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表演的詩句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飛燕皇后輕身舞。紫宮夫人絕世歌 晏幾道<<鷓鴣天>> 舞低楊柳樓心月, 歌盡桃花扇底風. 宋代詩人 劉子翠 梁園歌舞足風流, 美酒如刀解斷愁。
憶得承平多樂事, 夜深燈火上樊樓。 曹植〈〈洛神賦〉〉。
翩若驚鴻,宛若游龍。 皎皎兮似輕云之蔽月,飄飄兮若回風之流雪。
珠纓旋轉星宿搖,花蔓抖擻龍蛇動。—白居易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李白《月下獨酌》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晏幾道《鷓鴣天》 梁園歌舞足風流, 美酒如刀解斷愁。 憶得承平多樂事, 夜深燈火上樊樓。
劉子翠 翩若驚鴻,宛若游龍。 皎皎兮似輕云之蔽月,飄飄兮若回風之流雪。
曹植《洛神賦》 珠纓旋轉星宿搖,花蔓抖擻龍蛇動。 白居易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張祜 《正月十五夜燈》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杜甫《贈花卿》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爧如羿射九日落,嬌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絳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臨潁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
與余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
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澒洞昏王室。梨國子弟散如煙,女樂馀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蕭瑟。玳弦急管曲復終,樂極哀來月東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并序》 猩猩血彩系頭標,天上齊聲舉畫橈。
卻是內人爭意切,六宮紅袖一時招。張祜《上巳樂》 八月平時花萼樓,萬方同樂奏千秋。
傾城人看長竿出,一伎初成趙解愁。張祜《千秋樂》 興慶池南柳未開,太真先把一枝梅。
內人已唱春鶯囀,花下傞傞軟舞來。張祜《春鶯囀》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林升《題臨安邸》 素肌不污天真,曉來玉立瑤池里。
亭亭翠蓋,盈盈素靨,時妝凈洗。 太液波翻,霓裳舞罷,斷魂流水。
甚依然、舊日濃香淡粉,花不似,人憔悴。 欲喚凌波仙子。
泛扁舟、浩波千里。只愁回首,冰簾半掩,明珰亂墜。
月影凄迷,露華零落,小闌誰倚。共芳盟,猶有雙棲雪鷺,夜寒驚起。
呂同老 《水龍吟 》 我昔元和侍憲皇,曾陪內宴宴昭陽。千歌百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
舞時寒食春風天,玉鉤欄下香案前。案前舞者顏如玉,不著人家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累累佩珊珊。娉婷似不任羅綺,顧聽樂懸行復止。
磬蕭箏笛遞相攙,擊擫彈吹聲邐迤。散序六奏未動衣,陽臺宿云慵不飛。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飄然轉旋回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
小垂手后柳無力,斜曳裾時云欲生。煙蛾斂略不勝態,風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點鬟招萼綠,王母揮袂別飛瓊。繁音急節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鏗錚。
翔鸞舞了卻收翅,唳鶴曲終長引聲。當時乍見驚心目,凝視諦聽殊未足。
一落人間八九年,耳冷不曾聞此曲。湓城但聽山魈語,巴峽唯聞杜鵑哭。
移戀錢唐第二年,始有心情問絲竹。玲瓏箜篌謝好箏,陳寵語栗沈平笙。
清弦脆管纖纖手,教得霓裳一曲成。虛白亭前湖水畔,前后只應三度按。
便除庶子拋卻來,聞道如今各星散。今年五月至蘇州,朝鐘暮角催白頭。
貪看案牘常侵夜,不聽笙歌直到秋。秋來無事多閑悶,忽憶霓裳無處問。
聞君部內多樂徒,問有霓裳舞者無。答云七縣十萬戶,無人知有霓裳舞。
唯寄長歌與我來,題作霓裳羽衣譜。四幅花箋碧間紅,霓裳實錄在其中。
千姿萬狀分明見,恰與昭陽舞者同。眼前仿佛睹形質,昔日今朝想如一。
疑從魂夢呼召來,似著丹青圖寫出。我愛霓裳君合知,發于歌詠形于詩。
