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kggui"></nav>
  • <optgroup id="kggui"></optgroup>
  • <menu id="kggui"></menu><xmp id="kggui"><nav id="kggui"></nav>
    <menu id="kggui"><menu id="kggui"></menu></menu>
    <nav id="kggui"></nav>

    先秦兩漢文學史基本常識要點

    1、先秦是中國文化萌芽、創立的時期,這一時期所建構的文化精神對后世影響深遠。

    先秦文學作為先秦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成為歷代尊崇取法的典范。

    2、先秦時代的各種文化形態尚融而未劃,所以先秦文學的形態也呈現出文史哲不分、詩樂舞相結合的特征。

    3、先秦文學大體可分為夏商、西周春秋、戰國三個時期。

    3-1夏、商兩代,原始宗教文化居于主導地位,巫覡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他們為占卜、祭祀所創作的韻文(如甲骨卜辭)和咒語歌謠是現存最古老的文學樣式。

    史官是另一類文化傳承的主要承擔者。

    他們的職能原來也是宗教事務,后來巫史分途,史官的職掌遂偏向人事。

    《尚書》中保存的商代作品是歷史散文最早的創作。

    3-2周革殷命之后,巫術文化被禮樂文化取代,是所謂“以德代天”。

    對政治、社會、人生的關切超越了宗教關懷,史官文化崛興,誕生了《左傳》這樣的歷史散文的杰構。

    一些偉大的文化巨人提出不同的社會理想,出現了《論語》、《老子》等在中國文化史上影響深遠的作品。

    3-3西周時期,學在王官,只有貴族才有受教育的權利。

    春秋戰國之后,周室衰微,貴族的地位下降而士階層興起;知識傳授突破貴族的壟斷,民間講學之風盛行,是所謂“禮樂下行”。

    學派蜂起,諸子馳說,形成百家爭鳴的文化格局。

    他們主張各異,文學觀念和風格也異彩紛呈,產生了與前代迥異的散文和詩賦。

    第一章 上古神話

    一、什么是神話

    簡言之,神話即神的故事。

    它誕生的心理基礎是“萬物有靈”的觀念,通常是為了對自然或社會現象的作出解釋,或者表達征服、改造的愿望。

    神話的主人公通常是自然的神靈或者神化了的英雄人物,他們具有超常的力量和神通,被人們所敬畏。

    二、神話的起源

    關于神話的起源,通行的解釋是勞動起源說和宗教起源說。

    前者認為神話產生于初民的勞作生活,后者認為神話由初民的宗教活動誕生。

    三、中國上古神話的類型

    1、我國上古神話十分豐富,但是未能完整保存下來。

    現有文獻中,《山海經》的神話學價值最大。

    其余的零星片段則散見于各種載籍。

    2、上古神話可以簡單區別為自然神話和古史神話兩類。

    前者誕生很早,往往將自然擬人化,包括了最早的山精樹怪之類的物靈神話和較系統的創世神話、始祖神話、洪水神話等等;后者則是歷史的神話化或神話的歷史化,接近于傳說,包括戰爭神話、英雄神話、發明神話等等。

    四、神話思維的特征

    1、初民的心智水平尚處于較低水平,還不能明確區分思維主體和客體,在人和自然之間存在一種“互滲”的關系。

    2、先民在感知自然時,往往將自然擬人化,形成以我觀物的思維特征。

    3、神話思維是一種具體、形象的思維方式,時間、方位等抽象概念依照特定的情感體驗,被表現為各種的神靈及其活動。

    一部分神話形象則脫離了具體的形象,由不同的物象組合而成。

    4、神話思維總是伴隨著強烈的情感體驗。

    5、神話思維實際上是一種象征性或隱喻性的思維。

    神話則是集體意識的產物。

    五、神話對后世文學的影響

    馬克思曾說希臘神話是希臘藝術的土壤和武庫,中國神話也同樣如此。

    1、神話為后世提供了取用不盡的創作素材。

    2、神話的原始思維方式為后世文學家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表現手段,而神話世界所創造的原型意象則成為文學血脈中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

    第二章 《詩經》

    第一節 《詩經》的整理和體制

    一、《詩經》的整理

    1、《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原名《詩》,又稱“詩三百”,共有305篇,另有笙詩六篇,有目無辭。

