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kggui"></nav>
  • <optgroup id="kggui"></optgroup>
  • <menu id="kggui"></menu><xmp id="kggui"><nav id="kggui"></nav>
    <menu id="kggui"><menu id="kggui"></menu></menu>
    <nav id="kggui"></nav>

    描寫風景的散文詩

    描寫風景的散文詩

    秋 景

    有人說:“秋天真美!”我聽了特別想去尋找秋天。

    秋天在田野里。

    田野里的稻子都熟了,黃澄澄的,仿佛是一塊大金子。

    東邊,人們開著收割機,正向這邊開來,他們讓每一粒稻子都進了倉庫。

    秋天在樹林里,各種樹木的葉子都黃了,一片一片地落在了池塘、地上。

    然而松樹仍然抬頭挺胸,一動也不動地站在風里,身上的葉子還是那么蔥綠。

    秋天在花園里。

    花園里菊花怒放,紅的,黃的,綠的,白色,橘紅的……這些菊花的花瓣就像細細的蘿卜絲一樣。

    有的菊花的花瓣全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花芯;有的菊花才展開兩三瓣;還有的菊花的著朵兒,好像馬上就要展開花瓣似的。

    秋天在果園里,果園里的蘋果、桔子、香蕉等果實都成熟了。

    叔叔阿姨們拿著籃子,把果子一個一個地摘了下來。

    那些沒有摘下的果子,好像在說:“快把我們摘下來吧!那些要買水果的人們等著我們呢!”

    秋天在人們的身上。

    人們身穿著毛衣、背心、羊毛衫等等。

    秋天到底在哪兒呢?秋天就在小朋友們的眼睛里,只要我們不斷地探索、發現,我們就會得到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

    故都的秋

    郁達夫

    秋天,無論在什么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

    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當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氣來得潤,天的顏色顯得淡,并且又時常多雨而少風;一個人夾在蘇州上海杭州,或廈門香港廣州的市民中間,渾渾沌沌地過去,只能感到一點點清涼,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

    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種半開,半醉的狀態,在領略秋的過程上,是不合適的。

    不逢北國之秋,已將近十余年了。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

    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罷,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聽得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

    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靜對著象喇叭似的牽牛花(朝榮)的藍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夠感覺到十分的秋意。

    說到了牽牛花,我以為以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色最下。

    最好,還要在牽牛花底,教長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使作陪襯。

    北國的槐樹,也是一種能使人聯想起秋來的點綴。

    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

    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

    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后,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古人所說的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遙想,大約也就在這些深沈的地方。

    秋蟬的衰弱的殘聲,更是北國的特產;因為北平處處全長著樹,屋子又低,所以無論在什么地方,都聽得見它們的啼唱。

    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聽得到的。

    這秋蟬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樣,簡直象是家家戶戶都養在家里的家蟲。

    還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象樣。

    在灰沈沈的天底下,忽而來一陣涼風,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來了。

    一層雨過,云漸漸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陽又露出臉來了;著著很厚的青布單衣或夾襖曲都市閑人,咬著煙管,在雨后的斜橋影里,上橋頭樹底下去一立,遇見熟人,便會用了緩慢悠閑的聲調,微嘆著互答著的說:

    “唉,天可真涼了——”(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長。

    “可不是么?一層秋雨一層涼了!”

    北方人念陣字,總老象是層字,平平仄仄起來,這念錯的歧韻,倒來得正好。

    北方的果樹,到秋來,也是一種奇景。

    第一是棗子樹;屋角,墻頭,茅房邊上,灶房門口,它都會一株株地長大起來。

    象橄欖又象鴿蛋似的這棗子顆兒,在小橢圓形的細葉中間,顯出淡綠微黃的顏色的時候,正是秋的全盛時期;等棗樹葉落,棗子紅完,西北風就要起來了,北方便是塵沙灰土的世界,只有這棗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國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沒有的GoldenDays。

    有些批評家說,中國的文人學士,尤其是詩人,都帶著很濃厚的頹廢色彩,所以中國的詩文里,頌贊秋的文字特別的多。

    但外國的詩人,又何嘗不然?我雖則外國詩文念得不多,也不想開出賬來,做一篇秋的詩歌散文鈔,但你若去一翻英德法意等詩人的集子,或各國的詩文的An-thology 來,總能夠看到許多關于秋的歌頌與悲啼。

