣楊沫曾克琦君陳敬容韋君宜林海音下卷黃慶云李納鄭敏杲向真菡子張愛玲柳溪聶華苓黃宗英茹志

    散文

    古今中外最有名氣的作家.

    閱讀(343)

    歐洲:莎士比亞歌德這兩個是頂峰中國:曹雪芹李白是詩人屠格涅夫?二流吧,趕不上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爾斯泰

    散文

    古今中外隨便幾個著名文學作家的簡介

    閱讀(347)

    魯迅[1](1881.9.26—1936.10.19),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字豫山、豫亭,后改為豫才。魯迅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出生在浙江紹興府城內東廠房口,漢族。他幼年喪父,生活寒苦,就靠母親和姐姐幫人洗衣服維持生計。曾有過百來個筆名,而

    散文

    名著導讀與訓練——朱自清散文精選

    閱讀(340)

    有些時候,我們總會渴望心底蘊藏一份溫暖,無論是在冬季,還是蕭瑟的秋季,都希望能與陽光同行。可寒暑來臨,都是自然的輪回,而有些事,有些人,有些情,也就是一場宿命的輪回。

    散文

    魯迅的無常的讀后感

    閱讀(365)

    《無常》描述兒時在鄉間迎神會和戲劇舞臺上所見的“無常”形象,說明“無常”這個“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眾的喜愛,是因為人間沒有公正,惡人得不到惡報,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魯迅在《朝花夕拾》中曾多次寫到“無常”這

    散文

    朝花夕拾無常讀后感

    閱讀(437)

    早已習慣了每日午后翻開《朝花夕拾》這本魯迅的散文集,每日有書本陪伴的嫻靜下午。每個下午由先生的文章陪伴都覺得充實了許多。今天照例要讀先生的一篇文章,按照順序,當時到了《無常》了吧。《無常》這篇文章很好地承接了上一篇的《五猖會

    散文

    魯迅的散文《無常》寫的是什么

    閱讀(521)

    作品賞析《無常》描述兒時在鄉間迎神會和戲劇舞臺上所見的“無常”形象,說明“無常”這個“鬼而人,理而情”,爽直公正的形象受到民眾的喜愛,是因為人間沒有公正,惡人得不到惡報,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文章在夾敘夾議中,對打著“公理”、“

    散文

    《無常》讀后感800字

    閱讀(1166)

    早已習慣了每日午后翻開《朝花夕拾》這本魯迅的散文集,每日有書本陪伴的嫻靜下午。每個下午由先生的文章陪伴都覺得充實了許多。今天照例要讀先生的一篇文章,按照順序,當時到了《無常》了吧。《無常》這篇文章很好地承接了上一篇的《五猖會

    散文

    朝花夕拾無常讀后感結尾100字

    閱讀(777)

    《無常》描述兒時在鄉間迎神會和戲劇舞臺上所見的“無常”形象,說明“無常”這個“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眾的喜愛,是因為人間沒有公正,惡人得不到惡報,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魯迅在《朝花夕拾》中曾多次寫到“無常”這

    散文

    想家的作文600字左右

    閱讀(357)

    秋來了,葉落了,葉落了,人愁了。伴著金秋吹起的一陣涼風,我的心沿著長長的發絲,飄得好遠好遠。校園里的那棵樹,你是我在這個陌生城市第一也是唯一的寄托。初來乍到,多少個無人的夜晚,我依偎在你的脊梁上,將那考試失敗的痛楚化作兩行清淚悄悄滑落。

    散文

    愛默生散文選,蒙田懷疑論者,譯文

    閱讀(396)

    我們偉大的祖國“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愛國主義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就是巨大的精神力量,熱愛祖國、為祖國獻身的英雄受到我們的尊敬和愛戴。五千年滄桑,山水雄渾而來,凝固了歲月不朽的痕跡。在中國面臨瓜分滅亡、志士仁人,為了救亡圖存、振

    短句

    結合《沉淪》分析郁達夫小說藝術特色

    閱讀(509)

    郁達夫的中篇小說《沉淪》是從沉淪中奮起的一部心理史。,描寫的是一個患憂郁癥的留學生,故事發生在被稱為“東亞病夫”的上個世紀清朝末年,那個時候東渡求學的愛國青年很多,然而本篇的主人公雖然東渡,卻不是去尋訪救國的道路的,封閉孤獨的生活

    短句

    分析郁達夫沉淪中主人公的形象

    閱讀(1823)

    《沉淪》的主人公是一個典型的“零余者”形象。一方面,他有個性解放、民族復興和社會進步的要求與愿望;另一方面,他的性格之中又有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諸多弱點,染有一定程度的“時代病”,這使他終于由精神上的沉淪而走向生命的毀滅。這一人

    散文

    以別樣的感動為話題的隨筆

    閱讀(307)

    生活是首歌,人生愛不同,默契不語,卻心靈相通,春去秋來,卻真情依然,沒在身邊,卻在心里,走進的是心靈,沒有牽手,卻有掛牽,擁有的是感動,心的貼近,溫暖著飄零,情的真誠,呵護著生命,陽光暖在身上,真情暖在心上春風吹在臉上,幸福印在心中,陪伴,無怨無悔,無論何時何

    散文

    余秋雨有哪些散文隨筆

    閱讀(382)

    最著名的是《文化苦旅》其次《山居筆記》《借我一生》《行者無疆》《霜冷長河》《千年一嘆》(一般)《摩挲大地》《尋覓中華》

    散文

    推薦幾個比較經典散文作品

    閱讀(490)

    吉林攝影出版社和北京新華圖書有限公司出版了一套《經典散文》系列叢書,選取20世紀中國文壇最具代表性的100位作家,各出1本“口袋文學”式的書,共計100本,每套碼洋660元,印數達3萬套之多。這套叢書的主編,乃是大名鼎鼎的北京大學資深名教授、

    散文

    曹文軒作品免費閱讀

    閱讀(1261)

    《藍花》《烏鴉》《靈龜》《癡雞》《柿子樹》《手感》《疲民》《游說》《紅葫蘆》《薔薇谷》《追隨永恒》《細米》《天瓢》

    散文

    董保綱的出版作品

    閱讀(547)

    1、散文集《最深情的故事,最真心的感動》(繁體版);2、散文集《最真心的故事,最深刻的感動》(繁體版);3、散文集《一路花香》。2005年8月,山東濟南出版社;4、隨筆集《放下》2009年1月,湖北長江出版集團崇文書局;5、作品《掌聲》入選人民教育出版社小

    久久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