昔不見我歌云,驚破霓裳羽衣曲。又不見我詩云,曲愛霓裳未拍時。
由來能事皆有主,楊氏創聲君緣譜。君言此舞難得人,須是傾城可憐女。
吳妖小玉飛作煙,越艷西施化為土。嬌花巧笑久寂寥,娃館苧蘿空處所。
如君所言誠有是,君試從容聽我語。若求國色始翻傳,但恐人間廢此舞。
妍媸優劣寧相遠,大都只在人抬舉。李娟張態君莫嫌,亦擬隨宜且教取。
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和微之》 陽少女踏春陽,踏到平陽勝故鄉。舞袖弓腰都未忘,街西勾斷路人腸。
孔尚任《平陽竹枝詞》 南國有佳人,輕盈綠腰舞。 華筵九秋暮,飛袂拂云雨。
翩如蘭苕翠,婉如游龍舉。 越艷罷前溪,吳姬停白纻。
慢態不能窮,繁姿曲向終。 低回蓮破浪,凌亂雪縈風。
墜珥時流盻,修裾欲溯空。 唯愁捉不住,飛去逐驚鴻。
李群玉《長沙九日登東樓觀舞》 平鋪一合錦筵開,連擊三聲畫鼓催。 紅蠟燭移桃葉起,紫羅衫動柘枝來。
帶垂鈿胯花腰重,帽轉金鈴雪面迥。 看即曲終留不住,云飄雨送向陽臺。
白居易《柘枝伎》 吳刀翦彩縫舞衣,明妝麗服奪春輝,揚眉轉袖若雪飛。 傾城獨立世所稀,激楚結風醉忘歸。
高堂月落燭已微, 玉釵掛纓君莫違。 李白 金花折風帽,白馬小遲回。
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李白 微雨散芳菲,中園照落暉。
紅樹搖歌扇,綠珠飄舞衣。 繁弦調對酒,雜引動思歸。
愁人當此夕,羞見落花飛。陳子良《酬蕭侍中春園聽妓》 燦爛金輿側,。
形容表演的詩句有哪些
1、北宋 · 晏幾道《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 彩袖殷勤捧玉鐘。
當年拼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
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2、唐 · 張祜《正月十五夜燈》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3、唐 · 張祜《雜曲歌辭·春鶯囀》 興慶池南柳未開,太真先把一枝梅。
內人已唱春鶯囀,花下傞傞軟舞來。 4、唐 · 李白《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5、南宋 · 林升《題臨安邸》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形容用肢體表演的成語是什么
1、張牙舞爪
讀音:zhāng yá wǔ zhǎo
釋義:形容猛獸兇惡可怕,張開嘴巴又揮舞著爪子的。也比喻猖狂兇惡
出處:唐代·王重民 《敦煌變文集·孔子項托相問書》附錄二《新編小兒難孔子》:“魚生三日游于江湖,龍生三日張牙舞爪。”
譯文:魚出生三天就可以游在江湖中,龍出生三天就能張開嘴巴又揮舞著爪子。
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人的外表神態。
例句:看到他張牙舞爪的樣子,小朋友嚇哭了。
2、手舞足蹈
讀音:shǒu wǔ zú dǎo
釋義:兩手舞動,兩只腳也跳了起來。形容高興到了極點。也指手亂舞、腳亂跳的狂態。
出處:先秦·孟子《孟子·離婁章句上》:“樂則生矣,生則惡可已也 ,則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譯文:樂的實質是樂于做這兩方面的事,快樂就產生了;一產生就抑制不住,抑制不住,就會不知不覺地手舞足蹈起來。
用法:作謂語、狀語;指人得意。
例句:同學們手舞足蹈地幾乎要互相擁抱了。
3、擠眉弄眼
讀音:jǐ méi nòng yǎn
釋義:用眉眼傳情與示意。或者暗指嘲諷。
出處:元·王實甫《破窯記》第一折:“擠眉弄眼,俐齒伶牙,攀高接貴,順水推舟。
譯文:用眉眼傳情,能說會道,攀附高官權貴,順著趨勢說話辦事。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狀語;含貶義。
例句:兩個姨娘在旁邊的惡意的擠眉弄眼,這一切都使他看不慣。
4、點頭哈腰
讀音:diǎn tóu hā yāo
釋義: 形容恭順或過分的客氣,也形容虛假的恭敬和客氣。
出處: 現代老舍《四世同堂》三四:“比他窮的人,知道他既是錢狠子,手腳又厲害,都只向他點頭哈腰的敬而遠之。”
用法:作謂語、定語、賓語;指卑微的討好
例句:我雖然不特意找他去,可是見面的時候點頭哈腰的也不錯。
5、咬牙切齒
讀音:yǎo yá qiè chǐ
釋義:形容極端仇視或痛恨,也形容把某種情緒或感覺竭力抑制住。
出處:元·孫仲章《勘頭巾》第二折:“為甚事咬牙切齒,諕的犯罪人面色如金紙。”
譯文:為了什么事咬牙切齒的,嚇得犯罪人臉色像金紙一樣。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例句:聽到這個讓人氣憤的消息,他不禁握緊拳頭,咬牙切齒。
形容表演的詩句有哪些
