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kggui"></nav>
  • <optgroup id="kggui"></optgroup>
  • <menu id="kggui"></menu><xmp id="kggui"><nav id="kggui"></nav>
    <menu id="kggui"><menu id="kggui"></menu></menu>
    <nav id="kggui"></nav>

    論語中有關孝的論述

    論語中有關孝的論述

    1、能養,即服勞奉養。

    盡孝道的首要條件是贍養父母。

    敬,主要體現為“無違”,即不忤逆父母的意志。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

    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父母有不對的地方提意見要委婉不冒犯,尊重父母的思想等并維護其尊嚴。

    2、敬,即要敬事父母。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

    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 從孔子的疑問中可知,僅給父母吃飽穿暖還不是孝,還應做到“敬”。

    僅僅能供養父母,這就和養狗、養馬毫無區別。

    孔子駁斥了當時“孝”的概念,認為孝要對父母有孝敬之情,孔子在這里著重強調了“敬”。

    羊羔跪乳,烏鴉反哺,那是一般動物的本能,而人類如果只停留在這種初級階段,把妥善安置父母的衣食住行問題作為孝順的最高境界,就未免愧對于“宇宙之精華,萬物之靈長”的稱謂了。

    3、愛,即內心要對父母充滿愛心。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樊遲曰:何謂也。

    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論語·為政篇》)。

    什么是孝,孔子說:不違背禮。

    父母在的時候要盡力侍奉,父母去世要慎重對待,并按照風俗進行祭祀。

    4、“孝”為仁之本,是立國之基。

    《論語》開篇就有一段極為重要的論述:“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歟!”一個人如果能在家庭之中講求“孝悌”,在社會上就一定能守秩序。

    在社會上能守秩序,也就一定不會違法亂紀。

    正直的人追求的是做人的根本,他們知道只有將做人的根基打牢,人生的道路才會是坦途。

    5、人生的規范很多,但在眾多規范之中,最根本的便是“孝悌”。

    為人與立國,關系密切。

    有子用簡單明了的語言透徹闡釋了個人與社會、家庭與國家這樣一種個性與共性的邏輯關系。

    如果做人的問題解決好了,一個人做到了“孝悌”,整個社會就必將呈現穩定祥和的狀態。

    《論語·為政》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

    孝慈,則忠。

    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 

    “蓋謂在上者能導民與孝慈,使各得孝其老,慈其幼,則其民自能忠于其上”,可見如一國之君能做到上孝下慈,廣大民眾自然會被感化而忠誠于上。

    可謂“孝”是“文”“政”之基礎。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論語中有關孝的論述

    短句

    ·論語中的讀書名言

    閱讀(312)

    學而篇第一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今譯】孔子說:“學習了而時常溫習,不也高興嗎!有朋友從遠處來,不也快樂嗎!別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今譯】孔

    短句

    論語中的名言警句20條要有意思

    閱讀(306)

    學而篇第一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今譯】孔子說:“學習了而時常溫習,不也高興嗎!有朋友從遠處來,不也快樂嗎!別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今譯】孔

    短句

    論語今注今譯怎么樣

    閱讀(424)

    所用《論語》經文,大體以唐石經為主而校以眾本。《凡例》云:「所有可以了解的經文,註釋後另附語體的譯文。如經文為我們現在所不能全懂,或懂不得七八分的,則譯文從闕。」合乎闕疑之義。https://gist.github.com/weakish/2050020

    短句

    《論語》中有關仁愛的句子有哪些

    閱讀(2457)

    1、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古文今譯:孔子說:“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愛人和恨人。”孔子講“仁”,不僅是要“愛人”,而且還有“恨人”。只有做到了“仁”,才會有正確的愛和恨。2、樊遲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古文今譯:樊遲

    短句

    論語今譯

    閱讀(408)

    http://www.ldbj.com/LunYu.htm論語今譯2孔子學而篇第一【本篇引語】《學而》是《論語》第一篇的篇名。《論語》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個字作為該篇的篇名。《學而》一篇包括16章,內容涉及諸多方面。其中重點是“吾日三省吾身”

    短句

    好詞好句好段帶題目

    閱讀(574)

    《老人與海》好詞:努力奮斗自強不息瘦骨嶙峋多姿多彩措手不及舒舒經絡奉陪到底不偏不歪和煦的微風影影綽綽海水蒙蒙若隱若現好句:1.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日子。走運當然是好。不過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這樣,運氣來的時候,你就有所準備了。2.不

    短句

    好段摘抄100字(動作)

    閱讀(503)

    我坐在一張涼椅里,雙腳叉開放在另一個椅子里,雙手張開放在扶手上,頭正靠在后面,面朝天,眼鏡推到了額頭上,眼睛閉著,正享受著燦爛的陽光。瞧她那黝黑的臉蛋,透露著一種不服輸的性格,又粗又黑的眉毛下閃著一雙玻璃球似的眼睛,小心地注視著對手的一舉