    全書主要收集了自周初至春秋中葉500多年間的作品。

    這些作品產生的地域大體涵蓋今黃河中下游及漢水上游地區。

    《詩經》的作者包括了從貴族到平民的各個社會階層。

    2、《詩經》的編集,大約完成于公元前6世紀。

    對于編集的情況,后人有“獻詩”、“采詩”、“刪詩”的說法。

    現在一般認為這些作品是由朝廷樂官整理編選的演唱和學詩的底本。

    二、《詩經》的體制和功用

    1、今本《詩經》按照音樂類型分為風、雅、頌三類。

    風,有樂曲的意思,《詩經》里的十五國風就是指各地不同的音樂。

    雅,有正的意思,《雅》即意為正聲,是王朝京畿地區的音樂;大雅、小雅的不同,也是根據音樂類型作出的區分。

    頌,本指祭祀儀式上舞蹈的樣子,引申則專指宗廟祭祀用的舞曲。

    2、《詩經》是禮樂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實施教化的重要工具。

    它在周代主要用于典禮、諷諫和娛樂,廣泛應用在祭祀、朝聘、外交、宴會等場合,同時也是貴族教育通行的教本。

    漢代詩學經學化之后形成的詩教傳統和說詩體系,對中國文學傳統的形成影響至深。

    《論語·陽貨》: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鳥獸草木之名。

    《詩大序》:情發于聲,聲成文謂之音,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詩。

    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

    3、在漢代,《詩經》的傳本有今文的齊、魯、韓詩,合稱三家詩,它們的作者分別是魯人申培、齊人轅固和燕人韓嬰;此外有古文的毛詩,由魯人毛亨、趙人毛萇所傳。

    后來三家詩相次亡逸,毛詩獨傳。

    我們今天看到的《詩經》便是毛詩。

    第二節 《詩經》的內容

    一、祭祀詩與史詩

    在《大雅》和《頌》中保存了許多祭祀祖先、追溯部族起源和興盛、贊頌祖先的豐功偉業的詩歌。

    這些詩雖以歌功頌德為主,但也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大雅》中五篇周人的史詩:《生民》、《公劉》、《綿》、《皇矣》、《大明》,系統記述了周人從始祖后稷誕生到武王伐紂的歷史過程。

    《生民》:厥初生民,時維姜嫄。

    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子。

    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

    載生載育,時維后稷。

    誕彌厥月,先生如達。

    不拆不副,無菑無害。

    以赫厥靈。

    上帝不寧,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誕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

    誕寘之平林,會伐平林。

    誕寘之寒冰,鳥覆翼之。

    鳥乃去矣,后稷呱矣。

    ……

    二、農事詩

    周代已經進入比較發達的農耕社會,《詩經》中的作品不僅在觀念和情趣上印上了農業文明的印記,而且收錄了不少直接描寫農業活動的詩歌。

    其中最優秀的當推《豳風·七月》。

    三、燕饗詩

    《詩經》中有一類作品專門描寫貴族宴飲的場面,是為燕饗詩。

    這類詩歌是穩固的宗法社會的產物。

    貴族的宴會往往是出于維系禮法、敦親睦義的需要,而宴飲儀式則是禮的一種體現,因此這類詩歌總是贊美和樂融洽的氛圍,井井有條的秩序;而對放縱失儀之舉則加以諷刺。

    著名的作品有《小雅·鹿鳴》和《小雅·賓之初筵》。

    《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將。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我有嘉賓,德音孔昭。

    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

    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

    我有嘉賓,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樂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賓之初筵》:……賓之初筵,溫溫其恭。

