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kggui"></nav>
  • <optgroup id="kggui"></optgroup>
  • <menu id="kggui"></menu><xmp id="kggui"><nav id="kggui"></nav>
    <menu id="kggui"><menu id="kggui"></menu></menu>
    <nav id="kggui"></nav>

    中國音樂家的名字及代表作

    中國音樂家的名字及代表作

    1、冼星海《黃河大合唱》

    (1905—1945)在冼星海短促的一生中,創作生活約10余年,共作歌曲數百首(現存250余首),大合唱4部、歌劇1部、交響曲2部、管弦樂組曲4部、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鋼琴等器樂獨奏、重奏曲多首。

    在冼星海的創作中,數量最多、影響最廣的是多種多樣的群眾歌曲。

    《黃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響最大的一部代表作。

    2、聶耳《義勇軍進行曲》

    聶耳(原名聶守信,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中國音樂家,字子義(亦作紫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

    “文以載道,詩以言志,樂乃心聲”。

    聶耳本人乃至他那些激越高昂的不朽作品,都是那個特定的民族危亡時代所造就。

    那些鏗鏘有力的音符,也都是當時環境下人民的心聲。

    3、王洛賓《老鄉,上戰場》,《洗衣歌》。

    先后創作了《老鄉,上戰場》、《洗衣歌》、《風凌渡的歌聲》、《奴隸之愛》等大量抗日歌曲,唱遍華北前線,鼓舞了許多的有志青年投身抗日救亡運動。

    他創作的《康定情歌》、《半個月亮爬上來》、《瑪依拉》、《在那遙遠的地方》、《阿拉木汗》、《亞克西》、《達板城的姑娘》、《薩拉姆**》等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的,其中許多歌曲被編入大學聲樂教材。

    4、賀綠汀《賀綠汀音樂論文選集》

    (1903—1999)原名賀安卿,又名賀抱真、賀揩等。

    解放后,賀綠汀先生將主要精力放在音樂教學上。

    他一直擔任上海音樂學院(新聞)院長的職務,并創辦了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和附小,為國家培養了大量優秀音樂人才。

    他共創作了3部大合唱,24首合唱曲,200多首歌曲,6首鋼琴曲,7首管弦樂曲,25部電影音樂及140余篇論文、譯作等,還出版有《賀綠汀音樂論文選集》等。

    他的歌曲《游擊隊歌》、《墾春泥》、《嘉陵江上》,在抗日戰爭期間流傳至海內外,是音樂會和歌詠活動中的傳唱不衰的曲目。

    他的器樂作品以鋼琴獨奏《牧童短笛》、《搖籃曲》,管弦樂曲《森吉德瑪》、《晚會》最為著名。

    他的創作,構思嚴謹周密,結構完整緊湊,手法簡潔洗練,感情真摯自然,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和濃厚的生活氣息。

    5、張曙《日落西山》

    (1909—1938)1926年入上海藝術大學音樂科,后入國立印專主修聲樂。

    是左翼音樂活動的主要骨干。

    作有歌曲200余首。

    《日落西山》、《丈夫去當兵》、《打豺狼》、《洪波曲》等廣為傳唱。

    1938年在桂林死于日本飛機的轟炸中。

    6、黃自《抗敵歌》,《旗正飄飄》。

    (1904—1938)1929年畢業于美國耶魯大學音樂系。

    是近代有重大影響的音樂家。

    其合唱作品以《抗敵歌》、《旗正飄飄》流傳最廣,他還創作了我國第一部清唱劇《長恨歌》,及多首藝術歌曲學生歌曲、兒童歌曲、電影歌曲。

    器樂作品有《懷舊》、《都市風光幻想曲》兩部交響樂。

    7、陳鋼《梁山伯與祝英臺》

    (1935-) 上海市人。

    從小跟父親陳歌辛學音樂,十歲起隨匈牙利鋼琴家伐勒學鋼琴。

    建國后入部隊文工團,十五歲開始音樂創作,曾經寫過一些無伴奏合唱和鋼琴間奏曲等作品。

    1955年進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習,從師于丁善德、桑桐和蘇聯專家,畢業后留校任教。

    大學四年級時,與何占豪合作寫了蜚聲國內外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

    以后又編寫了《苗嶺的早晨》、《我愛祖國的臺灣》、《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清水江戀歌》等小提琴作品以及其他器樂作品。

    8、華彥鈞《阿炳曲集》

    (1893-1950)民間音樂家。

    小名阿炳,江蘇無錫東亭人,當地雷尊殿道士華清和之子。

    華清和號雪海,擅長演奏各種民間樂器,尤精于琵琶。

    華彥鈞自幼從其父學習音樂。

    他四歲喪母,二十一歲患眼病,三十五歲時雙目失明。

    在無錫市以沿街賣唱和演奏各種樂器為生,飽嘗人間的苦難。

    阿炳的器樂演奏深為群眾歡迎,其超群技藝,早在十八歲時就已被當地的道教音樂界看好。

    曾廣泛學習各種民間音樂,能超脫狹隘的師承和模仿,根據自己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創作、演奏各種器樂曲。

