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v id="kggui"></nav>
  • <optgroup id="kggui"></optgroup>
  • <menu id="kggui"></menu><xmp id="kggui"><nav id="kggui"></nav>
    <menu id="kggui"><menu id="kggui"></menu></menu>
    <nav id="kggui"></nav>

    漢賦的三個發展階段及每個階段的代表作家與代表作品

    漢賦的形成和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漢初的賦家,繼承楚辭的余緒,這時流行的主要是所謂“騷體賦”,其后則逐漸演變為有獨立特征的所謂散體大賦,這是漢賦的主體,也是漢賦最興盛的階段。

    東漢中葉以后,散體大賦逐漸衰微,抒情、言志的小賦開始興起。

    漢賦的這種發展變化過程,與漢代社會狀況的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第一階段(騷體賦)代表人物及作品

    1、屈原

    屈原(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

    出生于楚國丹陽秭歸(今湖北宜昌)。

    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辭賦之祖”“中華詩祖”。

    屈原作品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

    其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

    2、宋玉

    宋玉,字子淵(約公元前298年-約前222年),戰國時期鄢(今湖北襄陽宜城)人,生于屈原之后,是屈原弟子,曾事楚頃襄王。

    因父子矛盾而出走楚國,戰國末期辭賦家,平生酷愛辭賦,既懂音樂亦善于寫文章,曾事楚頃襄王, 是繼屈原之后又一偉大的辭賦家,與同時代的唐勒、景差齊名。

    所作辭賦甚多,流傳作品有《九辯》《風賦》《高唐賦》《登徒子好色賦》《神女賦》。

    成語“下里巴人”“陽春白雪”“曲高和寡”“宋玉東墻”的典故皆他而來。

    3、《九歌》

    《九歌》是《楚辭》的篇名,原為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一種遠古歌曲的名稱,戰國楚人屈原在楚地民間祭神樂歌的基礎上改作加工而成,詩中創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戀歌。

    《九歌》共十一篇:《東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

    多數篇章皆描寫神靈間的眷戀,表現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傷感;《國殤》一篇,則是悼念和頌贊為楚國而戰死將士。

    王逸認為是屈原放逐江南時所作,當時屈原“懷憂苦毒,愁思沸郁”,所以通過制作祭神樂歌,以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

    但現代研究者多認為作于放逐之前,僅供祭祀之用。

    4、《離騷》

    《離騷》是中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詩篇,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

    此詩以詩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為中心。

    前半篇反復傾訴詩人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表達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堅持理想、雖逢災厄也絕不與邪惡勢力妥協的意志。

    后半篇通過神游天界、追求理想的實現和失敗后欲以身殉的陳述,反映出詩人熱愛國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全詩運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話傳說和豐富的想象,形成絢爛的文采和宏偉的結構,表現出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并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的“騷體”詩歌形式,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其主要注本有東漢王逸的《楚辭章句》、南宋朱熹的《楚辭集注》、清代戴震的《屈原賦注》等。

    二、第二階段(散體大賦)代表人物及作品

    1、枚乘

    枚乘(?~公元前140年),字叔,西漢辭賦家。

    漢族,淮陰(今江蘇淮安市淮陰區)人,原為吳王劉濞郎中。

    枚乘因在七國之亂前后兩次上諫吳王而顯名,后拜在梁孝王帳下,漢景帝下召升枚乘為弘農都尉。

    枚乘在文學上的主要成就是辭賦,《漢書·藝文志》著錄“枚乘賦九篇”。

    2、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約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長卿,漢族,蜀郡成都人,祖籍左馮翊夏陽(今陜西韓城南)僑居蓬州(今四川蓬安)西漢辭賦家,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杰出的代表。