    其未醉止,威儀反反。

    曰既醉止,威儀幡幡。

    舍其坐遷,屢舞仙仙。

    其未醉止,威儀抑抑。

    曰既醉止,威儀抑抑。

    是曰既醉,不知其秩。

    賓既醉止,載號載呶。

    亂我籩豆,屢舞僛僛。

    是曰既醉,不知其郵。

    側弁之俄,屢舞傞傞。

    既醉而出,并受其福。

    醉而不出,是謂伐德。

    飲酒孔嘉,維其令儀。

    ……

    四、怨刺詩

    1、西周末葉,王道衰微,社會動蕩,于是出現了針砭時弊,感時傷世的怨刺詩。

    在儒家傳統的詩教里面,這些就是“變風”“變雅”,所謂“亂世之音怨以怒”者也。

    《詩大序》:至于王道衰,禮義廢,政教失,國異政,家殊俗,而變風變雅作矣。

    國史明乎得失之跡,傷人倫之廢,哀刑政之苛,吟詠情性,以風其上,達于事變而懷其舊俗也。

    2、二雅之怨刺詩多出于公卿列士之手,內容集中于政治層面,表現上層士大夫對國家命運的憂患意識,又往往與切身感受相結合。

    情辭懇切,風格沉痛而凝重,如《大雅·板》《蕩》《民勞》《桑柔》《瞻昂》,《小雅·節南山》《雨無正》《巧言》《巷伯》等。

    《蕩》:……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匪上帝不時,殷不用舊。

    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

    曾是莫聽,大命以傾。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人亦有言:顛沛之揭,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撥。

    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

    《瞻昂》:天之降罔,維其優矣。

    人之云亡,心之憂矣。

    天之降罔,維其幾矣。

    人之云亡,心之悲矣。

    《巷伯》:驕人好好,勞人草草。

    蒼天蒼天,視彼驕人,矜此勞人。

    彼譖人者,誰適與謀?取彼譖人,投畀豺虎。

    豺虎不食,投畀有北。

    有北不受,投畀有昊!

    《節南山》:……昊天不平,我王不寧。

    不懲其心,覆怨其正。

    家父作誦,以究王訩。

    式訛爾心,以畜萬邦。

    3、國風之怨刺詩多出于下層及民間,多針對具體的社會現象或事件,諷刺更尖刻辛辣,情緒比較外露,以嘻笑怒罵為能事,富有平民文學的特質。

    如《邶風·新臺》《鄘風·相鼠》《魏風·碩鼠》《陳風·株林》等,皆為名篇。

    也有比較含蓄哀婉的作品,如《王風·黍離》。

    《新臺》:新臺有泚,河水彌彌。

    燕婉之求,蘧篨不鮮。

    新臺有灑,河水浼浼。

    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魚網之設,鴻則離之。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碩鼠》: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

    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

    逝將去女,適彼樂國。

    樂國樂國,爰得我直。

    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女,莫我肯勞。

    逝將去女,適彼樂郊。

    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相鼠》: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

    行邁靡靡,中心搖搖。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

    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

    行邁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

    行邁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五、征役詩

    征役詩是指那些以戰爭、徭役為題材的作品。

    這些詩歌抒寫征役之困頓,勞逸之不公,如《小雅·北山》《召南·小星》;傾訴骨肉離散、夫妻暌違的痛苦,以及征夫、思婦的兩地相思和對安樂生活的向往,如《小雅·采薇》、《豳風·東山》、《衛風·伯兮》、《王風·君子于役》。

    當然也有慷慨赴敵的作品,如《秦風·無衣》表現的就是秦人同仇敵愾,抗御外侮的精神。

    《北山》:……或燕燕居息,或盡瘁事國;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號,或慘慘劬勞;或棲遲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樂飲酒,或慘慘畏咎;或出入風議,或靡事不為。

    《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東。

    肅肅宵征,夙夜在公。

    實命不同! 嘒彼小星,維參與昴。

    肅肅宵征,抱衾與裯。

    實命不猶!

    《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犭嚴狁之故。

    不遑啟居,犭嚴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饑載渴。

    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

    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

    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

    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

    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

    豈不日戒?犭嚴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東山》:我徂東山,慆慆不歸。

    我來自東,零雨其蒙。

    我東曰歸,我心西悲。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蜎蜎者蠋,烝在桑野。

    敦彼獨宿,亦在車下。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

    我來自東,零雨其蒙。

    果臝之實,亦施于宇。

    伊威在室,蠨蛸在戶。

    町畽鹿場,熠耀宵行。

    不可畏也,伊可懷也。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

    我來自東,零雨其蒙。

    鸛鳴于垤,婦嘆于室。

    灑掃穹窒,我征聿至。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

    自我不見,于今三年。

    我徂東山,慆慆不歸。

    我來自東,零雨其蒙。

    倉庚于飛,熠耀其羽。

    之子于歸,皇駁其馬。

    親結其縭,九十其儀。

    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

    《伯兮》: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執殳,為王前驅。

    自伯之東,首如飛蓬。

    豈無膏沐?誰適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諼草?言樹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曷至哉?雞棲于塒。

    日之夕矣,羊牛下來。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雞棲于桀。

    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茍無饑渴?

    《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王于興師,修我戈矛。

    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王于興師,修我矛戟。

    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王于興師,修我甲兵。

    與子偕行!