    各著名的大詩人的長篇田園詩或四季詩里,也總以關于秋的部分。

    寫得最出色而最有味。

    足見有感覺的動物,有情趣的人類,對于秋,總是一樣的能特別引起深沈,幽遠,嚴厲,蕭索的感觸來的。

    不單是詩人,就是被關閉在牢獄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會感到一種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嘗有國別,更何嘗有人種階級的區別呢?不過在中國,文字里有一個“秋士”的成語,讀本里又有著很普遍的歐陽子的《秋聲》與蘇東坡的《赤壁賦》等,就覺得中國的文人,與秋的關系特別深了。

    可是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國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國之秋,當然是也有它的特異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橋的明月,錢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涼霧,荔枝灣的殘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濃,回味不永。

    比起北國的秋來,正象是黃酒之與白干,稀飯之與饃饃,鱸魚之與大蟹,黃犬之與駱駝。

    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愿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

    絢麗四季 秋景最美

    春夏秋冬,四季輪回, 是大自然賜予人間最美麗的景色。

    春日花兒香,夏日陽兒亮,秋日葉兒光,冬日雪兒霜;春天繁盛,夏天蔥籠,秋天斑斕,冬天純凈;春的蓬勃,夏的喧鬧,秋的高遠,冬的寧靜;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描繪四季的美文名句,就象變化著的四季,各有美感,魅力無窮。

    前人之述備矣。

    我心以為,絢麗四季,秋景最美。

    萬物靜觀皆自得。

    所謂詩情畫意,無非是春夏秋冬,自然美景。

    只有懂得欣賞的人,才能感悟到它的美妙之處。

    秋景是最富有詩情畫意的。

    蔥蘢的樹木,繽飛的花朵,茂密的草叢。

    繁茂的植物,絢麗的美景,乃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美好世界。

    實在是令人陶醉其中,讓人流連忘返。

    林間的小鳥,花叢的蝶蜂,草上的蜻蜓,代表著生命的歡歌。

    林中聽蟬鳴,池畔賞荷色,湖上泛輕舟,是最美好的享受。

    迎面吹來一陣涼爽的秋風,那感覺是多么的愜意,多么的神奇。

    秋夜繁星點點,明月高照,燦爛星空,微風佛過,帶給人多少思緒,多少幻想,不由得叫人觸景生情,讓人感慨萬千。

    吸引著眾多丹青妙手繪出多少美麗的畫卷,更多文人騷客寫出多少動人的詩篇。

    真可謂美景如詩如畫,令人如癡如醉。

    秋景是美麗迷人的,是五彩斑斕的。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帶給人豐收的喜悅。

    萬物成熟,累累碩果,喜上眉梢,樂在心頭。

    橘紅滾圓的柿子,掛在樹上;金黃碩大的梨果,結滿枝頭。

    雪白的棉花像云海,黃色的玉米堆滿院,鮮紅的辣椒掛窗前,青脆的紅棗綴滿樹。

    陽煦的陽光,涼爽的清風,滿山層林盡染,大地一派秋景。

    如此美麗的秋天能不美麗嗎?秋景的美妙之處,不僅可以用眼欣賞,用耳聆聽;還可以用嘴咀嚼,用心感受。

    要不然人們都說“春花秋實”呢?

    秋景的美是一種凄涼的美。

    秋天是秋風蕭瑟,千樹落葉,萬花凋謝的季節。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

    “秋”字加上“心”,就成了“愁”。

    所以秋天總是讓人懷舊,總是充滿愁悵。

    唐代大文豪劉禹錫有詩曰:“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古典名著《紅樓夢》里也有“己覺秋窗愁不盡,那堪秋雨助凄涼”。

    果實經歷了風雨,彰顯出本色,完成了使命,帶給人喜悅,卻奉獻了自己。

    樹葉黃了,楓葉紅了,煞是好看,但秋風微吹,落葉成堆,化作肥料,滋潤樹根;花兒也在最后的瞬間綻放著燦爛,釋放著美麗。

    等待它的也是一同枯萎,一起凋謝。

    對于花兒來說,只要能綻放,那怕是短暫的一瞬,也便不負此生了。

    其實,人的一生不也如此嗎?

