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kggui"></nav>
  • <optgroup id="kggui"></optgroup>
  • <menu id="kggui"></menu><xmp id="kggui"><nav id="kggui"></nav>
    <menu id="kggui"><menu id="kggui"></menu></menu>
    <nav id="kggui"></nav>

    ·論語中的讀書名言

    ·論語中的讀書名言

    學而篇第一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今譯】

    孔子說:“學習了而時常溫習,不也高興嗎!有朋友從遠處來,不也快樂嗎!別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今譯】

    孔子說:“花言巧語,一副和氣善良的臉色,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今譯】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檢查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實呢?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誠講信用呢?對老師所傳授的知識,是否復習了呢?”

    4、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今譯】

    孔子說:“治理擁有一千輛兵車的諸侯國,要嚴肅慎重、專心認真辦理政事,又

    嚴守信用;節約財政開支,又愛護民眾;按照農時的忙閑去役使人民。”

    5、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行有馀力,則以學文。”

    【今譯】

    孔子說:“孩子們,在家要孝順父母,出門要尊敬兄長,做人言行要謹慎講信用,廣泛地與眾人友愛,親近有仁德的人。

    這樣做了還有馀力,就要用來學習各種文化知識。”

    6、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雖曰不學,吾必謂之學矣。”

    【今譯】

    子夏說:“尊重有賢德的人,而看輕貌美的女色;事奉父母,能盡力而為;為君主做事,能有獻身精神;和朋友交往,說話誠實能講信用。

    這樣的人即使是說沒學習過什么,我也一定要說他是學習過了。”

    7、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

    主忠信。

    無友不如己者。

    過則無憚改。”

    【今譯】

    孔子說:“君子[舉止]不莊重,就沒有威嚴,[態度]不莊重,學習的知識學問就不鞏固。

    做人主要講求忠誠,守信用。

    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如果有了過錯,就不要害怕改正。”

    8、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

    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今譯】

    子禽問子貢:“我們老師每到一個諸侯國,一定會了解那一國的政事,是他主動詢問別人而得知的呢,還是別人主動告訴他的呢?”子貢說:“老師是靠溫和、善良、恭敬、儉樸、謙讓來了解政事的。

    [也可以說是求來的,但是]老師求得的方法,大概與別人求得的方法不相同吧?”

    9、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今譯】

    孔子說:“君子吃飯不追求飽足,居住不追求享受安逸,做事勤快敏捷,說話小心謹慎,向有道德的人看齊,時時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這樣做,]。

    就可以說是一個好學的人了。”

    10、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今譯】

    孔子說:“不怕別人民不了解自己[的長處好處],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別人[的好歹]。”

    為政篇第二

    1、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

    【今譯】

    孔子說:“《詩經》三百[零五]篇,用一句話來概括[它的全部內容],可以說是:‘思想純正,沒有邪惡的東西。

    ’”

    2、子曰:“道之以政①,齊之以刑②,民免而無恥②;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④。”

    【今譯】

    孔子說:“用行政命令來治理,用刑法來處罰,人民雖然能避免犯罪,但還不是從心里知道[犯罪]是可恥的;用道德教化來治理,用禮來約束,人民就會有羞恥之心,而且會[自覺地]改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②,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今譯】

    孔子說:“我十五歲時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時能自立于世;四十歲時遇事就不迷惑;五十歲時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歲時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到了七十歲時才能達到隨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會超出規矩。”

    4、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今譯】

    孔子說:“[了解人,要]看他言行的動機,觀察他所采取的方法, 考察他安心于做什么。

    [這樣去了解, ] 人怎么能隱瞞得了呢?人怎么能隱瞞得了呢?”