    六、婚戀詩

    婚戀詩在《詩經》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不僅數量眾多,內容豐富,而且也是《詩經》中最為精彩的篇章。

    它可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1、自由戀愛的歌唱。

    這類作品有的大膽而直率,如《鄭風·溱洧》寫春光明媚之日,青年男女徜徉水邊,相約游玩的快樂場景;《召南·摽有梅》是一位待嫁女子的歌唱,把女子焦急待嫁的心情毫無保留地展露出來。

    《召南·野有死麕》寫男女幽會嬉戲,更是十分大膽放蕩。

    另一類作品則比較含溫文典雅,如《周南·關雎》寫輾轉反側求之不得的愛慕之情;《邶風·靜女》以饋贈信物抒寫純真的愛情,嫻靜美好;《陳風·月出》描寫月下美人的綽約風姿,明麗而純潔。

    《溱洧》:溱與洧,方渙渙兮。

    士與女,方秉蕳兮。

    女曰觀乎?士曰既且。

    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

    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溱與洧,瀏其清矣。

    士與女,殷其盈矣。

    女曰觀乎?士曰既且。

    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

    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

    《摽有梅》:摽有梅,其實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實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頃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靜女》: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

    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

    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2、表現相思和愛情受阻的詩。

    如《鄭風·狡童》里頭姑娘因為相思而寢食難安;《秦風·蒹葭》通過描繪一個美麗清冷、朦朧迷茫的境界,刻畫了詩人徘徊追思的形象,表現了詩人對伊人可望不可及的惆悵與失落。

    《狡童》: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

    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與我食兮。

    維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詩經》中的一些詩在歌唱戀愛的同時也反映了某些相關的社會問題。

    如《鄭風·將仲子》寫女子與心上人傾心相愛,但是又懼怕父兄的反對和旁人的風言風語,婉曲之中不乏怨尤。

    《鄘風·柏舟》表現了同樣的遭遇,她的戀愛遭到了母親的反對,只有呼天喚地以示抗爭。

    這類詩歌反映的社會問題,是愛情同禮教、社會輿論的矛盾。

    她們愛情的障礙不是戀人之間的感情糾葛,而是外來的社會壓力。

    《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髧彼兩髦,實維我儀。

    之死矢靡它。

    母也天只,不諒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側。

    髧彼兩髦,實維我特。

    之死矢靡慝。

    母也天只,不諒人只!

    《將仲子》:將仲子兮,無逾我里,無折我樹杞。

    豈敢愛之?畏我父母。

    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墻,無折我樹桑。

    豈敢愛之?畏我諸兄。

    仲可懷也,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將仲子兮,無逾我園,無折我樹檀。

    豈敢愛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懷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3、描寫美滿婚姻生活的詩。

    如《周南·桃夭》以艷麗的桃花起興,祝福新娘家庭和睦,生活幸福。

    《鄭風·女曰雞鳴》以夫婦對話的形式,寫清晨起床的一個片段,饒有風趣,表現了夫婦纏綿恩愛的情意。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雞鳴》:雞既鳴矣,朝既盈矣。