    世界本不是完美的。

    不管是春之花,夏之果,秋之實,冬之草。

    它們的成長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憾。

    但他們都努力過,奮斗過,堅持過,燦爛過。

    雖有凄涼,但卻美麗。

    我一直很喜歡泰戈爾的那句詩,“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我更欣賞這樣一段話,“即便是黃昏的最后一縷殘陽也要發出奇燦無比的光芒,那是不甘心隕落與沉淪的最后一次拚搏,也是對至高生命積極熱愛的一種追求,它毫不在意自已終究要被青山遮檔,也許這就是大自然要告訴給人們的生命真諦”。

    絢麗四季,秋景最美。

    它不僅帶給人們美麗的享受,而更多的是帶給人們美妙的感受。

    朋友,你說對嗎?

    秋,永遠的菊

    文/紅月亮

    習習秋風,吹起秋的美麗,少年心事,遺落在了野菊花飄香的季節……

    ——題記

    秋風欲濃,吹落柔情一地;

    秋雨纏綿,帶來相思滿懷。

    已經是秋天了,風中綴滿點點星寒。

    推開窗戶會感覺涼意,會感覺到秋風秋雨,凄凄迷迷。

    “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當第一片樹葉飄零的時候,才知道秋悄悄地來了。

    于是,換上那件乳白色溫暖的羊絨衫,呵護起這個感傷的季節。

    乳白色是他喜歡的顏色,他說過我穿上乳白色的衣,就更象洋娃娃了。

    當淡淡的菊香開始彌漫的時候,總想起記憶深處那個開滿野菊花的小城,我知道我有心事,如蔓蔓青草在春天的呼喚下不可遏制地生長。

    我的心事是樓前草地上的野菊花。

    我的心事是故鄉小城土坡上的野菊花。

    記憶里的小城在這樣的季節應該也被滿地的野菊花綴滿詩意了吧?小土坡上曾與我一同品菊的你是否依然從人比黃花瘦的嘆息里扼腕深深的相思衷情?

    土坡上那艷色豐潤的菊自甘于一種素清的境地,不期不懼。

    它有淡泊的神情,如水;它歷過風霜的摧折,似劍。

    寂寂地訴說著秋的故事,些些許許……

    秋夜之韻

    吹著一絲微微的涼風,在銀白色的玉盤之月的柔和照耀下,一個聲音悄悄對我說:入秋了......

    微感涼意,披上似月光般輕柔的白紗,飛舞在深藍色天空如瑪瑙的落葉,安然的飄落在我的手上,我低下頭,看著這片小小的葉,雖有點枯黃,但還是生得那樣可愛,還是讓你歸根吧!我輕輕一吹,它又飛走了。

    我又重新抬起頭,月亮更靚了,半個銀白的盤掛在天宇,茫茫穹際閃爍幾點飄忽的微茫,不知是天上的星呢,還是人間的燈。

    及近,隔壁人聲的低語,偶爾夾雜風拂落葉的聲音,及一陣陣鳥兒的殘唱。

    當炎夏腳步的余音還未散盡的時候,在時令上,秋的使者已悄悄降臨人間,。

    在兩位季節女神相互擦肩而過的一剎那,大自然便將他的氣魄,他的豪情,一并歸于風。

    在此之后,隨著天氣轉涼,展現在人們面前的,便是一頁完全屬于秋的風景了。

    我信步走出,來到寧靜的小廣場,小草無聲,樹木無聲,可我似乎又聽到他們在低語。

    在說什么呢?想必是對秋神的不滿吧......頭頂一架飛機掠過,打破了這美好的沉寂。

    月亮瘋了,草木也狂躁起來。

    風兒不那么柔和了,有如龍在長嘯,龍在吟唱。

    黑暗動搖了,星月被一片精靈而調皮的云遮住了,不久,云兒又極不情愿的飄走了。

    月兒笑了,這光更亮了,在云飄走的一瞬間,大地漸被銀光普照,仿佛是在黑暗退卻后,又看到了希望。

    光又回來了,一絲溫暖涌進了我的心......