    5、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今譯】

    孔子說:“時時溫習已學過的知識,由此就能獲取新的更深的知識,這樣就可以為人師表了。”

    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今譯】

    孔子說:“君子能[ 在道義上] 團結人但不[ 以私情而] 互相勾結;小人蒃于攏勾結而不[ 在道義上] 團結人。”

    7、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今譯】

    孔子說:“學習了而不深入思考,就會迷惑;[但] 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學習, 那就危險了。”

    8、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今譯】

    孔子說:“仲由,我教導你的[知識],知道了嗎?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種態度才是明智的。”

    9、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今譯】

    魯哀公問:“怎樣做才能使人民服從呢?”孔子回答說:“ 選拔正直的人,安排的位置在邪惡的人之上,人民便服了;選拔邪惡的人,安排的位置在正直的人之上,人民就不服了。”

    10、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今譯】

    孔子說:“人不講信用, 真不知道怎么可以呢![就好比] 大車上沒有輗, 小車上沒有軏, 它靠什么行走呢?”

    11、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

    見義不為,無勇也。”

    【今譯】

    孔子說:“不是自己的祖先卻去祭祀它,就是諂媚。

    遇到符合正義的事而不去做, 就是沒有勇氣。”

    八佾篇第三

    1、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今譯】

    孔子談論季氏,說他在家廟的庭院里居然冒用了八佾規格的樂舞, 這種事如果可以容忍, 那還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呢?

    2、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今譯】

    孔子說:“《關雎》篇,[它的主題表現了] 快樂,而不放蕩;憂愁,而不悲傷。”

    3、哀公問社于宰我。

    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戰栗。

    ”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今譯】

    魯哀公問宰我, 祭祀土地神的神主[要用什么木料做牌位] 。

    宰我回答:“夏朝人用松樹, 商朝用柏樹, 周朝用栗子樹。

    [用栗的意思是] 說: 讓老百姓戰栗。

    ”孔子聽了以后, [批評宰我] 說:“已求做過的事不用再說了, 已完成的事不必再勸諫了, 已過去的事不要再去責備追究了。”

    里仁篇第四

    1、子曰:“里仁為美。

    擇不處仁,焉得知?”

    【今譯】

    孔子說:“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美好的。

    如果不選擇有仁德的住處, 哪能算得上是明智呢?”

    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今譯】

    孔子說: “沒有仁德的人, 不能長久過窮困生活, 也不能長久過安樂生活。

    有仁德的人才能安心于實行仁德, 有智慧的人才能蒃于利用仁德。”

    3、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今譯】

    孔子說:“君子關心的是道德教化,小人關心的是鄉土田宅;君子關心的是法度, 小人關心的是實惠。”

    4、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今譯】

    孔子說: “不擔憂沒有官職地位, 擔憂的是自己沒有能用以站得住腳的[學問與本領]。

    不擔憂沒有人知道自己, 只求自己能成為值得別人知道的人。”

    5、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今譯】

    孔子說: “君子懂得義, 小人只知道利。”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今譯】

    孔子說:“看到賢人,就應該想到要向他看齊;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自我反省。”

    7、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今譯】

    孔子說:“君子要謹慎地說話, 而要敏捷地行動。”

    公治長篇第五

    1、宰予晝寢。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污也。

    于予與何誅?”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于予與改是。”

    【今譯】

    宰予白天睡大覺。

    孔子說: “〔真像是〕腐朽的木頭不能再雕刻什么了, 糞土的墻壁不能再粉刷了。

    對于宰予這個人, 何必再譴責他呢?” 孔子又說: “開始時, 我對于人, 是聽了他的話便相信他的行為;現在,我對于人,是聽了他的話還要觀察他的行為。

    宰予這個人使我改變了觀察人的方法。”

    2、子貢問曰: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學, 不恥下問, 是以謂之‘文’也。

    【今譯】

    子貢問道: “孔文子〔的謚號〕為什么稱‘文’呢?” 孔子說:“〔他〕聰敏,愛好學習,向下面的人請教而不以為恥, 所以稱他為‘文’。”

    3、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聞之,曰:“再, 斯可矣。”

    【今譯】

    季文子要三次考慮以后才去做某一件事。

    孔子聽到這事, 說:“考慮兩次, 就可以了。”

    雍也篇第六

    1、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

    【今譯】

    孔子說: “品德好呀, 顏回啊! 一竹筒子飯, 一瓢水,住在簡陋狹小的巷子里, 一般人都忍受不了這種困苦憂愁,顏回卻不改變他〔愛學樂善〕的快樂。

    品德好呀, 顏回啊!”