    匪雞則鳴,蒼蠅之聲。

    東方明矣,朝既昌矣。

    匪東方則明,月出之光。

    蟲飛薨薨,甘與子同夢。

    會且歸矣,無庶予子憎。

    《女曰雞鳴》:女曰雞鳴,士曰昧旦。

    子興視夜,明星有爛。

    將翱將翔,弋鳧與雁。

    弋言加之,與子宜之。

    宜言飲酒,與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

    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

    知子之好之,雜佩以報之。

    4、棄婦詩。

    《詩經》還有幾篇作品是被丈夫遺棄的婦女的詠唱。

    其中以《邶風·谷風》和《衛風·氓》最有名。

    這兩首詩都敘述了女主人公對丈夫忠貞不二、辛勞持家卻被無情遺棄的悲慘遭遇,但是又風格各異。

    《谷風》傷怨丈夫喜新厭舊,悲悲切切,哀怨纏綿;《氓》則通過自己與丈夫在行止、情義等方面的對照,控訴丈夫始亂終棄的行徑,表現出清醒果決的態度。

    《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

    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送子涉淇,至于頓丘。

    匪我愆期,子無良媒。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

    不見復關,泣涕漣漣。

    既見復關,載笑載言。

    爾卜爾筮,體無咎言。

    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于嗟鳩兮!無食桑葚。

    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

    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自我徂爾,三歲食貧。

    淇水湯湯,漸車帷裳。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

    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

    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

    知,咥其笑矣。

    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

    淇則有岸,隰則有泮。

    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第三節 《詩經》的文學成就

    1、賦、比、興

    賦、比、興一般被認為是《詩經》的表現方式,但是關于它們的含義的解釋卻莫衷一是。

    其中朱熹的說法比較平實,被后世普遍接受。

    他認為:“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2、章法結構

    《詩經》通常采用重章復沓的結構形式。

    所謂重章,并不是把完全相同的字句再羅列一遍,而是改變或替換一些字詞后的復唱。

    這又有兩種情況,一是字詞雖變而意義相同;一是改變字詞后使詩章間形成意義上的層遞關系。

    《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礻頡之。

    3、句式和語言

    《詩經》以四言為基本句式。

    同時在四言的基本句型下,又參差變化,長短自如,比較靈活。

    節奏鮮明,音韻和諧,有自然的音樂美。

    其用韻的基本模式和規律,實際上成為了后代詩歌音韻的圭臬。

    此外,《詩經》的語言也很有特色。

    一是詞匯豐富;二是雙聲疊韻的聯綿詞和疊字的大量運用。

    如“關關”、“窈窕”、“夭紹”、“參差”、“踴躍”、“綢繆”、“差池”、“黽勉”、“委蛇”等等。

    這些特色增加了詩歌的韻律美,更細膩地傳達出詩人曲折細微的情感和物象的姿采。

    第四節 《詩經》的地位和影響

    1、《詩經》開創了抒情詩的傳統。

    2、《詩經》樹立了關注現實的“風雅”精神。

    3、《詩經》建立的比興傳統,構成后世文學表現的基本手法。

    第三章 先秦歷史散文

    我國古代的史官文化十分發達,記載歷史事件的敘事散文在散文史上首先產生,甲骨卜辭和殷商銅器銘文是我國最早的記事文字,《尚書》和《春秋》提供了歷史散文的不同體例。

    《左傳》《國語》《戰國策》等的出現,標志著敘事文的成熟,開啟了我國敘事文學的傳統。

    第一節 從卜辭到《春秋》

    1、我國散文的源頭,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辭。

    它們的記事比較簡單,不成系統。

    極少數敘事比較完整,敘事要素齊全,可以視為先秦敘事散文的萌芽。

    2、商周時期的銅器銘文,由簡入繁,篇幅加長,內容更加復雜,具備了一定的敘事規模。

    3、《尚書》是我國第一部歷史文集,以記言為主,是商周記言史料的匯編。

    包括《虞書》《夏書》《商書》《周書》四部分。

    《盤庚》是可靠的商代作品,也是我國記言文之祖。

    《尚書》的文字古奧,正如韓愈《進學解》所說:“周誥殷盤,詰屈聱牙”。

    《尚書》的文誥結構完整,單獨成篇,語言技巧較之卜辭和青銅銘文顯著成熟。

    對后代官方文書的體式有深刻影響。

    4、《春秋》本是周代史書的通名,后來特指魯國國史。

    它記載了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的歷史。

    《春秋》按時間順序編排歷史事件,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

    傳說孔子曾經筆削《春秋》,但有人認為孔子只是用它來教授弟子。

    它的記事有法度,但都很簡略,仿佛現代的新聞標題,并非真正意義上的敘事散文。

    5、《春秋》全書貫穿維護周禮,正名定分的思想。

    這種思想在行文中不是訴諸議論文詞,而是通過史實的排比,以及含蓄嚴謹的措辭方式來表現。

    這就是所謂以一字寓褒貶的“春秋筆法”“微言大義”。

    第二節 《左傳》

    一、《左傳》的成書

    1、《左傳》是《春秋左氏傳》的簡稱,又名《左氏春秋》。

    相傳《左傳》是為《春秋》作傳解的著作,作者是左丘明,但后人對此頗有疑義。

    2、《左傳》的記事上起魯隱公元年(前722),下訖魯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基本與《春秋》重合。