    寫給秋天(散文)

    ——江南春雨

    我愛秋天是因為它的顏色、水、風和收獲,秋天給人以無限的享受、充實和遐想。

    我愛秋天,一是因為它的顏色,這是因為冬天顏色過于蕭條,春天過于燦爛,夏天過于沉悶,只有秋天,秋高氣爽,陽光燦爛,一派豐收的景象,有賞心悅目之感。

    我愛秋天,二是因為它的秋水,秋天的水就象愛一樣,越深越無色,它是一年中最清澈的時候,沒有一絲雜質。

    在紅塵中呆久了,在秋水湖邊上站一站,能收到神安心寧的效果,能洗滌心中的煩惱,使心靈得到凈化和升華。

    初唐王勃的“秋水共長天一色”,我以為這就是對秋水襟懷、風范和境界的贊美。

    我愛秋天,三是因為它的秋風,我認為秋風是正氣之風,一切沒落腐朽的東西在秋風面前是聞風喪膽;秋風是唯一帶有煞氣之風,大地也因之一掃而顯得更加干凈,可愛,物種也得到進一步優化。

    秋風里更是蘊含著無限的希望。

    我愛秋天,還因為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秋天的大地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處處散發出努力和回報的溫馨,透過喜悅和溫馨,總能體會到這背后的艱辛和汗水,讓豐收更有韻味。

    我愛秋天。

    愛她實在,愛她的成熟

    秋天的紀念

    自古以來,秋是悲傷的象征,是沒落的表現,是人生愁緒的晴雨表。

    屈原說“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宋玉說“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

    ”曹丕在《燕歌行》也有同樣的詩句“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自然界萬木蕭條落葉紛飛,首先映入人的眼簾,自然界的物象使人產生了心靈的共感,由宇宙的四季自然聯想到人生的四季,“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

    ”秋葉飄零,及物及人,悲從中來,正如陸機《文賦》所言“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物之枯榮引發心之悲喜。

    愁,心之秋也。

    諸如李白“人煙寒桔橘,秋色老梧桐。

    ”賈島“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

    ”柳永“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

    ”李商隱“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孟浩然“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

    ”元薩都刺有五絕云“秋風吹白波,秋雨鳴敗荷。

    平湖三十里,過客感秋多。

    ”唐朝詩人馬戴更把這種愁緒推到極致,“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

    ”羈旅他鄉,忽見落葉紛披,秋氣襲人,孤燈獨坐,情思頓生,縱使少年也添老。

    空園白露,孤壁野僧,極為清寒寂寥之境,滄桑至極,欲說還休。

    杜子美《登高》“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詩人常年在外,忽逢秋葉飄零,聯想身世之苦,多病的時節,失落的人生,他的滿腔愁緒劈空而來,萬里與百年,無涯的空間與飄渺的時間,艱難苦恨,潦倒新停,盡付昏昏濁酒滔滔江水。

    他的《秋興八首》寫于大歷元年(公元766年)旅居夔州時期,飄搖難料的身世,顛沛流離的老境,欲濟無楫的失意,國難家愁與秋的荒涼冷落渾然一體,蒼涼的悲壯,蒼茫的愁緒,排山倒海,風云變幻,動蕩不安,正如“江間波濤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在“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之際,詩人酬志無門,只能游于江渚之上,當他體驗了底層的苦難,便獲得了精神的回歸,“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秋,卻是意境的寫照,清冷、蕭瑟、寂寥、悲涼、質樸,是人生繁華落盡見真淳的境界,是藝術家孜孜以求的凄寒之境。

    “萬壑泉聲松外去,數行秋色雁邊來。

    ”“秋霄日色勝春霄,萬里霜天靜寂寥。

    ”王勃的意境更為開闊,“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李白則以豪放見稱,“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蘇軾這個大才子,心境隨世態而漸老,他的筆下既有色彩斑斕的五色之秋,“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又有往事如煙不可追憶之苦,“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還有人生如夢不堪回首的浩嘆,“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宋林逋則把秋的景象意象化,“秋景有時飛獨鳥,夕陽無事起寒煙。

    ”多情善感的柳永,此刻拋開了淺盞低吟,唱起了“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的豪放之歌。