    2、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今譯】

    孔子說:“〔內在的〕質樸勝過〔外在的〕文采, 就未免粗野;〔外在的〕文采勝過〔內在的〕質樸, 就未免浮夸虛偽。

    只有把文采與質樸配合恰當, 然后才能成為君子。”

    3、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今譯】

    孔子說:“一個人能生存, 是由于正直;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 不過是由于僥幸而避免了禍患。”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今譯】

    孔子說:“〔對任何事業,〕知道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 不如以實行它為快樂的人。”

    5、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今譯】

    孔子說:“聰明智慧的人愛水, 有仁德的人愛山。

    聰明智慧的人活躍, 有仁德的人沉靜。

    聰明智慧的人常樂, 有仁德的人長壽。”

    6、 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

    【今譯】

    孔子說:“中庸作為一種道德, 是最高尚了! 人民缺少這種道德已很久了。”

    述而篇第七

    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

    【今譯】

    孔子說:“只傳述〔舊的文化典籍〕而不創作〔新的〕, 相信而且喜愛古代的〔文化〕, 我把自己比作老彭。”

    2、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今譯】

    孔子說: “默默地記住〔所見所聞所學的知識〕, 學習永不滿足, 耐心地教導別人而不倦怠, 〔這三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3、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今譯】

    孔子說: “〔教學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領會不了的時候, 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而又說不出來的時候, 不去啟發他。

    告訴他〔方形的〕一個角, 他不能由此推知另外三個角, 就不要再重復去教他了。”

    4、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今譯】

    孔子對顏淵說:“用我, 我就去干;不用我, 就隱藏起來。

    只有我和你能夠做到這樣吧!” 子路〔在一旁插言〕說: “〔老師〕您如果統帥三軍〔去作戰〕, 那么, 您要和誰在一起呢?”孔子說: “赤手空要和老虎搏斗, 沒有船要趟水過大河, 〔這樣做〕死了都不知后悔的人, 我不和他在一起。

    〔我要共事的人〕必須是遇事小心謹慎, 嚴肅認真, 善于籌劃謀略而能爭取成功的人。”

    5、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今譯】

    孔子說:“吃粗糧, 喝冷水,彎著胳膊墊著當枕頭, 樂趣就在其中了。

    用不義的手段得到富與貴, 對于我,〔那些富貴〕如同〔天上的〕浮云。”

    6、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

    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今譯】

    葉公向子路問到孔子, 子路沒回答。

    孔子說:“你為什么不說: 他的為人啊, 發憤時, 竟忘記吃飯;快樂時, 便忘記憂愁;簡直連衰老就會到來也不知道, 如此而已。”

    7、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今譯】

    孔子說:“我不是生下來就有知識的人, 而是愛好古代文化, 勤奮敏捷地去求得知識的人。”

    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今譯】

    孔子說:“〔如果〕三個人在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作為我的老師的人。

    選擇他的優點長處, 而跟從〔學習〕;看到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

    9、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今譯】

    孔子從四個方面教育學生:歷史文獻, 行為規范, 忠誠老實, 講究信用。

    10、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今譯】

    孔子說:“君子心胸平坦寬廣,小人局促經常憂愁。”

    11、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今譯】

    孔子溫厚而又嚴肅,有威嚴而不兇猛,恭謹而又安詳。

    泰伯篇第八

    1、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今譯】

    曾子病危,召集他的弟子們來,說:“[掀開被子]看看我的腳,看看我的手[有無毀傷之處]。

    《詩經》中說:‘戰戰兢兢,就好像站在深淵旁邊,就好像踩在薄冰之上。

    ’從今以后,我知道[我的身體]會免于毀傷了。

    弟子們!”