    大約成書于戰國早期,編定者應是一位儒家學者。

    3、《左傳》當時即有寫本,長期單行,與《公羊傳》《谷梁傳》并稱《春秋》三傳。

    西晉以后經傳合一,成為今日所見的面貌。

    二、《左傳》的史觀

    1、《左傳》繼承了《春秋》懲惡揚善的良史精神,站在儒家的立場上總結歷史經驗,對歷史人物和事件作出評價,為后人提供歷史的借鑒。

    2、人本精神和民本思想是《左傳》杰出的思想特征,體現了作者進步的歷史觀念,也是當時社會現實和思潮的反映。

    人本精神是對神權意識的顛覆,《左傳》提出了“民為神主”的觀點;民本思想則表現為對民意的重視,表達民為邦本,民重君輕的觀點。

    三、《左傳》的敘事

    《左傳》雖然是一部歷史著作,但是它記事詳贍,文采生動,與質樸無文的《春秋》、《尚書》大不相同。

    它的敘事特色可以從以下四方面來看:

    1、文學性的剪裁和歷史事件的故事化。

    文學性的剪裁,是說它既敘述了歷史事件的真實面貌,又善于使所傳達的事件意趣盎然,而避免枯燥乏味的流水帳式的記述。

    歷史事件的故事化,是說《左傳》在敘述史實時常常借助于人物形象的描寫,描繪他們的言語、行為和彼此之間的關系,有的甚至帶有小說、戲曲的色彩。

    2、人物性格神形畢現,有立體感。

    《左傳》雖然未以人物傳記的形式記錄歷史,但是在敘述歷史事件時十分注重刻畫人物。

    其中如曹劌、先軫、弦高、子產、晏嬰等等都是很生動的形象。

    更可注意的是,《左傳》不僅能夠寫出人物的特性,而且注重刻畫人物性格的多個側面,有的甚至能夠寫出人物性格的發展。

    《左傳》主要運用對話、行動來表現人物,而絕少描寫人物的外貌、心理等主觀靜態的特征。

    3、生動的場面描寫和傳神的細節描寫。

    《左傳》以擅長敘寫戰爭著稱,它記錄了春秋時期許多大大小小的戰役,而往往注重對雙方戰前謀劃的敘述。

    如晉楚城濮之戰前錯綜復雜的外交策略的鋪陳,即是一例。

    而描寫戰場的場面則以簡潔生動見長。

    如晉楚邲之戰,寫被楚軍擊潰的晉兵爭舟渡河,自相攻殺,結果“舟中之指可掬”,倉皇之態畢現。

    《左傳》的敘事和寫人,運用了很多細節描寫,極為傳神。

    如秦晉崤之戰后,晉襄公放走了秦國的三帥,元帥先軫大怒痛斥,“不顧而唾”,表現了他的深謀遠慮和暴躁性格。

    又如晉楚邲之戰,晉軍逃兵的兵車陷進坑中,追擊的楚人教他們抽去車前橫木,又教他們拔掉旌旗,去除車軛,輕裝出逃。

    晉兵一邊逃跑,一邊回頭嘲笑楚軍,說自己不向楚兵經常吃敗仗,所以才沒有逃跑的辦法。

    這個細節把晉軍的慌亂狼狽,楚軍的從容悠閑,以及晉軍的戲謔可笑,統統表現得惟妙惟肖。

    4、《左傳》還善于敘寫外交辭令,理富文美。

    如陰飴甥對秦穆公的答辭,既承認晉國曾經有負于秦國,又表明晉國上下同仇敵愾,絕不屈服;既表示晉人對晉惠公被俘的憂戚,更闡明了秦國必須釋放晉惠公的道理。

    深入對方的內心,把握其心理,言辭端正委婉,不卑不亢,道理充分,分寸恰當,使對方不得不折服。

    其他如《燭之武退秦師》、《知罃對楚王問》、《呂相絕秦》等等都是著名的例子。

    《左傳》的這些文學成就,對后世文學,尤其是小說的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第三節 《國語》和《戰國策》

    一、《國語》

    1、《國語》是我國第一部國別體史書,記載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國之事,是各國史料的匯編。

    以記言為主,故稱《國語》。

    相傳它的作者也是左丘明,但不可靠。

    2、《國語》的記言文字在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方面都很縝密,又有通俗化、口語化的特點,生動活潑而富于形象性。

    3、《國語》雖以記言為主,但是并沒有單純的議論文或者語錄,而有一系列大小故事穿插其間,在敘事技巧、情節構思和人物塑造上時有成功

    參考資料:http://**html/2004/12/*

    先秦兩漢文學史基本常識要點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先秦兩漢文學史基本常識要點

    散文

    聽聽冬的聲音作文800字

    閱讀(275)