    對于唐人柳宗元的寒江獨釣“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清人王士禎則是獨釣了一江秋意,“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

    ”詩人遺世獨立超然物外,其境曠世高古攝魂奪魄。

    世人總喜歡春天的繁華似錦,排斥秋天的無情與落寞,然而,秋天卻是人們回避不了必然經歷的季節,無論是時令之秋,還是人生之秋,有了閱歷有了苦難有了滄桑,才有秋天的成熟與豐收,才有藝術的蒼老之境。

    歷史上許多文人墨客,唱響了嘹亮的秋的贊歌:劉禹錫有《秋詞》二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知春色嗾人狂。

    詩人楊萬里則從另一個角度領略了秋天的別樣美景,他的《秋涼晚步》云:

    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

    綠池落盡紅蕖卻,荷葉猶開最小錢。

    李白從秋山秋水中,感受秋天的逸興湍飛,秋高氣爽宜人秋色直入筆底:

    我覺秋興逸,誰言秋興悲?

    山將落日去,水與晴空宜。

    秋,是走向衰老的標志,成語“老氣橫秋”是也。

    然而它的另一面,卻是成熟與老辣的象征,是清寒與寥廓的外顯;是秋月朗朗,鵲橋飛渡;是楓葉蕭蕭,秋蟬默默。

    此刻,樹葉完成了一個輪回,把自己交給大地,交給粗壯的根,在蛻變中孕育新一輪的成熟與豐收。

    因此,秋又是落葉對根的情思,是大雁對長空的向往;秋天的奉獻是無私的,秋天給人的境界是深遠的。

    田園詩人王維,隱逸山林之中,寫詩畫畫參禪,每每“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對秋天的感悟刻骨銘心而又深入淺出,物態自然,意象空靈,情與景融,意與境諧,他那眼中之山水,即心中之山水,即意象之山水。

    他的一組組山水詩就是一幅幅山水畫,讀了,心馳神往;看了,神與物游;品了,通會之境,人書俱老。

    《山居秋暝》云: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詩人感慨于秋之空山的幽遠空曠與寂靜,禪意十足,歸意可掬,那松間明月,石上清泉,竹喧與浣女,蓮動與漁舟。

    是詩焉?是畫焉?是禪焉?似是又不全是。

    這是一幅世外桃源歸隱圖,沉醉于茲,心曠神怡,這種詩畫禪俱佳的秋的去處,縱使貴族王孫,亦足以陶然可樂,而流連忘返。

    四季有四季的特點,“春水滿四澤,夏云多奇峰,秋月揚明暉,冬嶺秀孤松。

    ”我卻獨愛著秋天,秋天是令人懷念的。

    與春天的濃艷熱鬧相比,秋天是肅穆靜寂的,與夏天的蕪雜茂密相比,秋天是簡潔透明的,與冬天的空靈虛幻相比,秋天是厚實寬容的。

    秋天是富有個性的季節,秋天是枯藤老樹昏鴉的意境,秋天蘊藉著寂滅與再生的悲吟,秋天是多情才子的故鄉,秋天是朦朧詩人的底色。

    當春天伸張它慵懶斷魂的雙臂,當夏日豪情滿懷悄悄遠去,而冬夜萬籟俱寂作客夢鄉的時候,惟有秋天,面對酸甜苦辣悲歡離合的情思綿綿與心靈震撼,沒有懊悔與驚愕,沒有固執與軟弱,細細品味著淡淡的憂傷,涵泳著一片布滿皺紋的寧靜,以你的博大渾厚消解著春的輕佻與夏的輕率,深秋的沉默是老者三緘其口,“此時無聲勝有聲”,把熱淚盈眶的感動寫進生命的十四行詩。

    秋天,我為你的每一片落葉而陣陣謳歌!

    秋天,我為你的每一處蒼老而擊節贊嘆!

    秋天,我為你的每一個細節而怦然心動!

