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不離不棄的詩句
形容不離不棄的詩句:
1.子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鄭風
2.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白居易《長恨歌》
3.君當作磐石, 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 磐石無轉移。——《孔雀東南飛》
4.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 李之儀《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5.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 晏殊《玉樓春·春恨》
6.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7.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
關于“不離不棄”的詩句有哪些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
問世間情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許。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邶風”里的《擊鼓》篇,原文:
《擊鼓》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
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
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釋義:
戰鼓擂得鏜鏜作響,戰士踴躍操練刀槍;國都、漕邑筑城墻,獨我從軍奔(bèn)南方。‖跟隨將軍孫子仲,平定他國陳與宋(陳國、宋國);久久不能把家回,憂心忡忡心兒碎。‖哪里停軍把營扎?慌了神兒丟了馬;哪里尋它哪里找?荒野林下臥芳草。‖生死離別啊聚散悲歡,我們曾經許下山盟海誓:“今生拉著您的手永結美好,與您永不分離白頭到老!”‖我聲聲嘆息今離散,不能相見多悲嘆;我聲聲嘆息天涯遠,不能信守誓言把家還(huán)……
賞析:
本詩描寫兵士久戍不得回家的心情,表達渴望歸家與親人團聚的強烈愿望。詩從出征南行寫起,再寫了戰后未歸的痛苦,又寫了當初與親人執手別離相約的回憶,一直到最后發出強烈的控訴,次第寫來,脈絡分明,而情感依次遞進。敘事中推進著情感的表達,抒情中又緊連著情節的發展,相得益彰,而自然天成。
典故: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一句的解釋,有以下兩種說法。
說法一:“死生契闊,與子成說(shuō)。”按照南宋朱熹《詩經集傳》、漢典網等通行的解釋,此舉應解釋為“無論生死離合,我都與你立下約定(立下誓言)”,“說”字與“悅”字此處不通假!“成說”就是“說成”,《詩經》中經常使用倒裝語句,即“不論生死離合,我都和你說定了!”那么,說定的內容到底是什么呢?就是它的下一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說法二:“死生契闊,與子成說(yuè)。”若按“定約、成議”解釋,“與子成說”不如寫作“與子成誓”,既作“說”,可以理解為通假字,“說”通“悅”更為恰當,“無論生死離合,我們兩情相悅”。
形容不離不棄的古詩詞有哪些
形容不離不棄的詩句:子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詩經·鄭風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納蘭性德的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白居易《長恨歌》山無棱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問世間情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許形容不離不棄的古詩:離思五首——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蝶戀花——柳永 擬把疏狂圖一醉。
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句是經典的癡情之作)青玉案·元夕——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句也是經典之作)。
求表達愛情不離不棄的一句詩句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 李之儀《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 晏殊《玉樓春·春恨》
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 蘇武《留別妻》
相思本是無憑語,莫向花箋費淚行。 —— 晏幾道《鷓鴣天·醉拍春衫惜舊香》
執子之手,與子共著。執子之手,與子同眠。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執子之手,夫復何求? ——《詩》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漢樂府民歌《上邪》
此生隨君無別意,不離不棄慰平生
關于不離不棄的詩
《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宋·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注釋: 只是希望你你的心如同我的心,我一定不會辜負你的相思意。
寫出了相離之遠和相思之切。用江水寫出雙方的空間阻隔和情思聯系,樸實中見深刻。
用江水之悠悠不斷,喻相思之綿綿不已,最后以己之鐘情期望對方,真摯戀情,傾口而出。 2.《玉樓春·春恨》 —北宋· 晏殊 綠楊芳草長亭路。
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情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注釋: 天涯地角再遠也有窮盡終了那一天,只有懷人的愁思卻是無限綿長、沒有盡期啊。
詩歌抒寫人生離別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從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無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生發出來的感慨。 3.《留別妻》 —兩漢·蘇武 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歡娛在今夕,嬿婉及良時。 征夫懷遠路,起視夜何其。
參辰皆已沒,去去從此辭。 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
握手一長嘆,淚為生別滋。 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
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注釋: 和你結發成為夫妻,就從沒懷疑與你恩愛到老。
“結發”是古代男子二十束發加冠、女子十五束為笄表示成年的一種儀式,詩中的青年男女到了這個人生的美好時刻便結為夫妻,“恩愛兩不疑”,婚后生活過得十分美滿、幸福。 4.《鷓鴣天·醉拍春衫惜舊香》 —宋·晏幾道 醉拍春衫惜舊香。
天將離恨惱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樓中到夕陽。
云渺渺,水茫茫。征人歸路許多長。
相思本是無憑語,莫向花箋費淚行。 注釋: 相思話語無訴處,又何必,寫在信紙上,費了淚千行。
“莫向花箋費淚行”雖是決絕之辭,卻是情至之語,從中帶出已往情事,當是曾向花箋多費淚行。既然離恨這般深重,非言辭所能申寫,如果再“向花箋費淚行”,那便是虛枉了。
5.《長恨歌》 — 唐·白居易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注釋: 在天上,我們愿作比翼齊飛鶼鶼鳥;在地上,我們甘為永不分離連理枝。連理枝、比翼鳥 連理枝指連生在一起的兩棵樹。
比翼鳥,傳說中的一種鳥,雌雄老在一起飛,古典詩歌里用作思愛夫妻的比喻。 。
表達“夫妻不離不棄”的詩句有哪些
1.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2. “皚如山上雪,皎若云間月。
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
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
凄凄復凄凄,嫁娶不須啼。
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竹竿何裊裊,魚尾何簁簁!