    有明顯的道家思想與神仙色彩。

    景帝時為武騎常侍,因病免。

    工辭賦,其代表作品為《子虛賦》。

    作品詞藻富麗,結構宏大,使他成為漢賦的代表作家,后人稱之為賦圣和“辭宗”。

    他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也廣為流傳。

    3、《子虛賦》

    《子虛賦》是漢代辭賦家司馬相如早期游梁時所作,有著濃厚的黃老道家色彩。

    《子虛賦》作于司馬相如為梁孝王賓客時,時在漢景帝年間,其主題是以這一時期以虛靜為君的道家思想為指向的,但是景帝不好辭賦并沒有得到景帝的賞識。

    卻為后來的漢武帝所賞識 。

    此賦寫楚國之子虛先生出使齊國,子虛向烏有先生講述隨齊王出獵,齊王問及楚國,極力鋪排楚國之廣大豐饒,以至云夢不過是其后花園之小小一角。

    烏有不服,便以齊國之大海名山、異方殊類,傲視子虛。

    其主要意義是通過這種夸張聲勢的描寫,表現了漢一代王朝的強大聲勢和雄偉氣魄。

    此賦極鋪張揚厲之能事,詞藻豐富,描寫工麗,散韻相間,標志著漢大賦的完全成熟。

    它與《上林賦》構成姊妹篇,都是漢代漢族文學正式確立的標志性作品。

    4、《二京賦》

    《二京賦》是東漢辭賦,為張衡的代表作。

    《二京賦》包括《西京賦》、《東京賦》兩篇。

    二京,指漢的西京長安與東京洛陽。

    《二京賦》由于其結構的嚴謹精密,被多數人認為是漢賦中的精品。

    三、第三階段(小賦)代表人物及作品

    1、趙壹

    趙壹(本名懿,因后漢書作于晉朝,避司馬懿名諱,故作“壹”),嬴姓,趙氏。

    字元叔,漢陽郡西縣(今甘肅省天水市西南)人。

    他生活的大致年代,是漢靈帝在位之時,即公元168至189年前后。

    《后漢書·文苑列傳》記載了他的事跡。

    東漢辭賦家。

    體貌魁偉,美須眉,恃才傲物。

    桓、靈之世,屢屢得罪,幾致于死。

    友人救之,遂作《窮鳥賦》答謝友人相助。

    并作《刺世疾邪賦》抒發憤懣之氣。

    一生著賦、頌、箴、誄、書、論及雜文等16篇,今存5篇。

    2、蔡邕

    蔡邕(yōng)(133年-192年),字伯喈。

    陳留郡圉縣(今河南杞縣南)人。

    東漢時期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蔡邕早年拒朝廷征召之命,后被征辟為司徒掾屬,任河平長、郎中、議郎等職,曾參與續寫《東觀漢記》及刻印熹平石經。

    后因罪被流放朔方,幾經周折,避難江南十二年。

    董卓掌權時,強召蔡邕為祭酒。

    三日之內,歷任侍御史、治書侍御史、尚書、侍中、左中郎將等職,封高陽鄉侯,世稱“蔡中郎”。

    董卓被誅殺后,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嘆而被下獄,不久便死于獄中,年六十。

    蔡邕精通音律,才華橫溢,師事著名學者胡廣。

    除通經史、善辭賦之外,又精于書法,擅篆、隸書,尤以隸書造詣最深,有“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的評價。

    所創“飛白”書體,對后世影響甚大。

    唐張懷瓘《書斷》評蔡邕飛白書“妙有絕倫,動合神功”。

    他生平藏書多至萬余卷,晚年仍存四千卷。

    有文集二十卷,早佚。

    明人張溥輯有《蔡中郎集》,《全后漢文》對其著作也多有收錄。

    3、《歸田賦》

    《歸田賦》是東漢辭賦家張衡的代表作之一。

    它形象地描繪了田園山林那種和諧歡快、神和氣清的景色,反映了作者暢游山林,悠閑自得的心情,又頗含自戒之意,表達了作者道家思想的超脫精神。

    《歸田賦》文句平淡清麗、結構短小靈活,開了駢賦的先河,是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傳誦的優秀篇章。

    是一篇短小明暢的抒情小賦,有著獨特的藝術風格,它一洗漢大賦鋪采縟文、繁重凝滯、虛夸堆砌的規矩,轉為文句平淡清麗、結構短小靈活的風格,語言自然清新,洗練優美,感情真摯,情景交融,是難得的賦作佳篇。

    4、《刺世疾邪賦》

    《刺世疾邪賦》是漢代文學家趙壹的代表賦作。

    此賦是一篇諷刺不合理的世事,憎恨社會上邪惡勢力的作品。

    在四百余字的篇幅中,層層深入地活畫出了具有東漢末世時代特點的從舐痔拍馬的諂佞,到掌握大權的執政宦官,再到昏庸皇帝的那種極端腐敗的政局。

    表達了作者決不愿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污以謀取個人榮華富貴的可貴精神。

    全賦寫得感情強烈,語言犀利,具有極大的氣勢和高超的諷刺藝術。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漢賦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漢賦的三個發展階段及每個階段的代表作家與代表作品