1、北宋 · 晏幾道《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
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拼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2、唐 · 張祜《正月十五夜燈》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帝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
3、唐 · 張祜《雜曲歌辭·春鶯囀》
興慶池南柳未開,太真先把一枝梅。
內人已唱春鶯囀,花下傞傞軟舞來。
4、唐 · 李白《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5、南宋 · 林升《題臨安邸》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容易表演猜的四字成語用肢體表演的成語
手舞足蹈shǒu wǔ zú dǎo
[釋義] 蹈:跳動。兩手舞動;兩只腳也跳起來。形容高興到了極點。
[語出] 《孟子·離婁上》:“樂則生矣;全則惡可已也。惡可已;則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正音] 足;不能讀作“zhú”。
[辨形] 蹈;不能寫作“倒”。
[近義] 歡天喜地 歡欣鼓舞
[反義] 悶悶不樂 不茍言笑
[用法] 多用于形容十分高興的樣子。一般作謂語、狀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和“興高采烈”;都有“非常高興”的意思。但~偏重于動作狀態;“興高采烈”偏重于形容心情。
[例句]
①每當他找到一道難題的突破口時;就禁不住地~起來。
②小明拿到了北大的錄取通知書時;高興得~。
[英譯] jump about joyfully
形容表演的句子有哪些
1、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2、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燿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3、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
4、。白香山詩云:“大珠小珠落王盤。”可以盡之。其妙處,在說得極快的時候,聽的人仿佛都趕不上聽,他卻字字清楚,無一字不送到人耳輪深處。
5、那知他于那極高的地方,尚能回環轉折。幾囀之后,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疊,節節高起。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來峰削壁干仞,以為上與大通;及至翻到做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做來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險愈奇。
6、那王小玉唱到極高的三四疊后,陡然一落,又極力騁其千回百析的精神,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盤旋穿插。
7、表演開始了,一位拄著拐杖的主持人走上前報幕。接著,幾位聾啞大姐姐上臺表演精彩的舞蹈節目。
8、這一出之后,忽又揚起,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
9、這一聲飛起,即有無限聲音俱來并發。
10、那彈弦子的亦全用輪指,忽大忽小,同他那聲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塢春曉,好鳥亂鳴。耳朵忙不過來,不曉得聽那一聲的為是。
11、正在撩亂之際,忽聽霍然一聲,人弦俱寂。這時臺下叫好之聲,轟然雷動。
12、頃刻之間,周匝數遍。從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細,那聲音漸漸的就聽不見了。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約有兩三分鐘之久,仿佛有一點聲音從地底下發出。
13、唱了十數句之后,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不禁暗暗叫絕。
14、他們都身穿白色校服,有聲有色地表演著,歌聲時而高昂,時而悠揚,十分動聽。
15、訓獸師命令海獅下鐵輪,海獅馬上走到鐵梯上,用雙鰭在拍掌,好像在說:“你們瞧,看看我多棒啊!”觀眾們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為海獅喝彩。