    但一生中的大部分作品,由于種種原因未能流傳于世。

    僅有二胡曲《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龍船》等得以保存下來,并成為中國民族音樂殿堂中的瑰寶。

    1950年,所演奏的六首樂曲曾被錄音,并由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將其記錄整理,編成《阿炳曲集》(音樂出版社1956年出版)。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音樂家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中國音樂家的名字及代表作

    散文

    黃自的成就貢獻

    閱讀(777)

    1930年11月23日晚,在上海大光明電影院,由意大利音樂家馬利奧·帕契(MarioPaci,1878—1946)指揮上海工部局交響樂團(一支全部由外國人組成的樂隊)演奏了黃自的交響序曲《懷舊》。此舉令中國音樂家深感自豪,并大大地激勵了中國音樂家創作新音樂的

    散文

    列出二十位近現代我國著名音樂家

    閱讀(1329)

    沈心工、李叔同、蕭友梅、王光祈、黎錦暉、趙元任、青主(原名廖尚果)、張寒暉、賀綠汀、李劫夫、劉天華、黃自、冼星海、聶耳、張曙、馬思聰、阿炳(原名華彥鈞)、王酩、傅聰、周廣仁

    散文

    黃自簡介

    閱讀(3678)

    黃自(1904-1938)字今吾,江蘇川沙(今屬上海市)人。是中國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早年在美國歐伯林學院及耶魯大學音樂學校學習作曲。1929年回國,先后在上海滬江大學音樂系、國立音專理論作曲組任教,并兼任音專教務主任,熱心音樂教育事業,培養

    散文

    著名作曲家黃自為什么會去世

    閱讀(401)

    黃自(1904~1938)革命音樂家。1938年4月8日,黃自患傷寒病,被送往紅十字會醫院治療。住院后腸出血,經輸血后漸漸好轉。5月8日午夜他又流出黑色的血1公升之多,當時病勢危急,而時逢周末,負責的醫生已回家去,值班醫生又相互推諉,延至9日上午7時許,才決定

    散文

    歌曲《踏雪尋梅》的作曲者是誰

    閱讀(317)

    曲:黃自|詞:劉雪庵|黃自中國近現代作曲家、音樂理論家、音樂教育家黃自,字今吾,于1904年3月23日生于江蘇川沙(今屬上海市)。父母是教育家,其父黃洪培是著名愛國民主人士黃炎培之堂兄。黃自周歲即能背誦民歌,3歲便會唱沈心工的歌曲。讀小學時成績

    散文

    音樂家的資料

    閱讀(316)

    陳鋼陳鋼(1935-)上海市人。從小跟父親陳歌辛學音樂,十歲起隨匈牙利鋼琴家伐勒學鋼琴。建國后入部隊文工團,十五歲開始音樂創作,曾經寫過一些無伴奏合唱和鋼琴間奏曲等作品。1955年進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習,從師于丁善德、桑桐和蘇聯專家,畢業后

    散文

    描寫風景的散文詩

    閱讀(320)

    秋景有人說:“秋天真美!”我聽了特別想去尋找秋天。秋天在田野里。田野里的稻子都熟了,黃澄澄的,仿佛是一塊大金子。東邊,人們開著收割機,正向這邊開來,他們讓每一粒稻子都進了倉庫。秋天在樹林里,各種樹木的葉子都黃了,一片一片地落在了池塘、地

    散文

    家的散文

    閱讀(288)

    家如散文好像并不知緣于哪一個具體的日子,我突然企盼能有一個家。那時年歲亦不算大,只因父母遠隔萬里,自己孤身一個的日子又不順心如意,就更是平白添了一份熱切。盼望歸盼望,可家又不是一件物什,可用錢幣買來,必須付出真情實意,且要有緣份才行。

    散文

    我需要一篇關于女人想獨立的文章

    閱讀(335)

    關于女性獨立的文章靳羽西曾被《紐約時報》評選為美國最受歡迎的50個“女性鉆石王老五”之一。她曾經這樣說:我認為女人最重要的是經濟獨立。我現在最大的自由是,我可以從自己的口袋里掏錢買書,買我喜歡的衣服,這是女人最大的自由。現在許多

    散文

    林語堂散文《女人》

    閱讀(424)

    女人作者:林語堂書路摘我最喜歡同女人講話,她們真有意思,常使我想起拜倫的名句:“男人是奇怪的東西,而更奇怪的是女人。”“Whatastrangethingisman!andwhatisstrangeriswoman!”請不要誤會我是女性憎惡者,如尼采與

    散文

    17世紀法國文學的主流思想是什么

    閱讀(516)