    秋天,為你舉杯!為你壯行!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描寫風景的散文詩

    散文

    我要三首散文詩就行了

    閱讀(264)

    推薦席慕容詩集《無怨的青春》無怨的青春在年青的時候如果你愛上了一個人請你一定要溫柔地對待她不管你們相愛的時間有多長或多短若你們能始終溫柔地相待那麼所有的時刻都將是一種無暇的美麗若不得不分離也要好好地說一聲再見也要在心里

    散文

    冬的散文

    閱讀(295)

    濟南的冬天(老舍)冬(散文詩朱學坤)攜著春風之情思,夏雨之氣勢,秋葉之精神,冬,--又來了。冬賦予它們以自己的品性,于是,風凜冽了,雪飄舞了,土地冰凍了--水瘦山寒,天高地遠,大自然一片清雅素淡:剛勁的寒風好像一把大掃帚,把那些作惡多端的蠅蚊毒蟲一掃而

    散文

    找以(秋)為題的散文詩

    閱讀(261)

    與秋有關秋天到了!她來的時候-------或許就是在某日不經意間抖動的枝頭,染了黃,悠悠地墜落在帶著露水的青石旁。一葉落,而知秋;或許就是在那天午后突然陰霾的空氣中,合著風,涼涼地鉆進我襯衣的縫隙中,瑟瑟秋風今又是;或許就是在那晚明朗的月華下,

    散文

    三首描寫秋天的散文詩

    閱讀(381)

    1、《故都的秋》——中國現代作家郁達夫不逢北國之秋,已將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

    散文

    秋天的散文詩

    閱讀(277)

    與秋有關秋天到了!她來的時候-------或許就是在某日不經意間抖動的枝頭,染了黃,悠悠地墜落在帶著露水的青石旁。一葉落,而知秋;或許就是在那天午后突然陰霾的空氣中,合著風,涼涼地鉆進我襯衣的縫隙中,瑟瑟秋風今又是;或許就是在那晚明朗的月華下,

    散文

    詩朗誦文章我的媽媽

    閱讀(302)

    《寫給媽媽們的》思想里有太多的放縱我的思念也成了泡沫和語言碎片那些所有對家鄉的記憶也成了一道道溝坎我只有強行和思想上路并把潮水似的親情和群山一起喝下緘默笑容里凝結透明的液體風兒掛在耳邊可以聽到花瓣打開的聲音在上面附上我

    散文

    有關母愛的抒情散文

    閱讀(363)

    1、《我的母親》近代老舍散文《我的母親》是小說家老舍的作品。《我的母親》是一篇質樸無華、情真意切的回憶母親的散文。文章中體現了母親對子女的舐犢之情,子女對母親的感激、懷念和贊頌之情。在文中,老舍細細地描述了母親的性格,她勤勞

    散文

    音樂家的資料

    閱讀(317)

    陳鋼陳鋼(1935-)上海市人。從小跟父親陳歌辛學音樂,十歲起隨匈牙利鋼琴家伐勒學鋼琴。建國后入部隊文工團,十五歲開始音樂創作,曾經寫過一些無伴奏合唱和鋼琴間奏曲等作品。1955年進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習,從師于丁善德、桑桐和蘇聯專家,畢業后

    散文

    歌曲《踏雪尋梅》的作曲者是誰

    閱讀(319)

    曲:黃自|詞:劉雪庵|黃自中國近現代作曲家、音樂理論家、音樂教育家黃自,字今吾,于1904年3月23日生于江蘇川沙(今屬上海市)。父母是教育家,其父黃洪培是著名愛國民主人士黃炎培之堂兄。黃自周歲即能背誦民歌,3歲便會唱沈心工的歌曲。讀小學時成績

    散文

    著名作曲家黃自為什么會去世

    閱讀(405)

    黃自(1904~1938)革命音樂家。1938年4月8日,黃自患傷寒病,被送往紅十字會醫院治療。住院后腸出血,經輸血后漸漸好轉。5月8日午夜他又流出黑色的血1公升之多,當時病勢危急,而時逢周末,負責的醫生已回家去,值班醫生又相互推諉,延至9日上午7時許,才決定

    散文

    黃自簡介

    閱讀(3701)

    黃自(1904-1938)字今吾,江蘇川沙(今屬上海市)人。是中國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早年在美國歐伯林學院及耶魯大學音樂學校學習作曲。1929年回國,先后在上海滬江大學音樂系、國立音專理論作曲組任教,并兼任音專教務主任,熱心音樂教育事業,培養