    散文

    以面對時我會選擇為題目寫一篇800字的散文

    閱讀(386)

    安靜的日子,讀書,寫字,順著平仄的起伏,莞爾與墨中行走。而遠方,風的方向,有無聲的陪伴,溫暖心間。這光陰,是如此的靜好,是清晨呼吸了草木吐納的氧,滌凈了心肺的好。喜歡,守著自己的小清歡與歲月纏綿。攬一縷花香,別一份閑情,看溫暖涉水而來,飄落在我鮮

    散文

    小學三年級語文朗誦材料

    閱讀(371)

    只要明天還在作者:汪國真只要春天還在我就不會悲哀縱使黑夜吞噬了一切太陽還可以重新回來只要生命還在我就不會悲哀縱使陷身茫茫沙漠還有希望的綠洲存在只要明天還在我就不會悲哀冬雪終會悄悄融化

    散文

    求適合小學三年級學生朗誦的詩歌最好是感恩父母的

    閱讀(419)

    我們沐浴著愛的陽光長大我們滋潤著人間的真情成長多少次帶著幸福的感覺進入夢鄉多少回含著感動的淚花暢想未來11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四是感恩節,雖然它已遠去,但一顆感恩之心,一腔感激之情永駐心間。常懷感恩之心的人是最幸福的常懷感激之情的

    散文

    詩集的序怎么寫啊

    閱讀(352)

    〈三生石上〉詩集·序一早想過把自己所寫的詩歌集在一起,只是一直不能如愿。相下原因只有三個:一是我沒有名氣,二是我沒有錢,三個就是我沒有才氣。第一個是最大的失敗,沒有名氣,就是沒有在這個行業里出現的尺度。你可以說自己是個民間寫家,決不

    散文

    一本作文集的序言怎么寫要一千字

    閱讀(387)

    這是我的第一本文集,也是我第一次寫序。這本文集里收錄了我平時的練筆和一些課堂作文,都是自己的一些看法、感受,或許筆法有些稚嫩,語音也不流暢、優美,但是還是能不斷完善的,通過不斷練習,相信會越寫越好。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作文水

    散文

    前言和序的區別

    閱讀(542)

    前言就是序,只是叫法不同。序(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亦稱“敘”,或稱“引”,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別人代寫的序叫“代序”,內容多介紹和評論該書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作者自己寫的叫“自序”,內容多

    散文

    “序言”在書本中的作用是什么

    閱讀(1271)

    作用:序言是介紹評述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文字,同時說明書籍著述或出版旨意、編次體例或作者情況等內容的文章,也包括對作家的評論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闡明。古代多列于書末,稱“跋”,也叫做“后序”。二者體例略同,因此合稱序跋文。其中分兩種

    散文

    司馬遷有沒有后代

    閱讀(374)

    司馬遷一生坎坷。為了完成《史記》他忍辱負重。最終被迫致死。司馬夫人為了保住〈史記〉副搞,免遭滿門抄斬之禍,便讓兩個兒子深藏史記副稿逃回家鄉韓城。臨行時,司馬夫人手牽孩兒,淚流滿面的說:"兒呀,你們一路小心,快步逃回家鄉,將你父親的著作

    散文

    “自古文章兩司馬”中的“兩司馬”指誰

    閱讀(570)

    兩司馬指漢辭賦家司馬相如和史學家散文家司馬遷。兩人在文學史上都很有影響,后人有“文章西漢兩司馬”之稱。司馬相如(公元前179年左右——公元前117年),字長卿,四川成都人,漢時文學家。司馬相如善鼓琴,其所用琴名為“綠綺”,是傳說中最優秀的

    散文

    司馬遷簡介

    閱讀(503)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后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司馬遷早年受學于孔安國、董

    散文

    司馬遷生平及其事跡簡介2000字

    閱讀(421)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長,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后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稱為史遷、太史

    散文

    400字關于收麥子的作文

    閱讀(423)