    短句

    論語15個帶翻譯

    閱讀(371)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譯文孔子說:“在學習時時常的復習學過的知識,不也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而來,不也愉快嗎?別人不了解我,我卻不生氣(惱怒),不也是一個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2、子

    短句

    沈從文《臘八粥》原文

    閱讀(1221)

    《臘八粥》初學喊爸爸的小孩子,會出門叫洋車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長了許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臘八粥,誰不口上就立時生一種甜甜的膩膩的感覺呢。把小米,飯豆,棗,栗,白糖,花生仁兒合并攏來糊糊涂涂煮成一鍋,讓它在鍋中嘆氣似的沸騰著,單看它那嘆氣樣兒

    短句

    佛說愛情的句子、多給一點

    閱讀(472)

    經過精挑細選,并不是胡亂黏貼:佛說:今生種種皆是前生因果。佛說:“一切有為法,盡是因緣合和,緣起時起,緣盡還無,不外如是。佛說:萬發緣生,皆系緣分!偶然的相遇,驀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為了眼光交會的剎那。佛說:緣起即滅,緣生已空。佛說:修百世方可

    短句

    中國瓷器對世界的影響

    閱讀(1228)

    讓世界從某個方面了解了中國,中國瓷器和制瓷技術的對外傳播,是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在17和18世紀,中國瓷器通過海路行銷全世界,成為世界性的商品,對人類歷史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讓西方真正意義上第一次領略了東方的文化

    短句

    賞析《丁香結》第五段

    閱讀(1059)

    1第一節運用擬人將丁香花擬人化寫出丁香花惹人喜愛的特點2第一節和第二節分別從視覺和嗅覺描寫丁香花,描寫了她的形狀、顏色和氣味與“雪白甜美”映襯人們對美好理想的追求3文中引用詩句,從另一個角度展現丁香花的形象豐富丁香結的內涵,為

    短句

    《丁香結》好句子的賞析

    閱讀(2252)

    形狀——小小的花苞圓圓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盤花扣。顏色——從外面回來時,最先映入眼簾的,也是那一片瑩白,白下面透出參差的綠,然后才見那兩扇紅窗。氣味——還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蘭,在夜色中也能讓人分辨出,這是丁香。

    短句

    摘抄文章丁香賦十句優美語句并賞析

    閱讀(673)

    感情,多么微妙的一個詞。情,是由感而生,感,又是由情而發。正因對事物的情感不同,所以我們對事物的認知有所不同。家鄉的一切都是美的,中華民族根深蒂固的家鄉情結,那對家鄉無盡的愛與親近,使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一點。記得莫懷戚在他的散文《家鄉落

    短句

    ·論語中的讀書名言

    閱讀(312)

    學而篇第一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今譯】孔子說:“學習了而時常溫習,不也高興嗎!有朋友從遠處來,不也快樂嗎!別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今譯】孔

    短句

    論語中的名言警句20條要有意思

    閱讀(306)

    學而篇第一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今譯】孔子說:“學習了而時常溫習,不也高興嗎!有朋友從遠處來,不也快樂嗎!別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2、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今譯】孔

    短句

    論語今注今譯怎么樣

    閱讀(424)

    所用《論語》經文,大體以唐石經為主而校以眾本。《凡例》云:「所有可以了解的經文,註釋後另附語體的譯文。如經文為我們現在所不能全懂,或懂不得七八分的,則譯文從闕。」合乎闕疑之義。https://gist.github.com/weakish/2050020

    短句

    《論語》中有關仁愛的句子有哪些

    閱讀(2457)

    1、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古文今譯:孔子說:“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愛人和恨人。”孔子講“仁”,不僅是要“愛人”,而且還有“恨人”。只有做到了“仁”,才會有正確的愛和恨。2、樊遲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古文今譯:樊遲

    短句

    論語今譯

    閱讀(408)

    http://www.ldbj.com/LunYu.htm論語今譯2孔子學而篇第一【本篇引語】《學而》是《論語》第一篇的篇名。《論語》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個字作為該篇的篇名。《學而》一篇包括16章,內容涉及諸多方面。其中重點是“吾日三省吾身”

    短句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重要論述摘編怎么摘抄

    閱讀(448)

    你越沒有心肝,就越高升得快,你毫不留情地打擊人家,人家就怕你。只能把男男女女當作驛馬,把它們騎得筋疲力盡,到了站上丟下來,這樣你就能達到欲望的最高峰。

    散文

    論述周作人的閑適散文

    閱讀(331)

    周作人,原名奎綬,筆名諸多,而周作人這個筆名是他最出名的.他是魯迅先生的弟弟,同時也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散文家之一

    散文

    代寫論述性文章

    閱讀(325)

    議論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點,它給讀者一種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從而提供一個廣闊的思索和聯想的空間。它往往蘊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爐。鑒賞議論性散文,要注重從情中悟理,在理中染情,仔細體會情理交融的藝術

    久久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