    聽聽冬的聲音那天中午我拉同桌慌忙“逃離”教室時,不經意瞄了一眼黑板,諾大的黑板被擦得干干凈凈,只留下“每日一言”: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那一刻有悚然的感覺。“難道冬天的離開是無影無蹤的嗎?”我問正在對面包流口水的同桌,他不知所措。我

    散文

    冬天的……l作文800字

    閱讀(311)

    冬天的雪又逢冬,銀裝素裹滿園中隨寒風,片雪未下為之蒙。月當空,翠鳥細雨欲提弓。笛樂勿,只聞簫聲不見蹤。《雪未達蕭縱何人》雪,冬日詮釋的結晶,冷冷的,沁出寒氣,仿佛世間的一切都可以在這一剎那凝結。那種遙遠的乳白,絲滑,又有那冬日的韻味。那種

    散文

    高中作文,故都的冬800字

    閱讀(376)

    四季變幻,我們無法阻擋;時光飛逝,我們無法挽留;歷史變遷,我們無法改變……這一切,既是開始也是結束,我們無法拉長人生的長度,那么,就讓我們去拓寬寬度……無法改變,那就記住、記住這些光榮與屈辱.時光流轉,讓我們夢回70年前——血色之冬一

    散文

    中學生800字作文《冬暖》

    閱讀(284)

    一個寒冬的上午,天冷得很。李奶奶走到走廊上倒垃圾時,自言自語地說:“唉,天又那么冷,又不能去買菜了,只能吃咸菜蘿卜干啰!”我是李奶奶的鄰居,這話被我聽見后,我想:李奶奶前幾天剛開了刀,怎么能吃咸菜蘿卜干呀!我應該幫幫她。想到這里,我拿出我的零用

    散文

    800字作文《冬雪》

    閱讀(284)

    關于冬雪的作文:冬天的雪我要投稿來源:作文網整合2012-12-2615:21:11[標簽:關于冬雪作文冬天400字作文]登錄e度論壇雪,一個既美麗又奇妙的東西,孩子們都非常喜歡它們。去年寒假,我就在湖北武漢迎來了第一場雪。下雪前,天空一片鉛色,不知道從哪一

    散文

    關于青春、理想和責任的作文怎么寫

    閱讀(293)

    青春·理想大家好,今天我為大家帶來的演講叫做《青春·理想》。我們,撇下無知迎來了屬于我們的青春。青春,讓我們肆無忌憚,暢然釋懷,體味風那樣的自由,感受云那般的自在,因為青春賦予我們的是生命的巔峰,我們無須成熟,我們不再無知,我們唯有執著。

    散文

    求一篇關于青春理想的作文

    閱讀(311)

    演講我們,撇下無知迎來了屬于我們的青春。青春,讓我們肆無忌憚,暢然釋懷,體味風那樣的自由,感受云那般的自在,因為青春賦予我們的是生命的巔峰,我們無須成熟,我們不再無知,我們唯有執著。

    散文

    先秦兩漢時期的文學分類

    閱讀(328)

    本課程將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堅持古為今用的方針,通過系統地介紹先秦兩漢時期的主要作家作品、文學樣式,使學生能認識并牢固掌握這一時期文學發展的基本特點和規律,熟識此期重要的作家、作品,增加古代文學的基本知識,并為此后其他階段文學史

    散文

    現代文的體裁有哪些?

    閱讀(549)

    一、散文1、散文基本特征:(1),情感濃烈,選村廣泛(富有抒情性,行散神不散);(2),真實自然,富于美感(寫真人真事,可以藝術加工,表達方式多樣);(3),以小見大,紙短韻長(哲理性)。2、分類(據內容和性質分)⑴敘事散文(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散文)對人和事物進行具體描繪和敘述

    散文

    現代文包括哪些

    閱讀(396)

    讀在許多方面,以及不同的讀出對象,目的,觀點,還有其他的方法。從速度上看,有一個完全的讀,分讀,跳躍;從視圖的關聯點,有一個特殊的讀多讀,橫讀;從技術的角度來看,也有搜索閱讀,閱讀理解,閱讀,創造性閱讀的評價;等等。學校學生掌握基本的3:一個強烈:深入

    散文

    現代優秀散文有哪些

    閱讀(369)