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
3.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4.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5.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1.“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出處】《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作者】李之儀
【譯句】只希望你的心思像我的意念一樣, 就一定不會辜負這互相思念的心意。
2.“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出處】《白頭吟》
【作者】卓文君
【譯句】滿以為嫁了一個情意專心的稱心郎,可以相愛到老永遠幸福了。
3.“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出處】《上邪》
【作者】佚名
【譯句】天啊!我想和您相親相愛,要使愛情永遠不衰竭。高山失去山頭,江水完全枯竭,冬天雷鳴夏天下雪,天地合在一起,才肯和您斷絕!
4.“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出處】《擊鼓》
【作者】佚名
【譯句】生死聚散,我曾經對你說過。拉著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5.“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出處】《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
【作者】李商隱
【譯句】身上無彩鳳的雙翼,不能比翼齊飛;內心卻像靈犀一樣,感情息息相通。
形容不離不棄的詞語有哪些
1. 生死相依[ shēng sǐ xiāng yī ]
在生死問題上互相依靠。形容同命運,共存亡。
造句:他們倆是生死相依,患難與共的好朋友。
2. 終始不渝[ zhōng shǐ bù yú ]
自始至終,一直不變。
出處:《舊唐書·姚(王壽)傳》:“卿早荷朝恩,委任斯重。居中作相,弘益已多;防邊訓兵,心力俱盡。歲寒無改,終始不渝。”
3. 形影不離[ xíng yǐng bù lí ]
像形體和它的影子那樣分不開。形容彼此關系親密,經常在一起。
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二:“青縣農家少婦,性輕佻,隨其夫操作,形影不離。”
4. 寸步不離[ cùn bù bù lí ]
寸步:形容距離很近。原指夫妻和睦,一步也不離開。現在泛指兩人感情好,總在一起。
出處: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夫妻相重;寸步不相離。”
5. 如影隨形[ rú yǐng suí xíng ]
好像影子總是跟著身體一樣。 比喻兩個人關系親密,常在一起。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如影隨形;雖有非實。”
不離不棄的古詩句
納蘭性德《木蘭辭 擬古決絕詞柬友》 收錄于《飲水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夜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①人生句:意思是說與意中人相處應當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那樣地(的)甜蜜,那樣地溫馨,那樣地深情和快樂。
②何事句:此用漢班婕妤被棄典故。班婕妤為漢成帝妃,被趙飛燕讒害,退居冷宮,后有詩《怨歌行 》,以秋扇為喻抒發被棄之怨情。南北朝梁劉孝綽《班婕妤怨》詩又點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見捐喻女子被棄。這里是說本應當相親相愛,但卻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
③等閑二句:意思是說如今輕易地變了心,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故人,指情人。
④驪山二句:《太真外傳》載,唐明皇與楊玉環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驪山華清宮長生殿里盟誓,愿世世為夫妻。白居易《長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作連理枝。” 對此作了生動的描寫。后安史亂起,明皇入蜀,于馬嵬坡賜死楊玉環。楊死前云:“妾誠負國恩,死無恨矣。”又,明皇此后于途中聞雨聲、鈴聲而悲傷,遂作《雨霖鈴》曲以寄哀思。這里借用此典說即使是最后作決絕之別,也不生怨。參見《浣溪沙》(鳳髻拋殘秋草生)“講解”。
⑤何如二句:化用唐李商隱《馬嵬》:“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之句意。薄幸,薄情。錦衣郎,指唐明皇。又,意謂 怎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愿!意思是縱死而分離,也還是刻骨地念念不忘舊情。亦可通。
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始見《花間集》韋莊詞。有不同體格,俱為雙調。但《太和正音譜》謂:《花間集》載《木蘭花》、《玉樓春》兩調,其七字八句者為《玉樓春》體。故本首是為此體,共五十六字。上、下片除第三句外,余則皆押仄聲韻。
詞題說這是一首擬古之作,其所擬之《決絕詞》本是古詩中的一種,是以女子的口吻控訴男子的薄情,從而表態與之決絕。如古辭《白頭吟》:“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唐元稹有《古決絕詞》三首等。這里的擬作是借用漢唐典故而抒發“閨怨”之情。詞情哀怨凄惋(婉),屈曲纏綿。汪刻本于詞題“擬古決絕詞”后有“柬友”二字,由此而論,則這“閨怨”便是一種假托了,這怨情的背后,似乎更有著深層的痛楚,無非借閨怨作隱約的表達罷了。故有人以為此篇是別有隱情,無非是借失戀女子的口吻,譴責那負心的錦衣郎的。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形容人世間不離不棄是虛幻的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