    2、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

    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

    籩豆之事,則有司存。”

    【今譯】

    曾子有病,孟敬子去看望他。

    曾子對他說:“鳥快死了,它的叫聲是悲哀的;人快死了,他說的話是善意的。

    君子所應當重視的道有三個方面:使自己的容貌莊重嚴肅,這樣可以避免粗暴、放肆;使自己的臉色一本正經,這樣就接近于誠信;使自己說話的言辭和語氣謹慎小心,這樣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背理。

    至于祭祀和禮節儀式,自有主管這些事務的官吏來負責。

    3、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今譯】

    曾子說:“可以把年幼的孤兒托付給他,可以把國家的命運委托給他,面臨重大考驗有氣節而不動搖屈服。

    這是君子一類的人嗎?是君子一類的人啊!”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今譯】

    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大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責任重大,道路遙遠。

    把實現仁作為自己的責任,難道還不重大嗎?奮斗終身,死而后已,難道路程還不遙遠嗎?”

    5、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今譯】

    孔子說:“對老百姓,可以使他們順著當政者所指點的路線去走,而不可以使他們都知道為什么這樣走。

    6、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今譯】

    孔子說:“不在那個職位上,就不要過問那方面的政事。

    7、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

    【今譯】

    孔子說:“多么崇高偉大啊!舜和禹得到了天下,卻不去謀取個人的私利啊。”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論語中的讀書名言

    短句

    論語中的名言警句20條要有意思

    閱讀(305)

    學而篇第一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今譯】孔子說:“學習了而時常溫習,不也高興嗎!有朋友從遠處來,不也快樂嗎!別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今譯】孔

    短句

    論語今注今譯怎么樣

    閱讀(424)

    所用《論語》經文,大體以唐石經為主而校以眾本。《凡例》云:「所有可以了解的經文,註釋後另附語體的譯文。如經文為我們現在所不能全懂,或懂不得七八分的,則譯文從闕。」合乎闕疑之義。https://gist.github.com/weakish/2050020

    短句

    《論語》中有關仁愛的句子有哪些

    閱讀(2457)

    1、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古文今譯:孔子說:“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愛人和恨人。”孔子講“仁”,不僅是要“愛人”,而且還有“恨人”。只有做到了“仁”,才會有正確的愛和恨。2、樊遲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古文今譯:樊遲

    短句

    論語今譯

    閱讀(408)

    http://www.ldbj.com/LunYu.htm論語今譯2孔子學而篇第一【本篇引語】《學而》是《論語》第一篇的篇名。《論語》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個字作為該篇的篇名。《學而》一篇包括16章,內容涉及諸多方面。其中重點是“吾日三省吾身”

    短句

    好詞好句好段帶題目

    閱讀(574)

    《老人與海》好詞:努力奮斗自強不息瘦骨嶙峋多姿多彩措手不及舒舒經絡奉陪到底不偏不歪和煦的微風影影綽綽海水蒙蒙若隱若現好句:1.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日子。走運當然是好。不過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這樣,運氣來的時候,你就有所準備了。2.不

    短句

    好段摘抄100字(動作)

    閱讀(503)

    我坐在一張涼椅里,雙腳叉開放在另一個椅子里,雙手張開放在扶手上,頭正靠在后面,面朝天,眼鏡推到了額頭上,眼睛閉著,正享受著燦爛的陽光。瞧她那黝黑的臉蛋,透露著一種不服輸的性格,又粗又黑的眉毛下閃著一雙玻璃球似的眼睛,小心地注視著對手的一舉

    短句

    教師的情感與智慧摘抄

    閱讀(426)

    教師的情感與智慧摘抄教育的神圣是寓于教育的平凡之中的。把教育看得過分神圣,會忽視它的平凡,遠離它的真實;把教育看得過于平凡,又會忘記它的神圣,丟棄它的使命。我們每一天都在神圣與平凡中行走––朱永新這是一本平凡的書,因為文章的作者大

    短句

    論語中有關孝的論述

    閱讀(574)

    1、能養,即服勞奉養。盡孝道的首要條件是贍養父母。敬,主要體現為“無違”,即不忤逆父母的意志。“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父母有不對的地方提意見要委婉不冒犯,尊重父母的思想等并維護其尊嚴。2

    短句

    論語15個帶翻譯

    閱讀(371)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譯文孔子說:“在學習時時常的復習學過的知識,不也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而來,不也愉快嗎?別人不了解我,我卻不生氣(惱怒),不也是一個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2、子

    短句

    沈從文《臘八粥》原文

    閱讀(1221)