    散文

    列出二十位近現代我國著名音樂家

    閱讀(1343)

    沈心工、李叔同、蕭友梅、王光祈、黎錦暉、趙元任、青主(原名廖尚果)、張寒暉、賀綠汀、李劫夫、劉天華、黃自、冼星海、聶耳、張曙、馬思聰、阿炳(原名華彥鈞)、王酩、傅聰、周廣仁

    散文

    黃自的成就貢獻

    閱讀(789)

    1930年11月23日晚,在上海大光明電影院,由意大利音樂家馬利奧·帕契(MarioPaci,1878—1946)指揮上海工部局交響樂團(一支全部由外國人組成的樂隊)演奏了黃自的交響序曲《懷舊》。此舉令中國音樂家深感自豪,并大大地激勵了中國音樂家創作新音樂的

    散文

    中國音樂家的名字及代表作

    閱讀(1001)

    1、冼星海《黃河大合唱》(1905—1945)在冼星海短促的一生中,創作生活約10余年,共作歌曲數百首(現存250余首),大合唱4部、歌劇1部、交響曲2部、管弦樂組曲4部、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鋼琴等器樂獨奏、重奏曲多首。在冼星海的創作中,數量最多、影

    短句

    描寫山的好詞好句好段

    閱讀(356)

    1、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宋代:蘇軾《題西林壁》譯文: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都呈現不同的樣子。之所以辨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

    散文

    我要三首散文詩就行了

    閱讀(264)

    推薦席慕容詩集《無怨的青春》無怨的青春在年青的時候如果你愛上了一個人請你一定要溫柔地對待她不管你們相愛的時間有多長或多短若你們能始終溫柔地相待那麼所有的時刻都將是一種無暇的美麗若不得不分離也要好好地說一聲再見也要在心里

    短句

    大家誰有描寫青山綠水的好詞好句

    閱讀(366)

    淅淅瀝瀝雨聲沙沙細雨淅瀝春雨連綿雨過天晴細雨如絲春雨陣陣含苞欲放春光融融春雨綿綿春草萋萋山清水秀青山綠水湖光山色重巒疊嶂古木參天冰雪融化春風送暖春江如練春意盎然雪化冰消東風送暖萬物復蘇百花盛開萬象更新萬紫千紅陽春三月乍

    散文

    找以(秋)為題的散文詩

    閱讀(261)

    與秋有關秋天到了!她來的時候-------或許就是在某日不經意間抖動的枝頭,染了黃,悠悠地墜落在帶著露水的青石旁。一葉落,而知秋;或許就是在那天午后突然陰霾的空氣中,合著風,涼涼地鉆進我襯衣的縫隙中,瑟瑟秋風今又是;或許就是在那晚明朗的月華下,

    散文

    三首描寫秋天的散文詩

    閱讀(381)

    1、《故都的秋》——中國現代作家郁達夫不逢北國之秋,已將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泡

    散文

    秋天的散文詩

    閱讀(277)

    與秋有關秋天到了!她來的時候-------或許就是在某日不經意間抖動的枝頭,染了黃,悠悠地墜落在帶著露水的青石旁。一葉落,而知秋;或許就是在那天午后突然陰霾的空氣中,合著風,涼涼地鉆進我襯衣的縫隙中,瑟瑟秋風今又是;或許就是在那晚明朗的月華下,

    散文

    寫母親散文詩

    閱讀(305)

    你好,寫母親的散文詩像冰心的《繁星春水》里就有很多,值得一讀。冰心用最熾烈的語言謳歌母親,把母愛宣揚為至誠至大,至高至上的偉力,把母親宣揚為孕育著一切的“萬有之源”,而當不安寧的心靈需要安慰和歸宿的時候,母親又成為最安全的寄寓之所。

    散文

    荷葉母親通過描寫風雨中什么的情景

    閱讀(390)

    LZ你好,冰心老人的《荷葉母親》是偶個人非常喜歡的一篇散文,很感人!這首散文詩用觸景生情的方法,引出對家庭往事的回憶。文章從自家院子里的蓮花寫起,重點寫雨中的蓮花,在雨中作者發現荷葉掩蓋起蓮花,觸動了自己,于是產生了聯想,想起了母親,想起了

    久久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