    十七世紀法國古典主義文學在三四十年代興起,代表作家是悲劇詩人高乃依。六七十年代是古典主義文學繁榮時期,出現了喜劇家莫里哀、悲劇家拉辛、寓言家拉封丹、文藝理論家布瓦洛等。十七世紀末期是古典主義文學衰敗的時期,進步作家與保守勢力

    散文

    法國歷史上著名作家

    閱讀(344)

    詩人兼寓言家拉封丹詩人紀堯姆·阿波利奈爾劇作家莫里哀啟蒙思想家、作家伏爾泰啟蒙思想家、哲學家盧梭著名作家雨果作家、音樂評論家羅曼羅蘭

    散文

    論述十八、十九世紀法國的文學成就

    閱讀(381)

    17世紀的最后10多年,是法國文學古典主義的衰落時期,也是路易十四王朝盛極而衰的時期。這個時期的比較突出的文學作品有:拉布呂耶爾的《品格論》,表面上是道德說教,實質上是社會批評;費訥隆的小說《忒勒馬科斯歷險記》,用希臘神話為題材,批評路易

    散文

    法國的名人

    閱讀(430)

    1、伏爾泰伏爾泰(法文:Voltaire,生于公歷紀元1694年11月21日—逝于公歷紀元1778年5月30日,享年83歲),本名弗朗索瓦-馬利·阿魯埃(法文:Franois-MarieArouet),伏爾泰是他的筆名,法國啟蒙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著名學者、作家。2、盧梭

    散文

    列出二十位近現代我國著名音樂家

    閱讀(1329)

    沈心工、李叔同、蕭友梅、王光祈、黎錦暉、趙元任、青主(原名廖尚果)、張寒暉、賀綠汀、李劫夫、劉天華、黃自、冼星海、聶耳、張曙、馬思聰、阿炳(原名華彥鈞)、王酩、傅聰、周廣仁

    散文

    音樂家的資料

    閱讀(316)

    陳鋼陳鋼(1935-)上海市人。從小跟父親陳歌辛學音樂,十歲起隨匈牙利鋼琴家伐勒學鋼琴。建國后入部隊文工團,十五歲開始音樂創作,曾經寫過一些無伴奏合唱和鋼琴間奏曲等作品。1955年進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習,從師于丁善德、桑桐和蘇聯專家,畢業后

    散文

    中國散文相逢與溫暖

    閱讀(270)

    歲月從指縫間溜走,年華在不知不覺間老去,往事如煙,記憶終將會湮滅。你給予我的溫暖,是如此重重的鐫刻在我的心中…。就是有這樣一位陌生人,讓我感受到了溫暖,雖然如今,凜冽的風依舊呼呼吹著,偶爾也會看到一兩片枯黃的葉子從枯老的樹枝上飄下,我依

    散文

    中國四大文學獎的含金量分別是怎么樣的

    閱讀(1104)

    中國四大文學獎——老舍文學獎、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曹禺戲劇文學獎。1、老舍文學獎:該獎項是北京市文學藝術方面的最高獎勵。是北京市文聯和老舍文藝基金會于1999年創立的文學獎,主要獎勵北京作者的創作和在京出版和發表的優秀作品,

    散文

    鐵凝有哪些著名代表作品

    閱讀(470)

    作者簡介鐵凝(1957—)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趙縣,當代著名女作家。70年代高中畢業后曾到河北農村插隊,后任職于《花山》編輯部、中國作協。代表作有《永遠有多遠》、《玫瑰門》《大浴女》等。主要作品有《玫瑰門》、《棉花垛》、《哦,香雪》、《鐵

    散文

    中國文學獎主要有哪些

    閱讀(1067)

    老舍文學獎、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曹禺戲劇文學獎,這四個并成為當代中國四大文學獎。雖然一起被稱為當代中國四大文學獎,但是四者側重的方向不同,在不同領域都是頂級的,影響力最大的文學獎。1、“老舍文學獎”用于獎勵京籍作者的創作和

    散文

    尋找歌頌中國郵政的詩歌

    閱讀(408)

    郵政儲蓄所的景觀來了許多的人,在中秋節前,也在機關的人享受長假之前還有六天就是共和國57周歲的華誕日剛好一個禮拜,讓我又看到了排隊的景觀電子網絡時代,紙質的信箋已成昨日黃花【新城】一個小郵政所,不是因發信收信而熱鬧起來(須修改)是在這

    散文

    林語堂對中國小品散文的貢獻

    閱讀(426)

    林語堂的散文呼喚常識、簡樸和真正的中道精神的回歸,推崇原儒獨特的人文主義,揭示中國文化的陰柔品格,指出中國道家的節制、無為等觀念是現代西方文明瘋狂的對癥藥,等等;他在30年代就堅決批評我們現在事實上還在奉行的教育制度和教學方

    久久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