    《臘八粥》初學喊爸爸的小孩子,會出門叫洋車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長了許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臘八粥,誰不口上就立時生一種甜甜的膩膩的感覺呢。把小米,飯豆,棗,栗,白糖,花生仁兒合并攏來糊糊涂涂煮成一鍋,讓它在鍋中嘆氣似的沸騰著,單看它那嘆氣樣兒

    短句

    佛說愛情的句子、多給一點

    閱讀(472)

    經過精挑細選,并不是胡亂黏貼:佛說:今生種種皆是前生因果。佛說:“一切有為法,盡是因緣合和,緣起時起,緣盡還無,不外如是。佛說:萬發緣生,皆系緣分!偶然的相遇,驀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為了眼光交會的剎那。佛說:緣起即滅,緣生已空。佛說:修百世方可

    短句

    中國瓷器對世界的影響

    閱讀(1228)

    讓世界從某個方面了解了中國,中國瓷器和制瓷技術的對外傳播,是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在17和18世紀,中國瓷器通過海路行銷全世界,成為世界性的商品,對人類歷史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讓西方真正意義上第一次領略了東方的文化

    短句

    賞析《丁香結》第五段

    閱讀(1059)

    1第一節運用擬人將丁香花擬人化寫出丁香花惹人喜愛的特點2第一節和第二節分別從視覺和嗅覺描寫丁香花,描寫了她的形狀、顏色和氣味與“雪白甜美”映襯人們對美好理想的追求3文中引用詩句,從另一個角度展現丁香花的形象豐富丁香結的內涵,為

    短句

    《丁香結》好句子的賞析

    閱讀(2252)

    形狀——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顏色——從外面回來時,最先映入眼簾的,也是那一片瑩白,白下面透出參差的綠,然后才見那兩扇紅窗。氣味——還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蘭,在夜色中也能讓人分辨出,這是丁香。

    短句

    論語中的名言警句20條要有意思

    閱讀(305)

    學而篇第一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今譯】孔子說:“學習了而時常溫習,不也高興嗎!有朋友從遠處來,不也快樂嗎!別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今譯】孔

    短句

    論語今注今譯怎么樣

    閱讀(424)

    所用《論語》經文,大體以唐石經為主而校以眾本。《凡例》云:「所有可以了解的經文,註釋後另附語體的譯文。如經文為我們現在所不能全懂,或懂不得七八分的,則譯文從闕。」合乎闕疑之義。https://gist.github.com/weakish/2050020

    短句

    《論語》中有關仁愛的句子有哪些

    閱讀(2457)

    1、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古文今譯:孔子說:“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愛人和恨人。”孔子講“仁”,不僅是要“愛人”,而且還有“恨人”。只有做到了“仁”,才會有正確的愛和恨。2、樊遲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古文今譯:樊遲

    短句

    論語今譯

    閱讀(408)

    http://www.ldbj.com/LunYu.htm論語今譯2孔子學而篇第一【本篇引語】《學而》是《論語》第一篇的篇名。《論語》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個字作為該篇的篇名。《學而》一篇包括16章,內容涉及諸多方面。其中重點是“吾日三省吾身”

    短句

    范愛農讀書筆記感想100字

    閱讀(469)

    《范愛農》讀后感:作者(魯迅先生)通過在日留學時和回國后與范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范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短句

    讀書筆記有摘抄的那種

    閱讀(316)

    打星號的是略讀的,所以我沒說1.草原【境界】事務所達到的程度和表現的情況。造句:他的繪畫藝術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灑脫】本指言談舉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遼闊平坦,在開車時可以隨心所欲,而不必擔心有什么危險。造句:他在美麗的

    短句

    愛麗絲鏡中奇遇記讀書筆記250字

    閱讀(596)

    《愛麗絲鏡中奇遇記》是由英國著名作家劉易斯·卡洛爾寫的。它是一本非常有趣的童話故事書。我最喜歡愛麗絲這個人物,她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她的心靈純潔如玉。因此,我把它推薦給大家.《愛麗絲鏡中奇遇記》中寫的是小女孩愛麗絲夢中通

    久久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