    那里裝的是什么仙露瓊漿?我湊上去,想摘一朵。但是我沒有摘。我沒有摘花話說這個問題范圍很大啊。。現代優秀散文有很多。。推薦你目前比較受歡迎的

    散文

    散文閱讀初一

    閱讀(349)

    1.霧只使你苦悶,使你頹唐闌珊,像陷在爛泥淖中,滿心想掙扎,可是無從著力呢!2.那也是可憐的太陽呢!光是那樣的淡弱。隨后它也躲開,讓白茫茫的濃霧吞噬了一切,包圍了大地。我詛咒這抹煞一切的霧!霧,霧呀,只使你苦悶,使你頹唐闌珊,像陷在爛泥淖中,滿心想掙

    散文

    祖國在我心中作文600字

    閱讀(292)

    祖國是哺育我們的母親,是所有是生命的搖籃,我們應該因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因此,我們要時常對自己說:“我是中國人,我為此而感到驕傲!”我堅信只有心系祖國,才會健康成長!時間曾經凝聚在1949年10月1日,當巍峨的華表披上清晨的第一縷曙

    散文

    寫一篇《祖國在我心中》的作文

    閱讀(296)

    祖國在我心中滾滾的長江,滔滔的黃河,雄偉的珠穆朗瑪峰,這些都是我們的驕傲,因為,這些都是我們的山河,這些都屬于我們偉大的祖國。我們的祖國不但有這些秀麗雄偉的山河,還有許許多多的文物和數不清的奇珍異寶,這些都是我們進步的痕跡,都是我們

    散文

    先秦文學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什么不分

    閱讀(531)

    先秦文學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文史哲不分。先秦時代文史哲不分離,詩樂舞相融合。文學是泛指包括政治、哲學、歷史、文學等在內的一切學術。《論語·先進》說孔門弟子子游和子夏長于文學,“文學”便是泛指古代文獻。先秦文獻中,史傳散文記史解經

    散文

    先秦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閱讀(871)

    先秦文學是中國古代文學發生發展的最早階段,豐富多彩,斑駁燦爛的先秦文學奠定了我國兩千幾百年文學發展的堅實基礎。文學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大部分也都體現了華夏范圍內由分裂而尋求統一的基本時代特征。在這一階段里產生了很多優秀作品

    散文

    先秦文學有什么

    閱讀(313)

    先秦文學有兩源,現實主義和浪漫。《詩經》分為風雅頌,反映現實300篇手法牢記賦比興,名篇《碩鼠》與《伐檀》。浪漫主義是《楚辭》,《離騷》作者為屈原。先秦散文有兩派,“諸子”、史書要記全。儒墨道法屬諸子,各有著作傳世間;儒家《論語》和《

    散文

    先秦歷史散文的發展史(簡短一些)

    閱讀(476)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古代散文蓬勃發展的階段,出現了許多優秀的散文著作,這就是文學史上的先秦散文。先秦散文分為兩種,歷史散文和諸子散文。前者包括《左傳》《國語》《戰國策》等歷史著作;后者是儒、墨、道、法等學派的文章,其中如《論語》《

    散文

    簡述先秦散文發展情況

    閱讀(437)

    先秦散文是我國散文萌芽、發展和初步形成時期,并且達到了輝煌的成就,對后世影響深遠。先秦散文大致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歷史散文,主要作品有《周易》、《尚書》、《左傳》、《國語》、《戰國策》,內容主要為記錄歷史史實,語言簡練概括。二是諸子

    散文

    先秦歷史散文的發展是什么

    閱讀(377)

    先秦歷史散文的發展,大致可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夏到春秋時期,以《尚書》和《春秋》為代表,此期史官分司,言、事不混,如《尚書》記言,《春秋》記事,文字古樸簡潔。第二階段從春秋末到戰國初期,代表作是《左傳》和《國語》,此時的創作,既記言又記事

    散文

    楊絳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閱讀(551)

    關于楊絳在文學史地位的研究楊絳的著作跨越70年的時空,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演進和一個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更以其獨特的況味和風格歷久彌新。近年來,伴隨著“邊緣作家”作品研究的深入開掘,楊絳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特殊地位正逐漸被人們

    短句

    幫我摘抄一篇美文謝謝需要點評…

    閱讀(427)

    在一個偏僻遙遠的山谷里,有一個高達數千尺的斷崖。不知道什么時候,斷崖邊上長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剛剛誕生的時候,長得和雜草一模一樣。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參考資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

    久久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