    六月的麥場每年的六月,是高考、中考決戰的時節,也是故鄉收獲麥子的時節。我的故鄉是一個偏遠的農村,鄉親們以種地為生。麥子和水稻是主要的糧食。鄉親們都說麥子是最好最省事的莊稼,因為把種子在秋天撒下去后,就等著來年收獲,不用去精心的施肥

    散文

    描寫麥子的作文

    閱讀(380)

    初夏的麥子今天上午,爸爸帶我和姐姐去農科院實驗田里看麥子。現在是五月,麥子還未成熟,要等到六月,也就是天氣最熱的時候,麥子才會成熟。五月的夏天,麥子已經漸漸的開始泛出金黃色。我摘了一棵麥子,爸爸對我說:五月的麥子是淡黃色的,等到六月的時

    散文

    父親的名片閱讀題答案

    閱讀(5030)

    父親的“名片”父親整天只知道干活,我便少了管教,成了小狗一條,整天上房爬坡,攆雞趕狗,無所不為。這時,村里人每見父親,總是笑著打趣:“老三,你可養了個好兒子!”父親臉一紅,搖頭嘆息:“別提了,敗家子,丟人現眼!”言罷,還恭恭敬敬給人家遞上一支煙。上

    散文

    近代作家排行榜

    閱讀(367)

    2006十大中國小作家排行榜環球在線消息:10個月以來的投票結果(包括男榜13206票和女榜10100票):我們總共收到有效投票36505票,獲得第一名的是金瑞鋒,2861票;得票第二名的是韓寒,2715票;第三名是李傻傻,2402票;第四名是麻寧,2252票;第五名是劉衛東

    散文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句話出自哪一位武俠作家

    閱讀(867)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句話是古龍在《三少爺的劍》中借燕十三之口說的,原句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情仇難卻,恩怨無盡。江湖的稱謂最早是由莊子提出的,出自《莊子大宗師篇》,原句為“泉涸,魚雙與予處于陸,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意思是:泉水干涸后

    短句

    巴爾扎克的代表作

    閱讀(560)

    1、《人間喜劇》《人間喜劇》(法語:laComédieHumaine),法國小說,作者為奧諾雷·德·巴爾扎克,一共有91部,包含了各式各樣的長、中、短篇小說和隨筆,總名為《人間喜劇》,《人間喜劇》的命名是受但丁長詩《神圣喜劇》,也就是《神曲》的啟發。奧諾雷

    散文

    zhongguo中國著名女作家及代表作至少十個

    閱讀(499)

    是問當代還是古代?以下是當代的1、鐵凝現任的中國作家協會主席,代表作有《永遠有多遠》、《第十二夜》、《鐵凝日記——漢城的事》、《玫瑰門》、《大浴女》、《笨花》等很多2、遲子建長篇小說《樹下》、《晨鐘響徹黃昏》、《越過云層的晴

    散文

    急求幾篇當代中國作家散文的漢譯英很急~

    閱讀(346)

    巴金最后一篇抒情散文《懷念曹禺》一家寶逝世后,我給李玉茹、萬方發了個電報:“請不要悲痛,家寶并沒有去,他永遠活在觀眾和讀者的心中!”話很平常,不能表達我的痛苦,我想多說一點,可顫抖的手捏不住小小的筆,許許多多的話和著眼淚咽進了肚里。躺在

    散文

    18世紀和19世紀英國文學代表作品分別是什么

    閱讀(826)

    這是我們外國文學史的課上提到的作品,主要是按重要作家來列的:1、18世紀啟蒙文學時期的英國文學主要集中在三塊:現實主義小說、感傷主義小說和哥特式小說代表作有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斯威夫特的《格列拂游記》、菲爾丁的《湯姆瓊斯》

    散文

    我國古典散文最高成就的代表

    閱讀(523)

    先秦散文,唐宋散文都有不少名篇,如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劉基的<<賣柑者言>>歸有光的<<項脊軒志>>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等都是高水平之作.

    散文

    著名作家寫的關于夏天的文章

    閱讀(2645)

    夏感梁衡充滿整個夏天的是一個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好像爐子上的一鍋冷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于沸騰了一樣,山坡上的芊芊細草漸漸滋成一片密密的厚發,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一堵黛色長墻。輕飛曼舞的蜂蝶不多見了。卻換來煩人的蟬兒

    久久热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